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8|回复: 1

[医药临床] 利湿清热活血祛风治牛皮癣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3-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牛皮癣病的重要特征是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牛皮癣病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

刘某,女,66岁,因“反复颈项、双上肢、背部皮肤瘙痒不适伴苔藓样改变10余年”于2018年12月27日就诊。患者近10多年来不明原因出现颈项、双上肢、背部皮肤瘙痒不适,夜间为甚,反复搔抓,皮损逐渐增厚,呈皮革样改变,未见破溃、流脓、渗血、渗液等,曾就诊于院外检查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经外用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刻下症见:颈项、双上肢、背部皮肤瘙痒无度,皮肤粗糙增厚,状如皮革,局部可见抓痕。纳眠一般,二便尚调。舌质稍红、舌边有齿痕、苔白稍厚、脉细。

诊断:牛皮癣(湿热浸淫型)。

治则:利湿清热、活血祛风。

方药:土茯苓30g,薏苡仁30g,绵萆薢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蛇床子15g,防风30g,荆芥20g,忍冬藤30g,蛇蜕6g,乌梢蛇10g,炒蒺藜15g,川芎15g,红花12g,赤芍15g,皂角刺10g。7服,水煎服。

2019年1月3日复诊:皮损明显变薄,瘙痒减轻,查舌质稍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等,效不更方,上方继服14服。

2019年1月18日三诊:皮肤瘙痒明显减轻,颈项、双上肢、背部皮肤见散在抓痕,皮肤基本正常,查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细等,上方去地肤子、蛇床子、蛇蜕,防风减至15g,荆芥减至12g,加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继服10服。

方中以土茯苓、薏苡仁、绵萆薢、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忍冬藤利湿清热;防风、荆芥、蛇蜕、乌梢蛇、炒蒺藜、川芎、红花、赤芍、皂角刺等活血祛风;加党参、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以除生湿之源。全方使湿热得除,脾得健运,正中病机,故能收获捷效。(易胜 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邓姻 发表于 2025-4-9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利湿清热活血祛风法治疗湿热浸淫型牛皮癣

牛皮癣,又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机复杂,常与湿热、血瘀、风邪等因素相关。本文所述病例,正是一例典型的湿热浸淫型牛皮癣,通过利湿清热、活血祛风之法获得良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病机分析

患者年逾六旬,病程长达十余年,皮损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状如皮革",伴瘙痒无度,舌质稍红、边有齿痕、苔白稍厚,脉细。此乃湿热内蕴,浸淫肌肤,日久化燥生风之象。湿热之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见皮肤增厚;湿热郁蒸肌肤,则瘙痒不止;舌象显示湿热兼有脾虚之征。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湿热相搏,皮肤为之瘙痒。"

治法方义

首诊方药配伍精当,体现了"利湿清热"与"活血祛风"并重的治疗思路:

1. 利湿清热组:土茯苓、薏苡仁、绵萆薢淡渗利湿;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忍冬藤清热燥湿止痒。其中土茯苓为君药,既能利湿解毒,又能通利关节,《本草纲目》称其"除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2. 活血祛风组:防风、荆芥疏风解表;蛇蜕、乌梢蛇、炒蒺藜祛风通络;川芎、红花、赤芍、皂角刺活血化瘀。尤以乌梢蛇、蛇蜕等虫类药搜风通络,对于顽固性瘙痒有特殊功效。

3. 三诊调整:症状缓解后,减祛风药量,加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体现了"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的原则,通过健脾以绝湿邪生化之源。

治疗特色

本案治疗有三大特点:其一,标本兼顾,既用利湿清热药治其标,又用健脾药固其本;其二,内外分消,通过利湿药使湿邪从内而解,通过祛风药使邪从表而出;其三,动静结合,活血药与祛风药相伍,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古训。

临证启示

牛皮癣虽病在肌肤,实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案提示我们:对于病程缠绵的皮肤病,当细辨湿、热、瘀、风之轻重,合理配伍用药;待邪去大半,应及时顾护脾胃,防止祛邪伤正。同时,虫类药在顽固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值得重视,但需注意剂量与配伍,中病即止。

此案治疗过程层次分明,药随证转,充分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与整体观,为湿热型牛皮癣的治疗提供了有益参考。然临床运用时,仍需因人制宜,不可拘泥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