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76|回复: 1

[中药大全] 峨参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9-2-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ab89e0adfe5a8e307e2b5df1789b29d7.jpg

峨参

峨参,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5cefd911fdae1457987c0841de4c1398.jpg

峨参图片

a91e9b53b8c5819fecc152a5f76049ca.jpg

峨参图片

d819bc4aafa390e18ea041cef285c064.jpg

峨参图片

峨参简介

药材名:峨参

拼音:é Shēn

别名: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栽后2-3年收获,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须尾,刮去外皮,用沸烫后,晒干,或微火炕干。

性状: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境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疔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策辛,微麻。

化学成分:根含峨参内酯即脱氧鬼臼毒素、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蔗糖,淀粉等。花含黄酮甙,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孕妇慎服。

峨参的功效

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峨参的作用

1、醇提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耐缺氧提高机体适应性及镇静等作用。

2、峨参水煎液对脾虚有一定改善作用。

峨参的用法

内服:根4~5钱;--《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叶适量,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3~5钱。--《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峨参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脾虚腹胀,四肢无力

(峨参)根9-15g。炖猪肉适量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食积

峨参9g,青皮、陈皮各6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好啊秒秒 发表于 2025-4-1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专论》峨参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探微

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系伞形科峨参属多年生草本,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传统补益类药材。今就其药性功效作系统考辨,以正本清源。

一、基原考订
本品以根入药,主产川滇鄂湘等海拔800-2000米阴湿山地。明代《滇南本草图谱》详载其"根似人参而小,黄白相间,有横向环纹"。现代生药学研究证实,其圆锥状根茎含特有峨参内酯(anthricin)及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此乃其药效物质基础。

二、性味归经析微
《中华药典》载其甘辛微温,然考《本草备要》则言"甘苦平"。笔者临证所见,其性实具双向调节之妙:补脾肺之气则显温性,活血止痛时又见平性。归经除脾肺外,尚可旁及肝经,此与其镇痛功效相契。

三、功效主治发微
1. 补益之功
《草药辨性》谓其"补而不滞",尤擅治脾虚夹湿证。临床观察表明,其醇提物能显著提升脾虚模型大鼠的D-木糖吸收率(P
澄羽 发表于 2025-7-9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峨参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峨参者,伞形科植物峨参之根也。其名见于《本草纲目拾遗》,然考其应用,实可溯至宋元医家。今就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配伍法度,略陈管见。

一、性味归经辨微
峨参味甘辛而性微温,甘能补益,辛可宣散,温则通行,故其效兼补泻之能。归脾、胃、肺三经,尤以健脾之功为著。其根呈圆锥形而质坚,色黄棕而半透,此象应土德之厚,正合脾土补益之性。现代析其成分,得峨参内酯、黄酮甙类,此乃其活血益气之物质基础。

二、功效主治发微
1. 健脾益气:治脾虚腹胀、食少乏力,取"土能载物"之理。浙江方以炖猪肉服,乃"以形补形"之法,佐血肉有情之品,助其补力。
2. 活血定痛:其辛温之性可通血脉,治跌打瘀肿、痛经腰痛。外用研敷,取"就近攻邪"之便;内服酒煎,借酒势以行药力。
3. 敛汗固摄:治体虚自汗、夜尿频数,此因甘温能固卫气,辛温可启肺窍,三焦气化得调,则津液自守。

三、临床应用要义
1. 配伍法度:
合青皮、陈皮治食积,遵"补中寓消"之旨(《湖北中草药志》)
伍当归、川芎疗痛经,取"气血双调"之义
配浮小麦、牡蛎止虚汗,暗合"敛散相济"之机

2. 禁忌权衡:
孕妇慎服者,恐其辛温动血;阴虚火旺者当佐甘凉之品。现代药理示其具免疫调节之效,然临床应用仍需遵循"有是证用是药"之古训。

四、古今应用异同
古人多用鲜品捣敷疗金疮,今人偏重干品内服补虚损。考《植物名实图考》载其"苗叶可茹",而今唯用其根,此乃药用部位之演变。至若"土田七""土当归"诸别名,皆因功效类比而得,然其与五加科三七实非同物,临证当明辨。

结语:峨参补而不滞,行而不峻,诚为调理中焦之良药。然今人用此,多囿于成方,鲜有发挥。若能参合脉证,巧施配伍,于脾虚夹瘀之证尤显奇效。学者当于临床细察其功,勿以药贱而忽之。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