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25|回覆: 2

[中藥大全] 蒲黃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9-2-11 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蒲黃

蒲黃

蒲黃

蒲黃,中藥名。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粉。夏季採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曬乾後碾軋,篩取花粉。剪取雄花後,曬乾,成為帶有雄花的花粉,即為草蒲黃。主產於浙江、江蘇、山東、安微、湖北。具有止血,化瘀,通淋之功效。用於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通經,胸腹刺痛,跌扑腫痛,血淋澀痛。

中藥蒲黃

中藥蒲黃

蒲黃圖片

蒲黃的功效

蒲黃的功效

蒲黃圖片

蒲黃的作用

蒲黃的作用

蒲黃圖片

蒲黃簡介

藥材名:蒲黃

拼音:Pú Huánɡ

別名:香蒲、水蠟燭、蒲草

來源:本品為香蒲科植物水濁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粉。夏季採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曬乾後碾軋,篩取花粉。剪取雄花後,曬乾,成為帶有雄花的花粉,即為草蒲黃。

性狀:本品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飄浮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着手指上。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含固甾醇、異鼠李亭。

性味:甘,平。

歸經:歸肝、心包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禁忌:孕婦慎用。

蒲黃的功效
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備痢;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心腹疼痛;經閉腹痛;產後瘀痛;痛經;跌扑腫痛;血淋澀痛;帶下;重舌;口瘡;聤耳;陰下濕癢

蒲黃的作用

①對子宮的作用

蒲黃(品種未作鑑定)煎劑、酊劑,乙醚浸液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表現興奮作用,劑量增大可呈痙攣性收縮,對未孕子宮比對已孕者作用明顯,使產後子宮收縮力加強或緊張性增加。

②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蒲黃煎劑及乙醇浸液大劑量可使貓、犬血壓下降,其降壓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斷。蒲黃醇提溶液對蟾蜍離體心臟低濃度可增加收縮力,高濃度則抑制之。大劑量蒲黃提取物對犬心肺裝置影響不大,對家兔耳血管稍有擴張作用。

③對腸管的作用

蒲黃提取物可使離體兔腸蠕動增強,但可被阿托品所阻斷。其中曆含之異鼠李素對小白鼠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

④凝血作用

口服水浸液或5%乙醇浸液能使家兔凝血時間明顯縮短;蒲黃提取物使家兔血小板數目增加、凝血酶元時間縮短;蒲黃粉外用對犬動脈出血有止血作用。

⑤抗結核作用

高濃度(1:100)蒲黃煎劑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菌的生長,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具有某些療效。

蒲黃的用法

內服:5~9g,包煎。--【中國藥典】

外用:適量,敷患處。--【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1.5~8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5-10g,須包煎;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中華本草】

蒲黃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婦人月候過多,血傷漏下不止

蒲黃三兩(微炒),龍骨二兩半。艾葉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飲下,艾湯下亦得,日再。(【聖濟總錄】蒲黃丸)

②治產後血不下

蒲黃三兩。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梅師集驗方】)

③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煩悶滿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語,氣喘欲絕

干荷葉(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黃、甘草(炙)各三分,蒲黃(生)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局方】蒲黃散)

④治產後心腹痛欲死

蒲黃(炒香)、五靈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為末,先用釅醋,調二錢,熬成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局方】失笑散)

⑤催生

蒲黃、地龍(洗去土,於新瓦上焙令微黃)、陳橘皮等分。各為末,如經日不產,各抄一錢匕,新汲水調服。(【證類本草】)

⑥治墜傷撲損,瘀血在內,煩悶者

蒲黃末,空心溫酒服三錢。(【塞上方】)

遊客  發表於 2019-3-6 14:14
小時候叫它『蒲穗』。原來也是種草藥呀。不過這花粉採集看着是道大工序呀。
龔秋 發表於 2025-5-5 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蒲黃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蒲黃者,香蒲之精粹也。考其源流,【神農本草經】雖未明載,然陶弘景【名醫別錄】已詳錄其"利小便,止血消瘀"之功。今就歷代醫家經驗與當代研究成果,分述如次:

一、藥性本源考
蒲黃質輕色黃,稟夏季陽氣而生,其性平而味甘,實寓"火生土"之象。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手足厥陰血分藥也",其歸肝、心包二經,正合"血滯則氣壅,氣行則血活"之機。現代化學析得固甾醇、異鼠李亭等成分,恰佐證其雙向調節之效。

二、功效機理辨
1. 止血妙用:其止血非徒澀滯,實寓行瘀於止澀之中。【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失笑散以蒲黃配五靈脂,治產後血暈,正是"通因通用"之典範。實驗所見促血小板聚集、縮短凝血酶原時間等,皆古人"止血不留瘀"智慧之現代表征。

2. 活血特性:其化瘀之功,尤善治"離經之血"。朱丹溪曾言:"凡血證過用寒涼,必致血凝作痛,蒲黃性平,能通能澀。"現代研究證實其對子宮及腸管的雙向調節,恰應【醫學衷中參西錄】"活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之論。

3. 通淋之功:其治血淋澀痛,實本"血水同治"之理。【證治準繩】蒲黃散治小便不利,今之研究顯示其利尿作用與改善微循環相關,正合古人"血行則水利"之識。

三、臨證應用要訣
1. 配伍精要:配茜草治崩漏,合小薊療血淋,佐當歸調經閉。然孕婦慎用,恐其活血之性擾動胎元,此【婦人大全良方】早有明訓。

2. 用法注意:煎制宜包煎,防其浮散;外用宜研極細,陳士鐸【本草新編】強調"敷金瘡當佐以三七",今觀其促纖維蛋白形成之效,誠為經驗之談。

四、現代研究印證
其降壓作用與阿托品阻斷效應,印證"活血潛陽"之說;抗結核菌特性,可溯【本草拾遺】治"傳屍骨蒸"記載。然現代應用當注意:出血屬虛寒者宜炒炭用,瘀熱互結當生用,此即徐靈胎所謂"藥物之性,存乎制用"。

結語:蒲黃一物,集止血、活血、利尿三功於一體,誠如周學海【讀醫隨筆】所言:"善治血者,必調氣機。"其臨床應用之妙,全在把握"通澀並用"之度。今人用之,當遵古而不泥古,參西而不背中,方得其中三昧。

(全文798字)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5-17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蒲黃藥性考略及臨證應用闡微】

蒲黃一物,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乃香蒲科植物花粉之萃。其質輕揚如金粉,性味甘平而質滑,專入肝與心包二經,誠為血分要藥。今就歷代本草所載,參以臨證心得,略陳其要。

一、藥性本源考
蒲黃採收講究"取象比類",夏季蒲棒揚花時采其雄穗,正得少陽升發之氣。生用則滑利,炒炭則收澀,此乃"生滑熟止"之妙。【本草匯言】謂其"性涼而利,能潔膀胱之原,清小腸之氣",其利尿通淋之功,實源於此輕清之性。

二、功效辨析
1. 止血妙用:其止血非徒澀滯,實寓行滯於止澀之中。觀其治吐衄崩漏,必佐生地、黃芩;療外傷出血,多配三七同用,此乃"止血不留瘀"之配伍精要。現代研究證實其促血小板聚集作用,正合古人"金瘡要藥"之說。

2. 活血特性:其化瘀之功尤擅治"血瘀絡痹"之證。朱丹溪用治心腹刺痛,常與五靈脂相須為用,取"失笑散"之意。近世用於冠心病心絞痛,配丹參、川芎,取其"通而不傷正"之性。

3. 通淋機理:治血淋澀痛,非獨利尿,實具"通因通用"之妙。【千金方】以蒲灰散治小便不利,正取其"滑以去着"之功。今之泌尿繫結石症,用生蒲黃配金錢草,既溶石又防出血。

三、臨證要點
1. 配伍禁忌:孕婦慎用乃因其活血之性,然若胎漏屬瘀者,反可佐黃芩、白朮少量用之,此即"有故無殞"之理。血虛無瘀者忌用,恐其利竅傷陰。

2. 炮製精要:止血宜炒炭,化瘀當生用。李時珍云:"生則能行,熟則能止。"現代研究發現,炒炭後鞣質含量增加,凝血作用增強。

3. 用法注意:煎制宜包煎,防其浮散耗效;外用需研極細,可合冰片治口瘡,配黃柏療陰癢,皆取輕揚之性。

四、現代驗證
實驗所見降血壓、興奮子宮等作用,實與【本草正義】"涼血消瘀"之說暗合。其抗結核功效,恰印證【本經逢原】"解熱毒"之論。然臨證運用,仍當以辨證為要,不可拘泥藥理。

結語:
蒲黃一物,集止血、活血、利尿三功於一體,誠如周岩【本草思辨錄】所言:"蒲黃之妙,全在疏利與固澀相兼。"然今人用此,多忽其雙向調節之性,或畏其活血而棄用,或過劑而傷正,皆未得古人用藥心法。學者當於"止中寓行,行中有止"處細參,方得個中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