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72|回覆: 1

[中藥大全] 牛蒡子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9-2-11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中藥名。爲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乾。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分布於東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灣的台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等地。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之功效。屬於解表藥中發散風熱藥。用於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現代研究,牛蒡子還可用於防治糖尿病腎病,牛蒡果實含牛蒡甙經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中藥牛蒡子

中藥牛蒡子

牛蒡子圖片

牛蒡子的功效

牛蒡子的功效

牛蒡子圖片

牛蒡子的作用

牛蒡子的作用

牛蒡子圖片

牛蒡子簡介

藥材名:牛蒡子

拼音:Niú Bànɡ Zǐ

別名:惡實、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風子、毛錐子、粘蒼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萬把鉤、鼠尖子

來源:本品爲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實。8~9月果實成熟時,分批採集。曬乾,打出果實,除去雜質,再曬至全乾。生用或炒黃用。

性狀:瘦果呈長扁卵形,長約6毫米,中部直徑約3毫米。外皮灰褐色,有數條微突起的縱紋,中間一條較明顯,全體有稀疏的斑點,又似緻密的網紋.一端略窄,微彎曲,頂上有一淺色小點;另一端鈍圓,稍寬,有一小凹窩。縱面稍隆起,邊緣光圓而厚。外皮較堅硬,破開後種仁兩瓣,灰白色,富有油性。無臭,味微苦。以粒大、飽滿、外皮灰褐色者佳。

化學成分:含牛蒡甙、牛蒡酚A、B、脂肪油等。

性味:辛、苦,寒。

歸經:歸肺、胃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禁忌:牛蒡子性寒,滑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

牛蒡子的功效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

牛蒡子的作用

1、對腎病變的作用

取5周齡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連續6天;引起腎病變後反覆給予牛蒡甙及甙元。結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並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標,顯示抗腎病變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無作用,但經口服給藥則顯未效果。

2.抗菌作用

牛蒡子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星形奴興氏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

牛蒡提取物能顯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對離體家兔子宮及腸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強直性驚厥,對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擴張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用法

內服:6~12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中藥大辭典】

外用:煎水含漱。--【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5-10g;或入散劑。--【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煎湯含漱。--【中華本草】

牛蒡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疏風壅涎唾多,咽膈不利

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並爲末,食後夜臥,湯點二錢服,當緩取效。(【本草衍義】)

②治喉痹

牛蒡子六分,馬藺子八分.上二味搗爲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漸加至一匕半,日再。(【廣濟方】)

③治風熱閉塞咽喉,遍身浮腫

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爲末,熱酒調下一錢匕。(【經驗方】)

④治風熱客搏上焦,懸癰腫痛

惡實(炒)、甘草(生)各一兩。上爲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濟方】啟關散)

⑤治瘄疹不起透

牛蒡子(研細)五錢,檉柳煎湯,調下立透。(【本草匯言】)

⑥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

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養生必用方】)

劉杯 發表於 2025-4-27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牛蒡子藥性闡微及臨證應用考略】
牛蒡子,一名惡實,載於【名醫別錄】,爲菊科牛蒡之成熟果實。其性辛散苦泄,寒能清熱,專入肺胃二經,誠爲宣透風熱、解毒利咽之要藥。今就歷代本草所載及現代研究,詳析其用。

一、藥性本源考
【本草綱目】謂其"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風",張元素稱其"療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其形如扁卵,色灰褐而具縱紋,以粒大飽滿者爲勝。所含牛蒡苷(arctiin)經水解得苷元(arctigenin),乃其活性之本,現代藥理證實其具抗炎、抗菌、降糖之效。然其性寒滑利,脾虛泄瀉者當慎,此【本草經疏】早有明訓。

二、功效析微
1. 宣肺透表
牛蒡子辛涼透散,善解風熱表邪。凡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咳嗽咽痛者,常配銀花、連翹,如【溫病條辨】銀翹散。其宣肺之功,尤宜風熱郁肺之咳痰黃稠,蓋肺主皮毛,能助疹毒外透,故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者,多與薄荷、蟬蛻同用。

2. 解毒利咽
【藥品化義】言其"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咽喉爲肺胃門戶,熱毒上攻則紅腫疼痛。牛蒡子既可外散風熱,又能內泄熱毒,治喉痹痄腮,每伍板藍根、玄參,如普濟消毒飲。現代研究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顯著,正合"消腫散結"之效。

3. 通利二便
其富含油脂,性滑利而下行,【食療本草】載其"通利小便",實具"表里雙解"之妙。風熱便秘者用之,既可解表,又能潤腸,然正虛便溏者忌之,恐傷中陽。

三、現代應用拓展
近年研究發現,牛蒡苷元能抑制腎小球繫膜增生,減輕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此與傳統"解毒"功效暗合。其降糖作用或與調節胰島素抵抗相關,然臨床配伍尚待深化。至於抗癌研究,目前僅限體外實驗,未可輕言療效。

四、臨證要點
1. 生用偏於透表解毒,炒用可緩其寒性;
2. 治風熱表證用量宜輕(6-10g),解毒散結可增至15g;
3. 與山藥、白朮相伍,可制其滑腸之弊。

結語
牛蒡子一物,集解表、清熱、解毒於一身,誠如鄒澍【本經疏證】所言:"能外達內通,上宣下導。"然古今用法有別,現代當以科學驗證爲據,不可拘泥舊說。學者宜參合脈證,辨證施藥,方得古人立方本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