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69|回復: 1

[中药大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2-11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中药牛蒡子

中药牛蒡子

牛蒡子图片

牛蒡子的功效

牛蒡子的功效

牛蒡子图片

牛蒡子的作用

牛蒡子的作用

牛蒡子图片

牛蒡子简介

药材名:牛蒡子

拼音:Niú Bànɡ Zǐ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生用或炒黄用。

性状:瘦果呈长扁卵形,长约6毫米,中部直径约3毫米。外皮灰褐色,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中间一条较明显,全体有稀疏的斑点,又似致密的网纹.一端略窄,微弯曲,顶上有一浅色小点;另一端钝圆,稍宽,有一小凹窝。纵面稍隆起,边缘光圆而厚。外皮较坚硬,破开后种仁两瓣,灰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微苦。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佳。

化学成分:含牛蒡甙、牛蒡酚A、B、脂肪油等。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牛蒡子的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牛蒡子的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

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连续6天;引起肾病变后反复给予牛蒡甙及甙元。结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无作用,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

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

牛蒡提取物能显着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强直性惊厥,对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扩张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用法

内服:6~12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中药大辞典〗

外用:煎水含漱。--〖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煎汤含漱。--〖中华本草〗

牛蒡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

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本草衍义〗)

②治喉痹

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广济方〗)

③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

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经验方〗)

④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

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济方〗启关散)

⑤治瘄疹不起透

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⑥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

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刘杯 發表於 2025-4-27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牛蒡子药性阐微及临证应用考略》
牛蒡子,一名恶实,载于《名医别录》,为菊科牛蒡之成熟果实。其性辛散苦泄,寒能清热,专入肺胃二经,诚为宣透风热、解毒利咽之要药。今就历代本草所载及现代研究,详析其用。

一、药性本源考
《本草纲目》谓其"润肺散气,利咽膈,去皮肤风",张元素称其"疗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其形如扁卵,色灰褐而具纵纹,以粒大饱满者为胜。所含牛蒡苷(arctiin)经水解得苷元(arctigenin),乃其活性之本,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抗炎、抗菌、降糖之效。然其性寒滑利,脾虚泄泻者当慎,此《本草经疏》早有明训。

二、功效析微
1. 宣肺透表
牛蒡子辛凉透散,善解风热表邪。凡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者,常配银花、连翘,如《温病条辨》银翘散。其宣肺之功,尤宜风热郁肺之咳痰黄稠,盖肺主皮毛,能助疹毒外透,故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者,多与薄荷、蝉蜕同用。

2. 解毒利咽
《药品化义》言其"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咽喉为肺胃门户,热毒上攻则红肿疼痛。牛蒡子既可外散风热,又能内泄热毒,治喉痹痄腮,每伍板蓝根、玄参,如普济消毒饮。现代研究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正合"消肿散结"之效。

3. 通利二便
其富含油脂,性滑利而下行,《食疗本草》载其"通利小便",实具"表里双解"之妙。风热便秘者用之,既可解表,又能润肠,然正虚便溏者忌之,恐伤中阳。

三、现代应用拓展
近年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能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减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此与传统"解毒"功效暗合。其降糖作用或与调节胰岛素抵抗相关,然临床配伍尚待深化。至于抗癌研究,目前仅限体外实验,未可轻言疗效。

四、临证要点
1. 生用偏于透表解毒,炒用可缓其寒性;
2. 治风热表证用量宜轻(6-10g),解毒散结可增至15g;
3. 与山药、白术相伍,可制其滑肠之弊。

结语
牛蒡子一物,集解表、清热、解毒于一身,诚如邹澍《本经疏证》所言:"能外达内通,上宣下导。"然古今用法有别,现代当以科学验证为据,不可拘泥旧说。学者宜参合脉证,辨证施药,方得古人立方本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