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1|回覆: 0

[詩詞賞析] 描寫春天的詩詞!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9-2-11 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這是冬的結束,春的起始。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大自然萬物復甦。您好,春天!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殘冬行將消失,春天恍若來臨。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盂珠】

【晉】樂府古辭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道逢遊冶郎,恨不早相識。

古往今來,有多少紅塵故事發生在春天,春天讓人百感交集,春天讓人蠢蠢欲動。

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穆穆清風至】

漢樂府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

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朝登津樑上,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

春風撩撥人心,一個女子在風和草長的春天,痴情地懷念着遠行在外的心上人。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白雪裹着梅枝, 素然中透着點點絳紅,立春卻仍寒。春天是一點、一點、一點地慢慢來的。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也是短暫的。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子夜吳歌·春歌】

【晉】樂府民歌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春花有多媚,春天有多美,大概是和羅敷那樣讓人神不守舍吧。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春中喜王九相尋】

【唐】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

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饒 ,是因為它經過了最後的料峭。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喜張濆及第】

【唐】趙嘏

九轉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雲軒。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春天如此繁複美麗,包羅萬象,春意盎然,春風得意,萬紫千紅總是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

一切春天的感覺之美好是因為人總是在冬天想得比較多。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漢宮春·立春日】

【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

閒時又來鏡裏,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於裝飾人間花柳,閒來又到鏡裏,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

—END—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5-21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春詩話:古典詩詞中的春之精神與美學】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此語出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誠為古人觀物候之精微。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春意象,絕非止於四時更迭之自然現象,實為天人感應之哲學載體。今擇數首經典,試析其文化深意。

一、節氣與物候的禮讚
羅隱【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以數字起興,暗合【周易】「七日來復」之天道循環思想。「萬木生芽」非獨寫景,更寓【禮記】「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的宇宙生機。樂府【盂珠】「草與水同色」五字,深得謝赫「氣韻生動」之妙,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朦朧,正是中國藝術「似與不似」美學之體現。

二、春情與比興的辯證
【穆穆清風至】中「青袍似春草」之喻,承【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傳統。春草意象經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至南朝民歌,已形成「春草—羅衣—相思」的意象鏈,此詩實為閨怨題材的早期範式。

三、時空意識的覺醒
韓愈【春雪】「故穿庭樹作飛花」,以反常理之筆寫物理之常,暗合【文心雕龍】「誇飾有節,飾而不誣」的創作觀。其「驚見草芽」的審美體驗,尤近宋代楊萬裏「活法」詩學,展現詩人對細微生命律動的敏感。

四、生命哲思的升華
【長歌行】「陽春布德澤」至「老大徒傷悲」的轉折,實為【論語】「逝者如斯」的時間憂患意識之詩化。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句,更將【黃帝內經】四時調神理念轉化為詩意感悟,草木先知正是【易經】「幾者動之微」的生動註腳。

春在古典詩學中,既是【毛詩序】「情動於中」的感發契機,更是【文心雕龍】「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的宇宙節律。今人讀這些詩句,當知古人觀物非僅用目,更以心接物,故能「目既往還,心亦吐納」(【物色】篇語)。春之精神,終究是中國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意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辛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五日酉時| 2025/5/22/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