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8 I8 n' B4 I' U* [ 0 j0 ?4 c* d x: M# J) e( M
3 D# Z' O% q: I( V2 d7 [
泉水对济南人来说是个道之不尽的话题,自古就有七十二名泉之说,但泉水实际总数近700个。所谓七十二名泉的来由,一般认为始见于金代的《名泉碑》,其后明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清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虽然所记名目多有差别,却自此成为泉水数量众多的代称。笔者近日刚刚得到一本详细记述济南七十二名泉的孤本《济南七十二名泉考》,作者为清同治年间的盐运分使王钟霖。他的记述不仅详细描述了晚清时期济南名泉的喷涌盛况,而且弥补了前人对济南名泉考证的许多缺憾。 ) S. v9 p6 K! K' S! _
/ ~3 s) Q& h- ~& _5 K/ T( G
孤本现世补史遗
. F; y9 }+ ~& ]( i( q: e" i0 \
5 t. n: a# | W 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蓟州(今天津蓟州)盐运分使王钟霖(字雨生)回到了家乡济南。当年二月,作为一个书法家和文人,他为趵突泉题写了“第一泉”碑刻后,又作《第一泉记》指出,天下名泉虽多,但趵突泉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名泉”,并且“济南随地出泉,不止七十二也”。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王钟霖开始了对济南名泉的实地考察。 & ]/ B6 d( P/ g- B, P; L: e/ r
# N( q% X1 X* w1 _ 经过考察他发现,以前所记载的七十二名泉遗漏了很多重要的泉水,并且仅是济南城内的泉水就难以尽述。据王钟霖所知,当时正在喷涌的就达100多个,除此以外,“隐而不闻见者仍不少也”。假如要是连同远城的泉水一并考察,必将是一项浩繁庞杂的工作,个人力量很难完成。所以不如干脆“舍远而取近”,将济南府城附近的重要泉水加以选择汇录,从而为乡邦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 E# l) c ?9 z8 S% D7 }$ c
, s* x6 @& {3 ]4 E" Z' S 这项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王钟霖晚年才基本完成了稿本,他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考》。但是限于财力,书成以后却没能刊行,仅留下稿本在很小的范围内流传。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此书如同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历下水记》一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加之此书也没有被史志记载,后人自然也就无法了解这段史实了。 0 g4 G1 Q6 x6 w% p# k
' R: W8 s( _4 J- _0 r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光绪己卯年(1879年)的春天,王钟霖的一个热心读者全文抄录了这部著作;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抄本辗转各地,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岁月蹉跎后,竟被完整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一册孤传的珍贵古籍文献。
& X9 Y4 o/ a& K. V3 j6 h( P4 X- v
6 Z6 f: ]; ~# w3 e8 y 此书与众大不同 - X/ d2 X8 |( r: R
2 ~5 o! Q! h) r* ?, j j; b$ Z 翻开这本泛黄的古书,与以往的典籍相比较,我们惊讶地发现它是如此翔实和富有文采。无论是金代《名泉碑》还是郝植恭的《济南七十二名泉记》,都仅仅是列出了泉水的名目并大致记载了所处的方位,导致后人无法了解当时具体的情况,甚至因为古今地名的变化,许多泉水根本就无法查考如今具体的位置。而王钟霖在他的著作中,弥补了这些历史缺憾。 " @$ `9 d, X5 I+ _- ]3 x$ c8 v
/ [4 Y. |3 J' v1 B8 h+ H) L
王钟霖在书中告诉我们,早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济南知府王镇(字中峰)就十分重视泉水的考察和保护,他在疏浚诸多泉池后,著作了《名泉略》,如今已经失传。王钟霖将七十二名泉分为两个部分加以介绍,详细描述了他心目中的济南七十二名泉的具体位置、名称沿革、传说故事和喷涌状况。其中,第一部分是府城内的36个名泉,包括西城外的趵突泉;第二部分是府城墙外和近郊南至玉函山、北至鹊华二山、东至龙洞佛峪、西至剪子巷的36个名泉;此外,还附有桂馥发掘的“七十三泉”和山东按察使长笏臣命名的“香椿泉”两个新泉,共计列举了74个泉目。
2 q9 O1 K) S3 ]2 A( j( R* w) D3 R1 J$ }" X/ u
此外,王钟霖所认定的名泉,与《名泉碑》、晏璧、郝植恭等区别很大,一方面是因为王钟霖以府城为主考察;另一方面,即便府城附近的泉水也是有目的地加以取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他所列举的府城内泉池特色鲜明,比如高都司巷的毓秀泉、布政司旁的惠民泉、按察司内的洗心泉、济南书院里的名士泉、太平寺街上的宜男泉、历下亭边的大方泉、学府东北的秋柳泉等等,过去从未有史料记载。其他如泮池泉原名为流玉泉,放生池泉原名功德泉等等不能一一尽述。
9 R2 r. u6 p$ p, n9 }6 L+ B) G$ c/ {0 h3 w" x! N$ i/ U7 ]
府城附近的泉水选择也很有独到之处,比如鹊山下的鹊山泉,王钟霖就重点提到说,此泉史志从未记载,自己是“特意补之”,以便和华不注山下的华泉相媲美。其他如张养浩云庄中的云锦泉、青门外的青龙泉、北园五柳闸间的五柳泉、黑虎泉西侧的魁泉等等,都是前所未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