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2|回復: 0

关公信俗越千年(图)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0-6-29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29363282655708.jpg
9 v7 W( N8 H3 r3 Y

& S: E. y& w/ f
- b- r) ?- Z1 A2 G    千余年来,关公信仰文化兴盛不衰,折射出普通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 l9 Y4 ^9 O; j& V) y' e* A- O: b0 j- D
    5月25日,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关林比热闹的关林镇多了几分凉意,关林景区管理处会议室内,郭挺彩处长正在传达今年6月关林关公神像赴闽台交流活动的事宜。“闽台地区的关公信徒众多,这次活动要先在福建泉州、漳州、晋江、石狮关帝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游,而后应台湾关圣帝君弘道协会的邀请,在台湾进行为期一年的巡游活动。”郭挺彩处长说,闽台人对关公信俗十分虔诚,比如到一个村去巡游,不是关公像放在那儿供大家顶礼膜拜,而是要请“关老爷”在整个村子转上一圈,以显示信众的虔诚。
: n) j0 w( h8 [+ }" C0 z- f3 w: [
( s8 _" @  L# M7 t* `7 E$ m9 ?  w    同样的关公,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信俗。“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观念就不一样,大陆人和台湾人的想法也不一致。”关林管理处处长助理吴健华先生分析道,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海峡两岸人民对关羽的崇敬之情。
/ O1 F  Z+ W/ ?8 h: v' v! R6 L
* e# e$ v0 s& j" M+ c    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台湾道教组织于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乡加封关公为第十八代上帝,号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玄灵高上帝”之号标志着关公信仰在台湾道教中的升级。两岸同胞信奉同一个关公,正说明两岸同胞同为一家人的理念。
! Q: s' d+ I& \5 Z1 E  u: e1 l1 u0 a$ ]
    在普通民众心中,关羽不仅是圣,更是神,是万能之神。
- e+ Y& p0 s4 n5 c) B+ @% e0 I3 U9 n4 I7 X6 ^# ~- F& }; K+ V
    首先,关老爷是军神。由于《三国演义》的烘托,关云长仁勇之威,盖世罕见,所以军士们自然要将关老爷奉为军神,自古男丁上战场,免不了都要到关帝庙前拜一拜,进则保佑自己建功立业,退则保佑自己平安归来。 & E" w) Q+ V' c( h

, q0 D& V; M6 H7 I0 x% ~    其次是武财神。相传关公年轻时从商,贩卖布匹,精于理财,擅长记账,发明了一种叫“日清簿”的流水账。商家看重关公的精细劲儿,纷纷供奉。南方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无比锋利,锋利的利和“利润”的利同音,所以把关公视为武财神。如今几乎每个商店里都会摆上一尊关公像,香火缭绕,贡品不绝,图的就是关老爷保佑。 6 u; D  e6 J* o1 x( T6 y* s
4 ^  z) C, _- @; e
    第三是文教之神。关公不仅义薄云天,而且能文能武,儒家以其喜读《春秋》,称其为“文衡帝君”,与文昌、朱衣、魁星、吕祖合称为“五文昌帝君”。 $ ]$ j( R8 a$ {5 v$ `! x/ T- M) @
* s8 Q( \) q# G6 b4 ~
    第四是医药神。关公神勇,鬼神皆惧,又兼着“伏魔大帝”职称,所以人们驱魔治病,都依赖关公。因此关帝庙中设有药签,关公俨然是一位心理医生了。 , y) O7 ?5 J2 i* {' y

- y# n0 ?: A, R$ J" s' d3 u    第五是行业神。剃头匠奉关公为祖师爷。关羽生前没剃过头啊,咋就变成剃头匠的祖师爷了呢?想来想去,也就是他手上有一把刀而已:“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剃头铺的这副对联其威风和口气多么像关羽。 - U" R! Z* F" ]2 f8 O5 @8 F
, h; P) Y- d1 ^- I
    另外,关老爷还是香烛业、银钱业、典当业、描金业、皮革业、酱园业、糕点业、算命业的祖师爷。至于这些行业为何也要供奉关老爷,传说颇多,不一而足。更有趣的是,香港电影里,警察行动之前要拜关二爷,黑社会的古惑仔出门砍人之前也拜关二爷,真不晓得关二爷在天有灵究竟该庇护谁? 1 n3 Y5 n" T' a: N; U3 R
2 \- Y( h6 ~# h) F
    千年关林千年信俗
0 [, a. W$ R/ {% L: _5 g0 f! O7 L2 k( E
( D2 z# H' `& V7 g( M    经过千余年沧桑变化,关林庙几经战火摧残,毁坏最严重时只剩下关公的土冢,洛阳一带老百姓称之为“关王冢”。尽管关林的变迁起起落落,但以关林庙为中心的关林庙会一直兴盛不衰。
! N* s/ K+ l0 [: l# `7 k* e& g" |1 f9 s) m0 v
    吴健华先生告诉记者,明朝时,皇帝对关林的祭祀成为定制,定期祭祀,到了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关林已形成数万人规模的“关王冢会”,善众云集,远近辐辏。
; ?/ s- ]. p' h1 k0 X# y0 k
) L$ x! z0 l. m1 `    关林现存的明万历二十四年的《义社施茶造铃叙》碑记载:“王灵葬于中原城南五里堡,至今千载有余,威灵感应。当今重封义烈真君,敕修金井,未得完讫,香烟荡荡,人缘浩大,广进香火,乃五、九、十三所会之期,所会之期,近村且远,进香人役,俱被暑渴,亦无人施舍茶水。社友忽见,于二十二年(明万历二十二年――编者注)六月初二,速齐一社施茶。”可见看出,在明代,洛阳民间已形成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两大祭祀活动,并在每月的初五、初九和十三举行庙会活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