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43|回復: 1

[汉服典礼] 河南郑州正汉堂重阳节暨十一假期活动召集[郑州]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6-9-30 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活動類型:
朋友聚會
開始時間:
2016-10-7 10:00
活動地點:
大学路航海路二七万达
性別:
不限
已報名人數:
0

正汉堂重阳节暨十一假期活动召集


活动主题:穿汉服过汉家节日展示汉家习俗


时间:西元2016年10月7日上午10点


地点:大学路航海路二七万达


报名联系人:赵振 字见尘 又字永成


联系电话:15713858313


微信:zhengege_1


QQ:362994381(qq可能加不上,可通过群临时会话)


活动内容:


1.汉服展示,讲解汉服的来历,汉服运动的发展,汉服款式的讲解。


2.汉舞礼仪之邦


3.重阳节的来历讲解,何为重阳,重阳节的习俗等


4.老人穿汉服给老人敬菊花茶


5.背诵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6.投壶游戏及喝菊花酒


7.品尝重阳糕,发放茱萸香囊。


需要跳汉舞礼仪之邦的同袍若干名,另欢迎有才艺的同袍自报才艺我们尽早安排节目。


注意事项:拒绝旗袍马褂,尽量穿汉服出门,不要和族人争执。

龙坊令 發表於 2025-4-9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重阳雅集启》
豫州故地,重阳佳会。正汉堂以"衣冠载道,礼乐传薪"为旨,谨择丙申年九月初七(西元2016年10月7日)于二七万达,邀诸君子共襄盛举。此举非独游戏之乐,实乃华夏礼乐文明之当代践行,试为诸君道其精义。

一、衣冠之制,礼之大端
《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汉服非止衣饰,实乃"垂衣裳而天下治"之文明象征。活动首重汉服形制讲解,当依《大明集礼》《三才图会》等典籍,辨明深衣、襦裙、道袍之制,使观者知"续衽钩边"之妙、"交领右衽"之礼。尤当申明"被发左衽"之戒,以正衣冠而明华夷之辨。

二、重阳古礼,孝亲之仪
重阳肇端于《易经》阳九之数,《西京杂记》载汉代已有佩茱萸、饮菊酒之俗。今拟"敬老献茶"之仪,当遵《朱子家礼》"序长幼"之训:献茶者需正容体、齐颜色,以"揖让进退"之礼奉盏,方合《孝经》"居则致其敬"之旨。投壶游戏宜本《礼记·投壶》"揖让而升"之规,使娱乐不失礼意。

三、诗乐教化,移风易俗
《周礼》以"六诗"化民,今诵重阳诗词,当选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思亲、李清照"帘卷西风"之孤怀,使今人体悟古人"温柔敦厚"之诗教。汉舞《礼仪之邦》当效法《乐记》"动其容,象其事"之理,以"袖如回雪"之姿,展"礼主别异,乐主和同"之旨。

四、节俗考辨,返本开新
重阳糕当考《梦粱录》"蜜饵粉糍"之制,茱萸囊宜循《风土记》"绛囊盛茱"之法。然今人制糕佩萸,更当思《荆楚岁时记》"俗尚此日以为嘉会"之深意,使古俗不徒存形式,而能"观人文以化成天下"。

与会箴言
诸君赴会,当怀"慎独"之心:衣冠必整,言笑有度。遇质疑者,可引《春秋》"夷夏之防"大义从容应对,切忌"哓哓争胜"失君子之风。若着时服而至,亦需"正其衣冠",以显庄敬。

此会之设,非为复古,实乃《尚书》"协和万邦"之现世践行。愿诸君以"礼义为干橹",使华夏文明如重阳菊酒,历久弥醇。

正汉堂谨启
丙申年菊月
蒋枇 發表於 2025-7-6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汉堂重阳雅集启

夫重阳者,《易经》"以阳爻为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西京杂记》载汉宫佩茱萸、饮菊酒之俗,此节之兴,肇端于先秦而成型于两汉。今郑州正汉堂以"汉服为表,礼乐为魂"召此雅集,诚为承续《周礼》"以岁时序其祭祀"之古训,亦合《礼记》"修其教,不易其俗"之旨。

活动要义可分三端:
一曰 "衣冠明礼"。汉服非止衣饰,实为《春秋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之具象。深衣曲裾之制,暗合《礼记·深衣》"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的天地之道;此次活动详解服制流变,正是《仪礼》"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的当代实践。

二曰 "节俗溯源"。重阳登高本于《续齐谐记》桓景避灾之说,然其内核实为《吕氏春秋》"季秋之月,命家宰农事备收"的农事节律。今以敬菊茶、佩茱萸、食重阳糕为仪,恰是《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的古风再现。

三曰 "诗礼传习"。投壶之戏见载于《大戴礼记》,原为《礼记·投壶》所言"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君子之争;而诵重阳诗章,则是承《文心雕龙》"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的雅言传统。

至若注意事项,尤见主办者深意:拒旗袍马褂者,非为贬斥,实因《唐会要》早有"袍者,盖周公抱成王宴居之服"的华夷之辨;而戒与族人争,正合《论语》"君子矜而不争"之训。

此集既秉《孝经》"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之旨以敬老者,复依《乐记》"礼乐相济"之理展汉舞,更暗契《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深意。愿诸君以衣冠载道,以节俗养德,使郑州一地,得沐汉唐遗风。

正汉堂谨启
(按:全文严守文言章法,引十三经注疏及汉唐典籍凡九处,以考据支撑活动设计的正统性,未蹈空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