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C& w' ~2 I/ x/ k ' v( G& {8 L4 U/ c: z# M' e) A/ k5 G$ `* a7 m
. | j* a+ M$ W- A 忽必烈問鼎中原後,對南方知識分子而言,怎樣處理與元王朝的關係,分化成了三種類型:第一種對故宋忠心耿耿,堅決反對入仕作爲異族政權的新朝,最出名的包括詩人鄭思肖和『吳興八俊』之一的畫家錢選,他們一生留在南方,隱居不出;第二種的態度相對和緩,他們曾在元政府中任職,但目睹官場之黑暗,即辭官歸隱,如著名畫家黃公望、王冕;第三種人在元政府中官運亨通,但爲數甚少。原爲大宋皇孫的趙孟俯屬於第三種,他『被遇五朝,官居一品』,是第三種知識分子中官當得最大、最負名望的一個。
2 h1 u# w2 M" \: w0 }4 z: ~4 Z; M
4 R9 J+ z* M/ f: U4 C 但趙孟俯的宦途絕非一帆風順。官場本多傾軋,更何況其身份如此特殊。
! w: u0 W2 u8 T( j6 f* N, q% e2 Y- G6 F- W: R8 g# \4 c' c. J
趙孟俯在官場上的第一個現實威脅來自權相桑哥。桑哥對下屬官員大施淫威,鍾初鳴即坐在自己官衙里辦公,官員後至者一律打板子,趙孟俯偶然遲到了一次,眼看也要受到這種處罰,他向右丞相葉李投訴,葉李大怒,對桑哥說:『古人之所以刑不上大夫,就是爲了讓讀書人知廉恥明節義,你要打官員板子就等於侮辱朝廷。』桑哥感到理虧,向趙孟俯表示安慰,從此桑哥的板子只打小吏。與權相的衝突,趙孟俯未落下風,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心理上的陰影始終存在。所幸不久,桑哥得罪了忽必烈,被誅除。趙孟俯意識到了官場的險惡,『力請外補』,即申請到地方上任職,以求脫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正月,進朝列大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到山東做官,官階爲從四品。
0 N1 h$ j) ~" h* S. U8 E
0 q r! r0 p' ~2 o 從1287年他從江南進京,被授從五品官職,到1292年升爲從四品,官升一品就花了整整五年時間。從中可以看出忽必烈對他的真實態度。雖然這位雄主賞識其風度和才華,在趙孟俯官階卑微、經濟困窘的時候,還特賜五十錠以濟窮,但並未準備讓其在政治上一展才華。史書上說忽必烈『謂公聰明絕人,剛直有守,敢爲直言,數有意大用』,恐怕都是掩飾真相的門面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