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知人 7 _1 ?! j2 k2 v2 W4 i
/ q3 W( u4 {: ?( G 韓輳字太沖,唐朝人。其父即唐玄宗時宰相韓休。歷任唐晉州刺史、浙江東西道觀察使、鎮海節度使、度支使、江淮轉運使等職,晚年官至宰相。性格剛強嚴肅,爲官有父風,不附權貴。任地方官有政績,在朝廷以善治錢穀聞名,唐德宗把管理國家財政開支的重任交給他。 6 S1 ~' D& q; A; K" Y" Y4 O
; T+ M, h5 g+ A$ h* |) h5 F6 I& y
韓曖兄羌,知人善任。【資治通鑑】記載:『昃迷詼浙,所辟僚佐,各隨其長,無不得人。嘗有故人子謁之,考其能,一無所長,曖脛宴,竟席,未嘗左右視及與並坐交言。後數日,署爲隨軍,使監庫門。其人終日危坐,吏卒無敢妄出入者。』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韓瓿な奔淶H握憬東西道觀察使,他任人唯才,用其所長,把每個人都安排在最恰當的崗位。曾經有老朋友的兒子上門求職。韓昕己慫的才能,結果一無所長。韓昵腖吃飯,發現從開筵到散席,這個人從不左顧右盼,也沒有與坐在旁邊的人說一句話。這時韓甓栽躚使用這個人已心中有數。幾天後,韓耆盟擔任隨軍一職,專門負責監管物資倉庫大門。這個人上崗之後,終日正襟危坐,不離職守,嚴格把關,所有吏卒沒有人敢隨便出入庫倉。 7 Z- t4 x( Y3 p( ]7 n3 D: p
+ H8 D2 @& M& I! ~% H, T& Y/ d
性格知人 " o: I/ k) K( f3 H3 O( g9 X" ^; \
' I1 k; F3 Q9 q! i" b. S" b
4 b- s+ X9 q' t+ c2 R# V ; U- z1 `( }. Q" c0 q
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得,三國時蜀國大將。關張二人雖勇冠三軍,但都死得很慘。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手下將領馬忠所殺;張飛被自己的部下張達、范強殺死。這兩個人的失敗,均與其性格缺陷有關。關羽和張飛的爲人如何?史稱『(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愛禮君子而不恤軍人』。
7 N4 `5 C8 C1 G1 z* e+ V
, U7 |) I8 r. m- U; x& u5 K 劉備經常告誡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曰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意思是:『你用刑太嚴,甚至有時殺錯人,又每日鞭打犯錯誤的軍官,打完之後又把這些人安排在身邊,一點防備也沒有,這樣下去必然會惹禍上身。』但張飛始終沒有醒悟,被劉備不幸言中。所以當張飛在閬中被部下殺死,劉備聽說張飛的軍營都督有緊急事情上報時,就猜到是什麼事情了,劉備說:『噫,飛死矣!』
a1 u* {2 Z) o+ \. C, M* B8 p9 V( J& S. |* ?1 g) a2 m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和襄陽,命令南郡太守麋芳鎮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鎮守公安,同時負責後勤供給。當時前方打得很激烈,關羽節節勝利,但軍糧物資往往供應不上,關羽認爲麋傅二人嚴重失職,揚言:『還,當治之!』麋芳和傅士仁平時對關羽輕視自己已心中不滿,又聽說關羽還軍後要治他們的罪,自然十分害怕。所以當呂蒙派虞翻前來勸降時,毫不猶疑就把江陵和公安拱手送給虞翻,令關羽進退失據,兵敗身亡。 ( @7 O+ b0 F2 g$ ?
! ~7 o( Q0 H$ v; o" l! S3 U' D" P: Z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這樣評論關張二人的:『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爲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t0 L9 {7 K2 b
# {. t2 l; E& z5 K 相貌知人
; l; J& @* l& U ?) H, |. X* v; Q# c
. y7 E T' G A2 H 年輕時代的毛澤東曾經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文正就是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曾國藩不僅善於治軍、治政、治學、治家,對如何鑑別人才也有獨到的研究,鑒人技藝幾臻化境。 / p9 z8 [6 P. f/ Y+ D! A
* h5 G" J! h5 N+ S, y4 I 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記載了曾國藩正確判斷人才的兩個事例。事例一:江忠源因公事到京城拜見曾國藩,曾國藩與他交談了很長時間。談完後目送江忠源出去,說:『這個人必會名揚天下,可惜會壯烈而死。』十多年後,江忠源果然以戰功卓著名揚天下,又在廬州苦戰殉難。
' {" o4 N* _. \ [$ u+ s
) S# ~* l# g6 Z S8 V7 \6 G) X 事例二:淮軍剛剛建立之時,李鴻章帶了三個人去拜見曾國藩,恰好遇見曾國藩飯後散步。待曾國藩回來,李鴻章請求傳見那三個人。曾國藩說:『不必了。』李鴻章驚問其故,曾國藩說:『第一個人低頭不敢仰視我,必是一個嚴謹小心、老成持重的人,可任以一般官職。第二個人當面恭敬,正視不亂,背地裡左顧右盼,必是陽奉陰違之人,不可任用。第三個人雙目不怒而威,勢同金剛,其精神始終挺拔不懈,是忠義之人,是個將才,功名不在你我之下。』曾國藩所說的第三個人就是淮軍名將劉銘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