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4|回復: 2

[儒家学说]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9-1-29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9章〗鲁国的乐官们因何四散而去?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音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音qìng)襄入于海。

大师挚:鲁国乐官之长。大,同『太』。大师,也就是太师,挚是人名。亚饭干:古代天子、诸侯用饭都要奏乐,所以乐官有『亚饭』、『三饭』、『四饭』之称。干,亚饭之名。缭,三饭之名。缺,四饭之名。『播鼗』的『鼗』,是小鼓,也就是现在的拨浪鼓。『播鼗』,指摇小鼓。少师:乐官名。『击磬』的『磬』,是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边,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旁,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去了海滨。

本章所记,反映了鲁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呢?据许多学者的研究,『大师挚』是鲁国乐官之长,名挚。〖泰伯〗篇第15章中的『师挚』,即指此人。『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记载的正是孔子听师挚演奏音乐时的感受。『击磬襄』是〖孔子家语·辨乐〗中的『师襄子』,孔子曾向他学琴学磬。由此可以推知,上述8位乐官,应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是以礼乐文明为中心的传统社会的重要人才。本章记他们四散而去,逃离鲁国,反映了鲁国礼坏乐崩、国运衰微的乱世景象。

附:

18·9 大师挚①适齐,亚饭干②适楚,三饭缭③适蔡,四饭缺④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⑤武入于汉,少师⑥阳、击磬⑦襄入于海。

【注释】

大师挚:大,同『太』。大师,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亚饭干:古代天子、诸侯用饭都要奏乐,所以乐官有『亚饭』、『三饭』、『四饭』之称。干,亚饭之名。③三饭缭:三饭名缭。④四饭缺:四饭名缺。⑤(音táo桃):小鼓,即现在的拨浪鼓。⑥少师:乐官名。⑦(音qìng庆):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译文】

大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边,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旁,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去了海滨。

遊客  發表於 2019-1-29 18:41
本章记他们四散而去,逃离鲁国,反映了鲁国礼坏乐崩、国运衰微的乱世景象。
流星 發表於 2025-7-8 22:32 | 顯示全部樓層
《鲁国乐官四散与周礼崩坏之徵》

《论语·微子》所载乐官离散之事,实为观察周代礼乐制度衰微之重要标本。太师挚等八位乐官之流散,非寻常职官变动,乃"礼坏乐崩"之典型症候。郑玄注《周礼》云"乐官之去,犹宗庙之毁",正可为此事作注。

考诸周制,乐官体系本为礼乐文明之核心载体。《周礼·春官》详载大司乐统辖之乐官体系,其"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的职能,实为维系"天子-诸侯"封建秩序之精神纽带。鲁国作为周公封地,素有"周礼尽在鲁"之誉,其乐官建置尤备。太师挚掌"六代之乐",亚饭、三饭、四饭分司祭祀宴飨之乐,鼓人、磬师各专其器,此严密体系之崩解,实具象征意义。

细绎诸乐官流徙方向,可窥春秋晚期政治格局之变。太师挚适齐,盖因齐桓公创"稷下学宫"首开养士之风;亚饭干适楚,反映楚国僭越称王后亟需礼乐装点;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则显示边缘诸侯对周文化的攀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叔、武、阳、襄四人皆隐于河海,此非单纯避乱,实暗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儒家隐逸思想之先声。

孔子曾赞"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其痛心乐官离散,非仅惜人才之失,更深忧礼乐教化之断绝。乐官体系之瓦解,标志着"声音之道与政通"(《礼记·乐记》)的传统政治哲学在鲁国的失效。此事件与"三家者以《雍》彻"(《八佾》)等记载互证,共同构成孔子时代"天下无道"的完整图景。

要之,鲁国乐官四散非孤立事件,乃周代封建秩序解体的文化表征。乐官们各奔东西的轨迹,恰似一幅春秋末世的政治地图,其背后折射的是宗法制度崩溃、权力重心下移的历史大变局。司马迁所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于此章可得具体而微之印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