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87|回复: 1

[中药大全] 白鹤藤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9-1-2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白鹤藤

白鹤藤

白鹤藤

白鹤藤,中药材名,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秋季采收。分布我国华南各地。具有化痰止咳,理血祛风之功效。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

白鹤藤,中药材名

白鹤藤,中药材名

白鹤藤图片

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

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

白鹤藤图片

具有化痰止咳,理血祛风之功效

具有化痰止咳,理血祛风之功效

白鹤藤图片

白鹤藤简介

药材名:白鹤藤

拼音:Bái Hè Ténɡ

别名:白面水鸡,白背丝绸,白底丝绸,绸缎藤、银背藤,一匹绸。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秋季采收。

性状:干燥茎叶,茎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纵沟纹,断面绿白色,有明显的维管束,淡棕色。叶稍卷曲,质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浅灰绿色,紧贴丝光毛。触之柔软。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味微酸微苦,性凉。

归经:入肺,肝二经。

贮藏:置干燥处。

白鹤藤的功效

化痰止咳,理血祛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

白鹤藤的用法

内服:煎汤,3~5钱。--《中药大辞典》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中药大辞典》

白鹤藤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白鹤蘸(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内伤吐血

一匹绸叶、虎杖、旱莲草、龙芽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崩漏

㈠一匹绸叶、走马胎叶、龙芽草各一两,捣烂,水煎服。(《广西中草药》)㈡紫苞银背藤叶三至四片,研末,酒送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跌打积瘀,经络不和

一匹绸一两,水煎冲酒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白带

一匹绸一两,小榕树须五钱,鸡冠花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⑥治疮毒、烂脚

白鹤藤、蒲公英、银花藤煎水洗之,有消炎、化腐、去毒之效。(《岭南草药志》)

黄文勇 发表于 2025-5-8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藤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阐微》

白鹤藤(Argyreia acuta Lour.)者,旋花科银背藤属之蔓生草本,岭南医家谓之"一匹绸",盖取其叶背银白如缎之象。本品载于《岭南采药录》,李时珍《本草纲目》虽未专列条目,然其"藤部"所载"白面藤"者,或与此物相类。今就传统药用经验,参酌现代研究,析其药性如下:

一、性味归经考源
其味微酸苦而性凉,此乃历代岭南医家口传心授之验。《本草求原》谓其"入血分,清肺肝郁热",与今之归肺、肝二经说相合。其茎断面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色淡棕而质柔韧,正应"柔能制刚"之理,故善治风痰胶结之证。

二、功效机理发微
1. 化痰止咳:其叶背密被丝光毛,具宣发之性,而味酸能敛,恰合"火郁发之"之旨。广州部队所载治支气管炎方,取本品独味煎服,正是利用其清肺热而不伤津之特性。若痰黄黏者,可佐以鱼腥草;痰白清稀者,当配生姜汁为引。

2. 理血调经:观其茎皮暗红,断面现绿白相间之色,暗合"红入血分,白能止血"之象。《广西中草药》载其治崩漏配伍走马胎叶,乃取走马胎温通之性制其凉遏,二者相须为用。然血证属虚寒者慎用,防其凉遏太过。

3. 祛风通络:其藤蔓曲折生长,具通达之性。治风湿痛宜用鲜品捣敷,取其"以形通形"之理。若配伍宽筋藤、海风藤,则通络之效更彰。然须辨明属热痹方可投用,寒痹当佐以桂枝。

三、临证应用注意
1. 配伍禁忌:其性凉而滑利,脾胃虚寒者当佐以白术、陈皮;与苦寒药同用须减量,防伤阳气。

2. 采收鉴别:真品叶背银白如绸,揉之沙沙作响。若存放日久色变灰暗者,药效大减。今见市售有以山银花藤混充者,当察其断面无放射状维管束为辨。

四、现代研究佐证
近年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黄酮苷成分确有镇咳平喘作用(见《中药材》2016年第8期),而其止血活性与鞣质含量呈正相关。然传统外用熏洗治疮毒之法,尚待循证医学进一步验证。

结语:白鹤藤乃岭南特色药材,用之得当可建奇功。然须谨记"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临证当辨证施治,不可执一而论。今人用此,宜参古法而不泥古方,如此方能尽物之性而全人之功。
邹外 发表于 2025-5-1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藤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指要》

白鹤藤者,旋花科银背藤属之蔓生草本,岭南医家谓之"一匹绸",盖取其叶背丝光如缎之象。此物禀南方火土之气而生,其性凉而味酸苦,正合《内经》"热者寒之"之旨。今就其药性机理,分疏如次:

一、性味归经析微
其味酸苦相兼,酸能敛肺止咳,苦可降气化痰,故主入肺经;凉性入血分,兼走肝经以调血室。观其茎断面维管束呈淡棕色,恰合"赤白相间入血分"之象,此其治崩漏、吐血之理也。

二、功效机理发微
1. 化痰止咳:其叶背密被丝光毛,此乃植物"毛以泄浊"之象,故能宣肃肺气。广州部队验方单用治支气管炎,正取其"轻清上浮"之性。然须辨明痰色黄稠者为宜,若见清稀寒痰,当佐以姜辛。

2.理血调经:茎枝扭曲似血脉迂回,暗合"以形治形"之道。广西验方配伍虎杖、旱莲草治吐血,取其凉血而不留瘀之妙。治崩漏配走马胎叶,乃"涩而不滞"之法,然血热妄行者方可用。

3.祛风通络:藤茎攀援蜿蜒,具通达之性。治风湿痛宜用鲜品捣敷,取其"同气相求"之理。然痹证属寒者,需加酒炒或配伍温药。

三、临证应用禁忌
1. 外用熏洗疮毒时,须辨明阴阳。阳证疮疡可配银花藤,阴疽则非所宜。
2. 治带下配伍小榕树须,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黄带,若见脾肾虚寒之清稀带下,反伤正气。
3.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恐其凉遏中焦。

四、采收贮藏要诀
秋采者得金气肃降之助,化痰止血之功尤著。贮藏当避光防潮,若见叶背丝光消退即效减。鲜品捣敷宜现采现用,干品煎煮当文火久煎,以尽其藤类药力。

此物虽为岭南民间常用,然药性终属偏颇。昔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未载,盖因地域所限。今人用之,当宗"三因制宜"之训,辨证施治,方不负天地化生之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亥時| 2025/5/29/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