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0|回覆: 0

[儒家學說] 大學

[複製鏈接]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6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學

大學的在於弘揚比較正義的品德於使人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只有在了解自己應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才能夠堅定自己的意志;志向堅定才能夠鎮定;鎮定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所有事物都有根本有枝未,所有事情都有開始和終結。明白了這一切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孔子大學

孔子大學

大學所說的儒學是三綱八目。 所說的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學】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學到達目標所在。那麼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為了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同樣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基本都是循着三綱八目而發展開來的。所以說,只要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於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如果能做到上面說的這幾種那麼就有機會抓住儒學的尾巴,進入儒學的殿堂,打開人生的新大門。

清風 發表於 2025-7-25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學】三綱八目發微

【大學】一篇,誠為入德之門。朱子謂之為"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其要義在於揭示儒家修己治人之道。今就三綱八目之說,略陳管見。

三綱領者,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實為儒家內聖外王之總綱。明明德者,發明本心之明德也。【尚書】云"克明峻德",即此之謂。新民非謂變革民眾,實乃自新而後新人之謂,與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相發明。至善者,事理當然之極,如【中庸】"極高明而道中庸"之境。此三綱領層層遞進,由內而外,終臻聖賢境界。

八條目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為實踐三綱之具體路徑。格物致知,非謂窮究物理,實乃窮究事物之理以明吾心之知。朱子云:"格,至也;物,猶事也。"致知在格物,猶【中庸】"博學之,審問之"之意。誠意正心,則【孟子】所謂"反身而誠"者也。修身以上,皆明明德之事;齊家以下,皆新民之事。八目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今人讀【大學】,當知此非空言。觀陽明格竹致病,終悟"致良知"之旨;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皆由八目功夫中來。三綱八目之教,實為千古聖賢血脈所在。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

學者若能於此三綱八目身體力行,循序漸進,則庶幾可窺聖學門徑。然須知此非旦夕之功,必如顏子之"拳拳服膺",曾子之"戰戰兢兢",方能有所得也。
鳳傑 發表於 2025-7-28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學】三綱八目發微

【大學】為四書之首,其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三句,實為儒學之總綱。朱子謂此乃"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誠非虛言。今就三綱八目之要義,略陳管見如次。

一、三綱領之遞進關係
"明明德"者,彰明本心之明德也。陽明先生云:"明德是此心之本體",其發用流行即是良知。此乃修身之基,猶明珠蒙塵,必先拂拭而後光耀自現。"親(新)民"之說,程子解為"革其舊之謂",非惟教化他人,實乃自明其德後推己及人之功。"止於至善"則臻於天理流行之境,【中庸】所謂"致中和,天地位焉"者是也。三者如登階,由內聖而外王,終至天人合一。

二、八條目之實踐次第
格物致知為始基。朱子言"即物窮理",陽明謂"致吾心良知於事事物物",雖詮釋有異,皆強調認知與實踐的統一。誠意正心尤關緊要,【大學】特以"毋自欺"釋誠意,以"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明心術之微。至於修身,非獨言行之檢束,實為"慎獨"功夫之體現,【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可相發明。

齊家治國乃修身體用。家國同構,孝悌為仁之本,【論語】"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已示其要。平天下非權力之擴張,實為德化之推展,【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是此理。八目如網,綱舉則目張,缺一不可。

三、三綱八目之現代意義
今人讀【大學】,當知"止於至善"非遙不可及。朱子注"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乃強調持續精進之過程。八目所示,實為建立人格秩序與社會秩序之雙向通道。王船山言"理一而分殊",於個體為道德完善,於群體則構成"修己以安百姓"的實踐邏輯。

要之,【大學】三綱八目構成儒家"內聖外王"之完整體系。其價值不在玄談,而在"敦篤踐履"。張栻雲"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正可為此文作注。學者苟能循此用功,則庶幾可窺聖學門牆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