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62|回覆: 1

[講古] 古人如何教育官二代?

[複製鏈接]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9-1-26 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對於官二代、富二代的看法,大多是被人瞧不起的,多數都認為不學無術沒有出息,可是曹操家的官二代,可是一個比一個出息!

曹操這人吧!是梟雄,的確,可以被人辱罵得遺臭萬年,可是卻又可以被人敬仰得高山仰止。他這人出息咱們就不說了吧!他的兒子竟然也很了得,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沖據說五六歲的時候就達到成人的智力。這樣的官二代,是怎麼教育出來的!強啊!

曹操是怎麼教育他的兒子的?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孫權是孩子們的榜樣,史有『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說。

因為孫權屬於『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獨霸一方,不臣曹魏,這是個讓他又恨又敬的豪傑。而劉景升的兒子劉琮這個『官二代』就差遠了。

想當年,他曹某人揮戈南下,還沒打到荊州呢,那小子就率眾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創下的家業拱手相送。這樣不忠不孝沒骨氣的人,在他曹某人的眼中與豬狗無異。

為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曹操當然也玩特權,整合最優的教育資源,為兒子選擇最好的老師,良師才能出高徒嘛。選擇什麼樣的老師呢?

曹操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顒他們那樣』的人。邢顒,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愛聽邢顒嘮叨,兩人比較疏遠。

曹丕做了太子後,邢顒又被曹操選派當了曹丕的老師。除了邢顒,曹操還派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曹操深諳其道。一次,曹操讓曹彰領兵出征,臨行前,他告誡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則為君臣,待人處事須遵王法,爾其戒之!』言下之意就是你即使為將在外,一切也要按規矩來,否則,別怪我不講父子情分。

為了激勵孩子發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搞競爭:『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曹操的家教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遊客  發表於 2019-1-29 18:42
曹操的子孫教育並不成功吖,三世而滅!
陳宦丞 發表於 2025-4-26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曹操家訓中的"明德礪才"教育體系】

曹操家族教育之成功,實為漢代世家教育之典範。其子曹丕、曹植、曹彰等皆成棟梁之才,絕非偶然,乃係統化教育理念與嚴格實踐之結果。細考之,其教育體系可概括為"三綱五維"之法。

一、教育目標之綱:以經世致用為本
曹操深諳"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之理,其【諸兒令】明示"長大能善,必用之",將教育目標明確指向治國理政之實才。相較於當時世家大族常見的"章句小儒"教育,曹操取法管仲、樂毅之術,尤重"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實踐智慧。其對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嘆,恰體現其人才觀:非以文採風流為尚,而以"總御皇機,克成洪業"(【三國志】評孫權語)為要。

二、師資遴選之綱:德法兼濟的師道體系
曹操選師首重"德行堂堂正正",此乃承襲漢代"經明行修"傳統。邢顒以"秉德純懿"見稱,邴原以"志行忠方"受命,皆符合【周禮】"師氏以三德教國子"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特別強調"深明法度",此與漢末"名法之治"思潮相呼應。其告誡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之語,實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不恃親而恃勢"思想的實踐,體現法家"刑名參同"的治術傳承。

三、考核激勵之綱:競爭性成長機制
【諸兒令】創設的競爭機制,暗合【管子·明法解】"使法擇人,不自舉也"的原則。曹操以"唯才是舉"為標尺,打破嫡長子繼承制窠臼,此在當時實為革新。曹丕【典論·論文】載諸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恰反映這種競爭氛圍。考諸史籍,曹植十歲能誦【詩經】【論語】數十萬言,曹彰"少善射御,膂力過人",皆經歷嚴格考核,非徒以天資取勝。

五維實踐之法:
1. 經典教育維度:曹氏諸子皆精【詩經】【尚書】,曹丕【典論】自述"少誦詩論",此乃漢代"通經致用"傳統的延續。
2. 軍政實踐維度:曹彰弱冠即領兵征烏桓,踐行"將帥之才必起於卒伍"(【韓非子·顯學】)的古訓。
3. 文學陶冶維度:建安七子與曹氏文會的互動,形成"蓋文章經國之大業"(曹丕語)的創作氛圍。
4. 法度約束維度:邢顒以"法度之士"規勸曹植,體現"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記·樂記】)的綜合教化。
5. 人格砥礪維度:曹操臨終【遺令】要求諸子"勤習吏事",張范輔政時"常以正道諫爭",皆重視氣節培養。

今人觀曹操家教,當超越"官二代"標籤,見其將儒家"明德"、法家"務實"、兵家"應變"熔於一爐的教育智慧。然需明辨者,其成功實賴三個特殊條件:其一,漢末亂世對實際才能的迫切需求;其二,曹操本人兼具文韜武略的示範作用;其三,建安時期相對開放的文化環境。此三者,恰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歷史鏡鑒:育人當因時制宜,德才並重,更須營造適才成長之生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