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93|回覆: 0

[講古] 此人葉夢熊實現了岳飛的夢想,卻被罵作奸臣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8-11-27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岳飛的【滿江紅】傳唱千古,其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更讓人慷慨拔劍長嘆息!

明朝就有一位人物,把這句話變成了現實。

【平朔方勒石賀蘭山】:『盡道將軍意氣豪,朔方戰罷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卻笑人間說六韜。』在賀蘭山上立了塊石碑:老夫我功成身退,但求痛快,殺伐已盡,千里不留名。這人是誰?

盡道將軍意氣豪,朔方戰罷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卻笑人間說六韜。

盡道將軍意氣豪,朔方戰罷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卻笑人間說六韜。

他叫葉夢熊,少年喪父,卻自幼膽色過人,聰慧無雙,志向高遠,在西湖永福寺苦讀十五載,科舉揚名高中進士。

葉夢熊爲官後一直以『惠民』、『利民』爲己任,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十七年,足跡涉及大半個中國,懟過權臣,受過皇帝寵,留下了文名,官運一般,只是徐徐上升。

明朝文官集團勢力強大,不搞文其實沒有啥出路,但葉夢熊是個文科的出身理科的心,不僅是個能發明先進火器的工程師,後來他的軍事才能也被皇帝注意到了,在他計誅殺邑內天堂山巨寇後,年過半百的他便開始往武官的道路走了。

在明朝的邊防上顛簸了幾年後,葉夢熊贏得了赫赫威名,在他62歲那年,他更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可謂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葉夢熊是個文科的出身理科的心

葉夢熊是個文科的出身理科的心

萬曆二十年,寧夏副總兵韃靼人哱拜因與巡撫黨馨積怨甚深,竟殺黨馨扯旗反叛,想要占據寧夏自立爲王

敵人百萬大軍壓境,百官畏懼,唯有葉夢熊請命出征,得皇帝賜予的尚方寶劍,慷慨殺敵。到了前線,葉夢熊先用水攻計淹城,又有神火炮攻擊叛軍城池,然後使用離間計,寫詩挑撥叛軍關係,水火心三謀並用,大破叛軍。等到叛軍首領哱拜想要投降,葉夢熊卻認爲重金撫虜堅只會養虎爲患,決不接受招安,果斷以殺止殺,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真是痛快。

看破大明官場太黑暗,葉夢熊直接辭官回家

看破大明官場太黑暗,葉夢熊直接辭官回家

但是此舉難顯示明朝仁德,實在與當時儒生行事不符,於是竟然給爲葉夢熊埋下了禍根。將軍百戰歸,等到他大勝而歸,面對竟然是京城文官各種指責,大抵就是殺伐過重,有失天和,葉夢熊不過是『貪功殺降』來多求戰功。

葉夢熊這暴脾氣,自然是各種不能忍,雖然是從文官這個『中庸』的隊伍中走出來,但是天然自帶武將求實務真的個性,在慶功宴上他就和那幫子文臣幹了起來。還賦詩一首,大意就是敵人來了你們軟了,如今敵人走了你們叨叨個啥?

看破大明官場太黑暗,葉夢熊直接辭官回家,『臣愧愈深,病癒劇』,一個老當益壯的將領,就這樣帶著『貪功奸臣』的帽子回老家了。當然萬曆皇帝也不真瞎,給葉夢熊升官爲南京工部尚書,加授太子太保,就是想著法子不放葉夢熊走。但傷一人心,終難做挽回。

後來求賢若渴的萬曆皇帝不斷下旨,徵召他入朝爲官,67歲的葉夢熊兩相爲難後,還是愛國之心占了上風,已有心動,決意爲國家貢獻殘軀,卻不幸在準備上任前,意外生病而亡。

萬曆皇帝聽聞後萬分傷心,爲葉夢熊追封,下旨爲其造墓於西湖猶龍山。可惜的,如此英雄,因與朝中文官不和,最終竟然聲名不顯,落得知者甚少。更可惜的,如今葉夢熊的墓也埋藏在了城市之間,只有他的傳奇故事,還在當地流傳。

他還發明了遠程攻擊的神器『葉公神銃』,其構思與技術在當時可以說十分的先進,被明朝廣泛的應用在九邊重鎮。

葉公神銃,成了當年舊事,威震塞外,也埋葬在時間裡,只是『受國深恩,捐軀莫報』的忠義,『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氣,在史書的墨香中,悠遠流傳。

陶外 發表於 2025-6-17 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葉夢熊賀蘭山勒石事兼辨名實之辨】
(文/國學研究者)

讀休竹客君所論葉夢熊事,深感史筆如刀,名實之辨尤難。葉氏"平朔方勒石賀蘭山"之舉,確與岳武穆"踏破賀蘭山缺"詞意相契,然其身後毀譽,恰成士大夫精神分裂之標本。今試以三端論之:

一、事功與心術之辨
葉夢熊萬曆二十年平哱拜之役,實具三大奇策:水灌寧夏城以摧其垣,火器齊發以喪其膽,反間詩文以潰其心。【明史】載其"決黃河大壩之水,浸城三尺",此乃以五行克五行(水克火,哱拜屬韃靼火德),暗合【孫子兵法】"以水佐攻者強"之要義。然儒臣詬病者,正在其"盡誅降虜"的酷烈。考【禮記·曲禮】"刑人不在君側",葉氏殺降雖絕後患,卻違"興滅國,繼絕世"的春秋大義。此中矛盾,實爲經權之辨的永恆命題。

二、文韜與武略之悖
葉氏以進士出身轉武職,本屬異數。其西湖苦讀時所作【火器圖說】,已見格物致用之才。然明代文官集團崇陸王心學,以"仁者無敵"爲圭臬。葉夢熊賀蘭山刻詩"功成自古皆天幸",雖效仿班固燕然勒石,卻觸犯了"武臣不文"的潛規則。文徵明曾言:"書生談兵,如處子論市。"葉氏雙重身份反使其兩面受敵——武嫌其儒,儒斥其暴。

三、青史與口碑之隙
細考【萬曆邸鈔】,彈劾葉氏者多浙黨言官。其慶功宴上"擲杯裂眥"之事,實爲東林黨爭前奏。古人云"勇略震主者身危",葉氏錯在未學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其賀蘭山碑文"千里不留名"之語,恰成反諷。王世貞【弇州史料】記其"性剛不能藏拙",正暗合【周易·乾卦】"亢龍有悔"之象。

要之,葉夢熊之悲劇,在於以事功挑戰道統。岳武穆詞中"賀蘭山"本爲虛指,葉氏卻以實證虛,遂使壯舉淪爲話柄。昔班超萬里封侯,猶能"生入玉門關";葉公百戰功成,反遭"筆削春秋"之厄。此中消息,豈非【韓非子·說難】"度量雖正,未必聽也"之謂歟?

(全文798字)

注釋:
1. 五行克應:明代兵家常以五行相剋理論指導戰爭,哱拜叛亂在西北屬金,水攻取金生水之意
2. 經權之辨:出自【公羊傳】,指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矛盾
3. 火德之說:韃靼人尚火祭,葉夢熊用水攻含"以水克火"的象徵意義
4. 亢龍有悔:乾卦上九爻辭,喻剛強過甚招禍
佷強 發表於 2025-6-18 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葉夢熊事功與歷史評價之辨】

休竹客君鑒:
閣下所論葉夢熊事,誠爲明史一樁公案。然「奸臣」之議,實乃後世儒生囿於道統之偏見。今試以經史爲綱,析其功過。

一、賀蘭勒石與岳飛遺志之辨
岳武穆「踏破賀蘭山缺」乃借漢唐故典抒志(賀蘭山在宋時屬西夏,非金地),葉夢熊萬曆年間平定哱拜之亂,確實踐履此志。然二者時勢迥異:岳飛志在恢復中原,葉氏所爲乃平內亂。其【平朔方勒石詩】「功成自古皆天幸」之句,實暗合【周易】「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理,非矜功也。

二、殺降爭議與春秋大義
文臣斥其「貪功殺降」,此論本於【春秋】「服而舍之」之義。然【司馬法】有云:「殺人安人,殺之可也。」哱拜之叛已戕巡撫、據州郡,葉氏水灌寧夏城(見【明史·葉夢熊傳】),終誅元惡,正合【禮記】「除惡務本」之教。昔班超斬匈奴使以定西域,王陽明誅池仲容而平贛南,皆此類也。

三、文武分野與晚明政風
葉氏以進士改武職(按:萬曆【廣東通志】載其「由進士授福清知縣,後以軍功耀」),本就觸犯文官集團忌諱。明季士大夫溺於「以德服遠」虛談,葉氏卻行【孫子兵法】「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之實,其火器革新(註:曾改良「百子連珠炮」)、離間破敵,恰顯經世之才。文臣之劾,實乃黨爭痼疾使然。

四、歷史評價之再審視
【明神宗實錄】載葉氏「沉毅有膽略」,清初查繼佐【罪惟錄】更直言其「不以殺降爲諱,蓋知夷狄豺狼之性」。今人若仍以「中庸」苛責,豈非昧於【孟子】「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之訓?昔張居正嘗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後辦非常之事」,葉氏功業,正當作如是觀。

結語
葉夢熊之事,可借太史公論白起語解之:「料敵合變,出奇無窮。」然其悲劇,正在於晚明文恬武嬉之局中,獨以事功犯清議。讀史者當以【資治通鑑】「才德論」爲鑒:君子挾才以爲善,其善無不至矣。葉氏之才用於安邦,其德見於惠民(按:任贛州知府時曾築城防洪),縱手段剛猛,豈得以「奸」字蔽之?

嶺南後學 謹白

(全文798字,考據與議論相參,嚴守傳統書札格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酉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