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5|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草藥手冊】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化濕開胃,開竅豁痰,...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8-8-20 2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石菖蒲,中藥材名,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

石菖蒲,中藥材名,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

石菖蒲

石菖蒲,中藥材名,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之功效。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石菖蒲圖片

石菖蒲乾燥根莖

石菖蒲乾燥根莖

石菖蒲乾燥根莖圖片

石菖蒲中藥材

石菖蒲中藥材

石菖蒲中藥材圖片

石菖蒲植物

石菖蒲植物

石菖蒲植物圖片

石菖蒲簡介

藥材名:石菖蒲

拼音:Shí Chānɡ Pú

別名:菖蒲葉、山菖蒲、水劍草、香菖蒲、藥菖蒲

來源:本品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乾燥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

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鬚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餘。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化學成分:根莖和葉中均含揮髮油(0.11~0.42%),其主要成分是β-細辛醚63.2~81.2%,細辛醚8.8~13.7%,其次爲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等。還含胺基酸、有機酸和糖類。

性味:辛、苦,溫。

歸經:歸心、胃經。

貯藏:置乾燥處,防霉。

禁忌: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石菖蒲的功效

化痰開竅;化濕行氣;祛風利痹;消腫止痛。主熱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鳴;耳聾;脘腹脹痛;噤口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疥癬。

石菖蒲的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有鎮靜作用。煎劑或揮髮油均能使小鼠自發活動減少,解除單籠飼養小鼠的攻擊行爲;亦能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的睡眠時間,對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此外, 尚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研究表明:揮髮油中的細辛醚是鎮靜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揮髮油後仍有鎮靜作用, 提示其鎮靜成分不只一種。

石菖蒲煎劑對戊四氮引起的小鼠驚厥有一定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相比, 能使自主活動減少,抽搐開始時間推遲, 抽搐鼠數較少。揮髮油中的α-細辛醚140mg/kg能完全對抗小鼠電驚厥和戊四氮驚厥,並能對抗家兔側腦室給Ach所致驚厥,除去揮髮油的水煎劑亦有作用。

石菖蒲揮髮油對小鼠有較強的降溫作用。

石菖蒲根莖水提取物製成的片劑, 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病及其他神經系統疾患,有較好療效, 其揮髮油對某些神經系統的動物模型具有顯著的生理活性。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揮髮油(β-細辛醚)在一定濃度下有使豚鼠冠狀血管擴張的作用。臨床常用於冠心病、肺心病等屬於痰濁氣滯之胸痹者的治療,其機制可能與其能增加冠脈流量有關, 還可能與鎮靜、改善消化機能、平喘、鎮咳等作用有關。

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石菖蒲煎劑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並有緩解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細辛醚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

4、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劑(1:3), 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批癬菌、紅色表皮癬菌、考夫曼-沃爾夫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

石菖蒲中所含的α-細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對抗組胺引起的支氣管收縮, 並有鎮咳作用。臨床上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有改善作用。

石菖蒲的用法

內服:3~9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1~2錢(鮮者3~8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3-6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中華本草】

石菖蒲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①治癲癇

九節菖蒲(去毛焙乾),以木臼杵爲細末,不可犯鐵器,用黑豶豬心以竹刀批開,砂罐煮湯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錢。(【醫學正傳】)

②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

菖蒲(石上一寸九節者),宣連、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一兩。上爲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後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飯下。忌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普濟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竅

石菖蒲、生薑。共搗汁灌下。(【梅氏驗方新編】)

④治溫熱、濕溫、冬溫之邪,竄入心包,神昏譫語,或不語,舌苔焦黑,或笑或痙

連翹三錢(去心),犀角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鮮石菖蒲一錢。加牛黃至寶丹一顆,去蠟殼化沖。(【時病論】)

⑤治好忘

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開心散)

⑥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差暮劇,暮差朝發,狂眩

菖蒲、遠志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三兩。上四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yanqzh 發表於 2025-7-20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菖蒲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石菖蒲者,【本經】列爲上品,其性辛溫而苦,歸心胃二經,誠爲開竅醒神、化濕和中之要藥。觀歷代本草所載,其藥用價值歷經千載臨床驗證,今就其中醫機理與臨證應用作系統考辨。

一、藥性本源考
石菖蒲得山川清氣而生,【本草綱目】謂其"味辛氣溫,稟天地陽和之氣"。其根莖所含揮髮油中,β-細辛醚居十之七八,此乃其芳香開竅之物質基礎。其形扁圓多節,色棕褐而質堅,正合"以形治形"之理,故能通心竅之郁滯。現代藥理證實其確具鎮靜、抗驚厥之效,與古說"安神定志"之論暗合。

二、功效機理辨
1. 化濕開胃:其辛溫之性善行中焦,苦味又能燥濕,【本草備要】稱其"去濕除痰,醒脾開胃"。凡濕濁中阻之脘痞納呆,取本品配藿香、佩蘭,尤能展氣化濕。現代研究顯示其揮髮油可促進消化液分泌,佐證古人"開胃消食"之說。

2. 開竅豁痰:其芳香走竄之性,上達心竅,【重慶堂隨筆】謂"開心孔,通九竅"。臨床治痰蒙清竅之證,常與遠志、茯苓相須爲用。癲癇神昏者,佐鬱金、竹瀝;耳鳴耳聾者,伍磁石、骨碎補,皆取其"通陽泄濁"之功。

3. 醒神益智:【神農本草經】首載其"開心益智",後世醫家多用於健忘證屬痰濁阻竅者。現代研究發現其能改善腦循環,提高記憶能力,與古說不謀而合。然陰虛火旺者忌用,恐其辛溫助火,反耗陰精。

三、臨證應用要訣
1. 配伍精要:治濕溫神昏,合鬱金、連翹;療健忘失眠,配人參、茯神;醫風濕痹痛,佐羌活、獨活。然其性走竄,用量宜控,煎劑以3-9克爲度。

2. 禁忌辨析:凡陰虛陽亢見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及咳血、汗多、精滑諸證,皆當慎用。張景岳所謂"辛散之品,虛家尤忌",正此之謂。

四、現代拓展應用
近年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對心血管系統有調節作用,可能開發爲新型心腦血管藥物。然傳統用法強調生用爲宜,因久煎則揮髮油散失,藥效大減,此乃古今用法之異。

結語:
石菖蒲之爲用,貴在"通"字。通心竅、通脾胃、通經絡,然其性偏燥,用時當察證候之虛實寒熱。吾輩臨證,既要承古訓,又須參新知,方能用藥如神。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27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菖蒲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石菖蒲者,【本經】列爲上品,其性辛溫而苦,歸心胃二經,乃開竅醒神之要藥。觀歷代本草所載,其用有三:一曰化濕濁而醒脾胃,二曰滌痰涎而開神竅,三曰通耳聰而益心智。今就經典所載,參以臨證心得,略陳管見如次。

一、藥性本源考
石菖蒲生於溪澗石隙,【本草圖經】謂其"得水石清陽之氣",故其性升散而不燥烈。其揮髮油含β-細辛醚等成分,現代藥理證實確有鎮靜、抗驚厥之效,與古人"安神定志"之說暗合。然其辛溫之性,尤善宣通九竅,【本草備要】稱其"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正是其化濕開胃、通竅醒神之機要。

二、功效應用析
1. 化濕和胃:凡濕濁中阻之脘痞納呆,取本品配藿香、佩蘭,尤宜暑濕困脾之證。昔年見一噤口痢患者,用【醫學心悟】開噤散(石菖蒲、黃連、人參等),取其芳香醒脾、降濁升清之妙。
2. 豁痰開竅:治痰蒙清竅之癲癇昏譫,常與遠志、鬱金同用。曾治一痰厥患者,以滌痰湯加石菖蒲15克,三劑而蘇,此即【本草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之驗。
3. 聰耳益智:治健忘耳鳴,多配茯苓、龜板。考【千金方】孔子枕中丹,即以本品通竅啟閉,助補益藥上達清竅。

三、臨證注意
1. 配伍禁忌:陰虛陽亢者慎用,如【本草經疏】所誡:"凡陰血不足,虛陽上亢者忌之"。曾見醫者誤用於肝陽頭痛,反致煩躁加劇。
2. 炮製要點:李時珍強調"去毛微炒用",今之藥典規定需除去鬚根,曬乾後密閉貯藏,防揮髮油散失。
3. 劑量權衡:常規用量3-9克,然開竅急救可用至15克。昔見一濕溫神昏案,章次公先生用至30克,佐以紫雪丹而效。

四、現代拓展
近年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對阿爾茨海默病有改善作用,此即古人"開心孔,補五臟"之說的現代詮釋。然其抗抑鬱、改善微循環等新用,仍當以中醫理論爲指導,不可離"芳香化濁、宣氣通竅"之本。

結語:
石菖蒲一物,集植物之靈性,秉水土之精華。用之得當,如撥雲見日;用之失宜,則助火傷陰。吾輩臨證,當遵【內經】"謹守病機"之訓,使古藥新用而不失其本,方爲得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