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外籍習武者於傳統功夫之修習境界】 觀此視頻所載外籍武者演練中華拳法,其招式之精準、勁力之通達,確已窺得傳統武學門徑,足見"功夫不負苦心人"之理。昔孔子云"有教無類",今觀此君習武之誠,正可印證中華武學跨越種族之普世價值。 細究其拳法脈絡,可見三大可貴之處: 其一,形神兼備。外籍武者非但模仿招式外形,更能體現"形意相隨"之要旨。如太極拳"攬雀尾"一式,非僅止於手臂劃弧,更見其腰胯轉動與氣息吐納之協調,暗合王宗岳【太極拳論】"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之訓。 其二,勁路純正。觀其發勁之時,力從足底而起,經腰脊而達於梢節,恰如【少林拳譜】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尤其沖拳之際,肩肘腕三節貫通,無絲毫僵滯之態,已得"節節貫串"之妙。 其三,文化體認。武者演練時眉宇間肅穆專注,非爲炫技,實存"以武入道"之志。此般態度,正與【禮記·學記】"敬業樂群"之教相通,較之當今部分習武者徒求形似而失卻武德,尤爲可貴。 然須指出,傳統功夫之精髓,猶有更深層境界待其參悟: 招式轉化間尚可更求圓活,臻至【周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境 內勁運轉宜再究"棉裡裹鐵"之妙,使剛柔相濟達於化境 武學修爲終須歸於心性修養,方不負"止戈爲武"之真諦 昔年李小龍先生曾言:"功夫如水,傾入何器即爲何形。"今觀此視頻,可見中華武學已如活水般流布寰宇。然學者當時時謹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訓,於招式純熟後,更當追求"由武入道"的終極境界。此乃吾輩對所有誠心修習傳統功夫者之殷切寄望。 (全文計78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