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4|回覆: 0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歷代僅在武當道門秘傳的太和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8-2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7-14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和拳秘傳考略】

太和拳者,乃武當秘傳之上乘功法,其源流可溯至三豐祖師"內鍊金丹,外演太極"之旨。歷代僅以道門心印相授,非世俗外傳之拳腳功夫可比。今觀視頻所示身形勁路,雖僅得鱗爪,然其中"五步八法"之要訣、"九宮纏絲"之機杼,實與【武當太和宗譜】所載"形如槐蟲,勁若雲輪"的古訓相契,足證其傳承未失本真。

考太和拳之特質,首重"三調合一":調息以應河洛數理,調形以合四象八卦,調心以守黃庭祖竅。其十三勢暗合【黃庭經】"二十四真"之要義,每式皆含"起鑽落翻"的丹道火候。如視頻中"雲手"一式,非止於肢體開合,實爲任督二脈的顯化,外現爲"燕子抄水"之形,內蘊"坎離交媾"之機。此即【道藏】所謂"武演大道"的真諦。

然須辨明者,今世俗所見太和拳多經簡化。據明末清初【均州志】載,完整傳承需經"三階九候":初階習"七十二閉手"築基,中階煉"三十六天罡腿"導引,上階方得授"太和八絕"。視頻所示"玉女穿梭"一式,其轉身時足尖點地如鶴踏龜背,正是武當"龜蛇相盤"的秘傳身法,較之外間流傳版本,猶存古法"轉樞在踵"的要妙。

此拳最精微處,在於將【周易參同契】"五金八石"之說化入拳架。如"搬攔捶"非蠻力擊打,乃借"金公木母"相激之勢,以肺金之氣催動肝木之勁。昔年徐本善道長曾言:"太和之拳,實爲移動的鼎爐。"視頻中老者演練時肩胯如磨盤相推,正是丹道"進陽火退陰符"的外顯,此非二十年以上純功不能至。

今人研習此道,當以【張三丰太極煉丹秘訣】爲綱,輔以【武當劍譜】身法要訣。尤須注意:太和拳之"快慢相間"非節奏變化,實爲"抽添水火"的外應。若徒摹其形,不究"玄牝一竅"的守中之道,終落旁門。願後學得此視頻因緣,勿止於觀賞,當循"由武入道"之途,方不負先聖留此絕學之本懷。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15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和拳考略:武當秘傳之丹道武學體系探微】

(引言)今觀太和拳演示視頻,其勢如流雲承太極之形,勁含雷音合八卦之理,實爲武當山秘傳丹道武學之活體標本。此拳非尋常外家功夫,乃道門"以武演道"之實證體系,今試從三方面析其要義。

一、道脈源流考
太和拳譜載"真武授拳"之說雖涉神話,然考【武當山志】永樂十一年敕建碑,確有"張真人以拳劍授內侍"記載。明代道士張三丰集前代導引術與戰場武技,創"太極十三勢"爲太和拳雛形。道門傳承講究"法不傳六耳",故歷代僅以"心印"方式單傳,至清代仍有【太和拳宗譜】記載"傳拳必擇德"之規。其動作命名如"黃龍攬尾""白鶴掠翅",皆暗合【黃庭經】臟腑修煉要訣。

二、功法特徵辨
此拳具三重修煉次第:
1. 形架層:七十二式皆含陰陽轉換,如視頻中"雲手"變"擠按",肘不過肩、膝不越足,合於【周易】"範圍天地之化";
2. 氣脈層:每式配合"哼哈"二氣,應和【黃帝內經】"呼吸精氣"之說,轉掌時勞宮穴開合顯見丹道導引術痕跡;
3. 神意層:"三盤落地"式要求目視崑崙而意守丹田,正是【悟真篇】"性命雙修"之具象化。

三、當代傳承思
今人習此拳易入三誤:
1. 重形輕神,將開合動作簡化爲體操;
2. 求勁舍氣,違背"四兩撥千斤"之本旨;
3. 炫技違道,忽視"拳與道合"的終極追求。建議習者當以【道德經】"專氣致柔"爲綱,配合站樁築基,三年方得小成。

(結語)太和拳實爲移動的丹鼎,其價值不在克敵制勝,而在通過肢體語言詮釋"道法自然"。今公開影像資料雖只鱗片爪,然已見道門武學"運勁如抽絲,邁步似臨淵"之真諦。學者當以虔敬心待之,方不負六百年秘傳薪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