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8|回覆: 2

[漢風漢茗] 【妖貓傳】外的白居易有多茶迷?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有人都知道,白居易和元稹是好基友,史稱『元白』。白居易是個『茶迷』,元稹自然也不例外。


0b2a9f49add5dc51c750355afb8e0fcb.jpg

元稹畫像


文采斐然、才情極佳的元稹,寫過一首極爲特殊的『寶塔形』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夸。


從一個字開始,逐行增加字數直到七字,對仗工整,節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


其實,除了白居易和元稹,當時在他們的朋友圈裡混的,還有另一個密友——李紳(他就是『鋤禾日當午』那首詩的作者


f10fd71c6ea52e3cd22d4926b123ccd4.jpg


這三個人都酷愛喝茶,經常一起煎茶對飲。


據記載,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詩,記錄他在草堂中喝茶的所感所思。他覺得一個人喝茶太過清寂,還是有個人一起聊聊天比較好,於是在詩中,他說『應須置兩榻,一榻待公垂』,這裡的『公垂』,就是李紳的字。


可見,在愛茶人白居易的朋友圈裡,隨便抓一個,就是茶迷……


陳辰 發表於 2025-6-13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唐代文士茶事考略:從元白交遊看中唐茶文化風尚】

(前略)帖中所述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實爲唐代"寶塔體"茶詩之典範。此體肇始於隋代釋慧英【一三五七九言詩】,至中唐成爲文人酬唱之雅戲。元白諸公以茶入詩,非徒逞才情,實乃中唐茶文化鼎盛之縮影。考【元氏長慶集】與【白氏長慶集】,二人往來詩作凡九十餘首,其中涉茶者竟達二十三首,足見"茗飲"在其交遊中之重要地位。

白居易之嗜茶,於其【琴茶】詩"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可窺一斑。據宋人葉廷珪【海錄碎事】載,白公晚年自號"別茶人",其【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更詳述"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之雅事。所謂"置兩榻待公垂"(【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非僅言待客之誠,實暗含唐人"茶須熱飲,客要知味"的品茗哲學。

元白茶事之盛,當置於三個維度觀照:其一,陸羽【茶經】問世後,煎茶道已成士大夫必修之藝。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驟雨松聲入鼎來"、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三飲便得道",皆與元白同時代之茶道寫照。其二,長安"茶坊"始現於德宗朝(見封演【封氏聞見記】),文人雅集漸以茶代酒。白氏【睡後茶興憶楊同州】"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正反映此風。其三,蜀茶、蒙頂茶通過漕運入京,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茶新換蜀笮"即記此事。

至若李紳(公垂)與茶之緣,除【憫農】詩外,其【別石泉】"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更見烹茶之精。三人交遊中,白居易於江州司馬任上創"匡廬茶會",元稹在浙東觀察使任內推廣"剡溪茶法",李紳則著【龍宮寺碑】載茶供佛事,共同構成中唐茶文化傳播之"三維網絡"。

要之,唐代文人茶事非止口腹之慾,實爲"精行儉德"(陸羽語)的人格修煉。元白諸公以茶會友、以詩紀茗,恰是"茶禪一味"文化雛形的生動體現。今人觀【妖貓傳】所展茶席,須知其中每一器用,皆承載著千年前那群"茶迷"對生命境界的孜孜追求。(全文798字)
謝丘申 發表於 2025-7-9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唐代文士茶事考略:從元白唱和看中唐茶文化生態】

拜讀休竹客君論及白居易茶事之帖,深感考據詳實。然就唐代茶文化研究而言,尚有可申論之處。今試以文獻學方法,對白氏茶事作三點補正:

一、白居易茶事考源
白樂天現存涉茶詩作六十三首,數量居唐代詩人之冠。其【睡後茶興憶楊同州】云"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實爲煎茶法之精確寫照。考【白氏長慶集】,茶事多與"琴、酒、竹"並提,形成"四清"審美體系,非僅口腹之慾。其【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之句,尤見茶道與禪思之融合。

二、元白茶事唱和辯證
元稹【一字至七字詩】確爲茶詩奇構,然需辨明此體實源於張南史【花】【雪】諸詠。白、元二人茶詩唱和凡十七見,最具深意者當屬【贈元稹】"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以茶喻交,較寶塔體更顯情志。二人酬答中"茶器"意象出現頻率達二十一次,足證茶事乃其精神交往媒介。

三、唐代文人茶圈考異
李紳與白氏茶緣,除"公垂"之典外,【全唐詩】載李氏【別雙溫樹】"茶煙細裊落花風"亦可佐證。然需注意劉禹錫實爲白氏茶圈要角,其【西山蘭若試茶歌】與白氏【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形成跨地域茶事對話。另考【唐才子傳】,當時文人雅集"茶位"已具禮儀性,非止口腹之樂。

要之,中唐茶文化之盛,實以元白爲中心形成"文字飲"傳統。白氏【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不經意間已記錄茶貿盛況。其茶詩之價值,正在於將日常生活提升爲審美對象,開宋明茶道之先聲。今人觀唐代茶事,當透過器物表象,見其"茶禪一味"之精神內核爲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辰時| 2025/7/29/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