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2|回覆: 1

[成語典故] 新亭對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26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亭對泣】相關人物

王導、周凱

【新亭對泣】涵義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聲哭。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新亭對泣】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新亭對泣】辨析

【新亭對泣】讀音:xīn tíng duì qì

【新亭對泣】近義詞:楚囚相對

【新亭對泣】反義詞:談笑風生

【新亭對泣】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新亭對泣】造句

1、周是東晉初期的名臣,本報以前報導的新亭對泣空洞無物伯仁由我等成語都與他有關。

2、所謂“新亭對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遇,都曾對他的認同感產生衝擊。

3、她說初二的時候回家看奶奶,奶奶跟媽媽兩個人新亭對泣,因爲覺得家裡這個孫女沒結婚。

4、司馬睿首先看中的是大名士周顗,就是“新亭對泣”中的那個哭泣的名士。

5、談到故鄉淪陷,大家都悽然淚下。這時小李站起來大聲說道“:與其新亭對泣,不如上前線去,殺盡敵寇,奪回國土。”。

6、歷史上流傳的岳飛大破金兀朮騎兵之戰,胡大海走馬奪古雄,“新亭對泣”等傳說也出在這裡。

【新亭對泣】成語典故:

東晉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爲躲避戰亂來到建康,他們想家時經常在新亭喝酒聚會。在一次宴會上周凱道:“這裡的風景跟京都洛陽的風景很相像,放眼望去只是山河改換!”

有些人聽了不禁感慨萬千流下淚來。這時候王導突然一臉嚴肅地正色說道:“我們大家應當團結,共同輔佐王室克復神州,怎麼能像個亡國的楚囚那樣只能相對而泣而無計可施呢?”

【新亭對泣文言文】: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新亭對泣白話文】:

渡過長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請在新亭這個地方聚集,邊賞花邊飲酒作樂。周侯在中間坐著,嘆道:“風景跟往昔一樣,江山卻換了主人。”大家聽了都相視流淚。只有丞相怒氣豪邁,說:“應當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終光復祖國,怎麼可以相對哭泣如同亡國奴一樣。”

【新亭對泣】成語接龍:

新亭對泣→泣下沾襟→襟懷磊落→落雁沉魚→魚潰鳥離→離群索居→居心險惡→惡叉白賴→賴有此耳→耳後生風→風移俗易→易子而食→食甘寢安→安然如故→故弄虛玄→玄之又玄→玄辭冷語→語不驚人→人定勝天→天與人歸→歸心似箭→箭拔弩張→張口結舌→舌尖口快→快犢破車→車水馬龍→龍驤麟振→振裘持領→領異標新→新陳代謝→謝天謝地→地獄變相→相提而論→論長道短→短刀直入→入理切情→情孚意合→合二爲一→一髮千鈞→鈞天廣樂→樂而忘死→死心搭地→地平天成→成日成夜→夜光之璧→璧合珠連→連宵徹曙→曙後星孤→孤標獨步→步履維艱→艱難險阻→阻山帶河→河山之德→德配天地→地網天羅→羅織罪名→名副其實→實蕃有徒→徒子徒孫→孫龐鬥智→智勇兼全→全力以赴→赴蹈湯火→火然泉達→達官要人→人情之常→常勝將軍→軍令如山→山頹木壞→壞植散群→群龍無首→首身份離→離世絕俗→俗下文字→字斟句酌→酌古參今→今愁古恨→恨海難填→填街塞巷→巷尾街頭

【新亭對泣】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要愛國,不可做亡國奴。當國家有危難時,要共同面對,而不是像亡國奴一樣哭泣。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9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亭對泣】典義闡微

"新亭對泣"典出【世說新語·言語】,實爲東晉南渡士族家國情懷之縮影。永嘉之亂後,中原衣冠南渡,諸名士雅集新亭(今南京南郊),周顗(伯仁)見江水浩蕩而嘆"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遂引發眾人泣下。此典故非徒傷懷,實具三重深意:

一者,地理空間之異質化體驗。新亭臨江,本爲宴遊之所,卻因北望故土而觸發集體記憶。周顗"山河之異"四字,道出南遷士族在相似自然景觀中,對政治疆域變遷的敏銳感知。

二者,士人精神之雙重困境。王導"當共戮力王室"之語與周顗哀嘆形成張力,揭示北伐理想與偏安現實之矛盾。這種"楚囚相對"式的精神困局,實爲東晉門閥政治下士大夫的普遍心態。

三者,文化符號的歷時性演變。後世用典多側重其哀婉情調,如劉禹錫"舊時王謝"之詠,實則弱化了原典中王導所代表的積極面向。今人誤用於家長里短之事(如例句三),更顯典故本義的消解。學者當溯其本源,方得六朝風骨真味。
邱冬 發表於 2025-6-21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新亭對泣】考釋與精神析論

"新亭對泣"典出【世說新語·言語】第二十九則,此段文字雖僅六十餘言,卻凝練地展現了東晉南渡士人的集體精神困境。余嘗考新亭地理,其址當在六朝建康城南十五里處(今南京市雨花台區),臨江望遠,正對北來舟楫,遂成南渡士人寄託故國之思的重要場所。

周顗(字伯仁)"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之嘆,實具雙重意蘊:表層觀之,乃地理景觀之比較;深層察之,實暗含【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之悲。此語既出,引得眾人"相視流淚",恰印證【文心雕龍】"情往似贈,興來如答"的審美共鳴機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群體性哀傷非屬軟弱,實爲漢晉之際"以悲爲美"審美傳統的延續,觀曹丕【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之嘆可知。

王導"當共戮力王室"之論,尤見其政治智慧。【晉書】載其"戮力王室"之志始終不渝,此語既破悲情困局,又暗合【周易·乾卦】"君子自強不息"之義。其斥"楚囚相對"之喻,典出【左傳·成公九年】鍾儀被囚仍奏楚音之事,意在警示士人不可沉溺故國之思而忘現實責任。

此典故在後世流變中衍生多重解讀:南宋陸游"新亭對泣彼何人"之詰,重在批判;明末顧炎武引此典則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至現代語境,"新亭對泣"已從特定歷史事件升華爲象徵性的精神意象,凡面臨家國巨變而生的憂患意識,皆可藉此典抒懷。

今人用此典,當把握三層要義:其一,不可止於哀嘆,當如王導之積極進取;其二,須明辨"山河之異"與"風景不殊"的辯證關係;其三,宜體會其中蘊含的士人精神——既有對故土的深切眷戀,更有對責任的自覺擔當。昔錢穆先生論及東晉士風,謂其"外似消沉,內實激昂",誠爲的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