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82|回覆: 0

[成語典故] 重見天日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24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見天日】相關人物

關羽(?-220年),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爲萬人敵。

周倉,字元福,爲【三國演義】虛構人物,真實歷史上不存在。

【重見天日】涵義

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陽。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重見天日】出處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重見天日】辨析

【重見天日】讀音:chóng jiàn tiān rì

【重見天日】近義詞:開雲見日、重睹天日

【重見天日】反義詞:不見天日、身陷囹圄

【重見天日歇後語】:撥開雲霧見青天——重見天日

【重見天日】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

【重見天日】造句

1、還要等多久?快了,因爲被踐踏的真理必將重見天日。還要等多久?快了,因爲沒有什麼謊言能夠長盛不衰。

2、我今天能親眼目睹這些重見天日的寶物,內心十分感動。

3、在消防隊員極力搶救下,被埋在土堆中的民眾終於重見天日

4、經過他多方奔走,這些人才得以被釋放,重見天日

5、一大批被禁錮的藝術品,現在終於重見天日了。

6、推翻了黑暗的舊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終於重見天日

7、趕走了反動統治者,人民又重見天日

8、這次我能重見天日,完全是羅大律師的幫助。

9、一周之後,母子倆終於重見天日,孩子安然無恙,母親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10、這件寶物埋在土裡千年,竟然能有重見天日之時。

【重見天日】成語典故:

關羽得知兄長劉備的消息,立即收拾行李車馬,封金掛印,不遠千里護送著兩位嫂嫂單騎來尋。

關羽在殺了曹操六員守將,闖過五座城池,才得以渡過黃河。正往前行,一對人馬攔住了去路。爲首一黑虬髯大漢,見了關羽,驚喜道:“莫非是關將軍嗎?”棄槍下馬,拜倒在地,說:“關西人周倉仰慕將軍很久了。”表示願意遣散部下跟隨左右,說:“周倉是一莽夫,失身作了強盜。今天見到將軍,如重見天日,怎麼可以忍心再錯過!”

【重見天日】成語接龍:

重見天日→日許時間→間不容緩→緩步當車→車在馬前→前車可鑑→鑒毛辨色→色飛眉舞→舞文玩法→法脈準繩→繩樞瓮牖→牖中窺日→日昃不食→食玉炊桂→桂酒椒漿→漿酒霍肉→肉跳神驚→驚惶失色→色色俱全→全無心肝→肝膽相照→照貓畫虎→虎穴狼巢→巢居穴處→處高臨深→深切著白→白浪掀天→天生麗質→質非文是→是非分明→明驗大效→效顰學步→步人後塵→塵羹塗飯→飯囊衣架→架謊鑿空→空心湯圓→圓木警枕→枕山負海→海闊天空→空拳白手→手不釋書→書囊無底→底死謾生→生棟覆屋→屋烏推愛→愛老慈幼→幼學壯行→行若無事→事寬即圓→圓鑿方枘→枘鑿方圓→圓頂方趾→趾踵相接→接三連四→四戰之地→地棘天荊→荊棘銅駝→駝瓮俱失→失精落彩→彩雲易散→散帶衡門→門庭若市→市不二價→價等連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中撈月→月朗星稀→稀世之寶→寶馬香車→車馬如龍→龍章鳳彩→彩筆生花→花朝月夜→夜闌人靜→靜言庸違→違天害理→理不勝辭→辭不獲命

清風 發表於 2025-6-1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重見天日"的哲學意蘊與歷史流變】

"重見天日"一詞,典出文天祥【真州雜賦·序】,其字面義爲"重睹天日",深層則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消長"的哲學智慧。考其源流,實可追溯至【周易】"復"卦之象:"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此卦象喻示陽氣復甦、光明再現之理,與"重見天日"的意象高度契合。

就語義演變而言,此成語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的升華過程。文天祥筆下尚保留著空間位移的實指意義,至明代【三國演義】周倉故事中,已完全轉化爲精神層面的解脫象徵。值得注意的是,羅貫中虛構周倉"如重見天日"之語,恰與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形成互文——二者皆暗合【孟子】"浩然之氣"的倫理命題,體現士人"守死善道"的精神追求。

在語法結構上,"重見天日"採用"狀謂賓"式構詞法,其中"重"字作副詞修飾"見","天日"爲並列複合賓語。這種結構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先例,如【詩經】"再見君子"、【左傳】"重施報於民"等。其語法化過程折射出漢語從單音詞向複音詞發展的歷史軌跡。

此成語的傳播接受史尤具啟示意義。元代雜劇已見使用,至明清小說中廣泛出現,現代更衍生出"撥開雲霧見青天"等歇後語。這種語言生命力,正印證了章太炎所謂"凡雅言皆有所本,而俗語亦有所承"的語言觀。當代語境中,該成語既可用於具體情境(如文物出土),亦可喻指抽象的精神解放,這種語義彈性恰是漢語生命力的體現。

要之,"重見天日"一詞濃縮著中國人對光明與黑暗的辯證認知,其語義流變映射著民族心理結構的深層密碼。錢穆先生曾言"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此語之於"重見天日",可謂的論。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6-10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重見天日"的義理流變與文化意蘊】

"重見天日"一詞,語出文山先生【真州雜賦序】,其文曰:"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此語道盡遺民重返故土之悲欣,其義理可溯源於【周易】"明夷"之卦。夷者,傷也;明入地中,喻君子處暗世而守其明。待雲開霧散,終得"重明以麗乎正",此即"重見天日"之易學本源。

考其典故,【三國演義】載周倉謁關羽之語:"如重見天日",實具深意。按【春秋】大義,所謂"天日"者,非獨自然之象,更喻王道綱常。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正合【孟子】"威武不能屈"之節;周倉棄盜從良,暗合【論語】"見賢思齊"之訓。羅貫中以"重見天日"四字,既狀人物之欣喜,更彰忠義之道復明,可謂深得【春秋】筆法。

此成語之流變,自宋元以降,漸由政治喻指擴展至人生境遇。文天祥用之抒亡國之痛,話本小說取之表困厄得解,至明清筆記,則多見沉冤得雪、古物出土之喻。其語法結構尤具特色,"重"字前置形成時間疊映,"天日"並提構成空間對照,短短四字而時空交疊,此乃漢語"以少總多"之妙。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有三重境界:淺者謂脫物理之困,如出土文物;中者謂解處境之厄,如冤獄平反;深者謂得精神之明,如周倉之遇關羽。觀現代社會,"重見天日"之精神尤顯重要。敦煌遺書之整理,非止紙卷重光,實爲文明續脈;冤假錯案之平反,非獨個人昭雪,更是正義彰顯。此皆"重見天日"在現代語境下的新詮。

成語接龍"日許時間"以下諸語,恰成妙對。"日許時間"見【漢書】"日日以冀"之意,"間不容緩"出【晉書】救急之態,連環相扣,正顯漢語詞彙生生不息之活力。學者若能於此等細微處體察,自可得傳統文化之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