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不求甚解】相關人物主人公:陶淵明 【不求甚解】涵義指只領會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現多含貶義,形容用心不專。 【不求甚解】出處晉·陶潛(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反義詞】窮原竟委、尋根究底、格物致知、追根究底、深鑽細研、刨根問底 【近義詞】淺嘗輒止 【不求甚解】故事的主人公簡介: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不求甚解】歷史典故經過: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爲家裡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就叫他來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會留戀著而不肯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陽光都無法遮擋;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碗和飲水的工具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稍微抒發自己的志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