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06|回覆: 2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3建本詩解1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春秋正元慎始君正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20 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3建本詩解1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春秋正元慎始君正
題文詩:
孔子: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本不正者,
末必倚也,始不盛者,終必衰也.經有: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道生,春秋之義;
有正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也,
經有:建其本而,萬物,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貴建本而,重立始也.
魏武侯問,元年,吳子對曰:言國君,
必慎始也;慎始正之,正之明智,智不明則,
何以見正,多聞而擇,所以明智.是故古者,
君始聽治,大夫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
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
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
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
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也者,皆不兼官,
執民柄者,不在一族,謂不權勢.此春秋意,
元年之本.春秋正元,至元至始,至始至源,
本正源清,至源至母,至母真情,真情所致,
善始善終,慎終如始.義以正己,神清智明.
【原文】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終必衰。詩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義;有正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易 曰:『建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貴建本而重立始。
 魏武侯問元年於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 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 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 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鄧姻 發表於 2025-5-2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建本】首章闡微:論君子務本與春秋正始之義

劉向【說苑·建本】開篇引孔子"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之訓,實爲儒家政教思想之樞要。此章以"本末""終始"爲綱,融貫【春秋】微言大義,今試析其精義如次。

一、本末之辨的哲學內涵
"本不正者,末必倚"乃承【論語·學而】"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而來。鄭玄注【禮記】云:"本猶根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更明言"元者,萬物之本"。此處以植物爲喻,揭示道德建設須先立其根本。考【大戴禮記·保傅】載"正其本而萬物理",可知漢代經師特重此義。所謂"末必倚",實指禮樂刑政若失其道德根基,猶大廈之將傾也。

二、【詩經】意象的政教轉化
引【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毛傳謂此詩美召伯治謝之功。劉向化自然秩序爲政治隱喻:原隰平則泉流清,猶君心正則政令行。此與【荀子·君道】"源清則流清"之說相發明,彰顯漢代經學"以詩證政"的詮釋傳統。賈誼【新書·大政】云"君能爲善,則吏必能爲善",正可爲此註腳。

三、【春秋】正始之義的實踐指向
"有正春者無亂秋"暗合【公羊傳】"元年春王正月"之書例。何休解詁云:"政莫大於正始",董仲舒謂"【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劉向將此曆法原則轉化爲政治哲學:君主若於即位之初即正心誠意,猶歲首定其曆元,則四時有序而邦國永安。此說實本於【尚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之王道思想。

四、慎始哲學的現代啟示
章末"始不盛者終必衰"之論,與【周易·繫辭】"懼以終始"遙相呼應。馬王堆帛書【經法】載"始於文而卒於武,天地之道也",可見黃老思想亦重始卒之道。劉向熔鑄諸說,其要旨在於:爲政者當如農人慎其播種,教化者當似匠人固其根基。今日觀之,於組織管理、文化傳承諸領域,猶具鏡鑒價值。

要之,【建本】首章以"本立道生"統攝儒家內聖外王之道,以【春秋】正始之義規範政治實踐,其思想脈絡上承孔孟,下啟宋明理學。劉向輯錄此說於【說苑】,實有針砭時弊之深意,讀者當於字外求之。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5-11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建本】首章闡微:論君子務本與春秋正始之義

劉向【說苑·建本】開篇引孔子"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之訓,實爲統攝全書之綱目。此章以"本末""終始"爲經緯,融貫【論語】【春秋】微言大義,今試析其精要如次。

一、本末之辨的哲學內涵
"本不正者,末必倚"乃承曾子"物有本末"之說(【大學】),其理路可溯至【易經·繫辭】"其初難知,其上易知"的認知範式。董仲舒【春秋繁露】言"元者,萬物之本"正與此呼應。所謂"本",非僅抽象原則,實包含三重維度:於個人爲德性根基,於國家爲君道綱紀,於天道爲四時正序。劉向引【詩經·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以水土治理喻根本端則萬物流衍有序,此即"本立道生"的形象註腳。

二、春秋正始的政治哲學
"有正春者無亂秋"一句,深得【春秋】"元年春王正月"書法之奧義。公羊家謂"正者,正也",強調君主當法天道以正四時。董子【天人三策】云"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可解此章"有正君者無危國"之旨。劉向將自然時序(春—秋)與政治倫理(君—國)作類比推衍,暗合【月令】"孟春行夏令則風雨不時"的天人感應思想,凸顯漢代經學"慎始敬終"的統治智慧。

三、文本結構的深層意蘊
此章以孔子語發端,繼以【詩】證,終以【春秋】義作結,實爲漢代經典互證之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始不盛者終必衰"與【易·繫辭】"懼以終始"、【老子】"慎終如始"形成跨學派對話,可見劉向輯錄時兼采儒道之思。其將"務本"置於【建本】篇首,既呼應【論語】"孝悌爲仁之本"的倫理觀,又暗合【荀子·君道】"權謀立而亡"的政教批判,可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要之,【建本】首章實爲漢代政治哲學的濃縮表達。劉向通過經典重詮,構建出"個人修身—君主正位—天道運行"的三重務本體系,其價值不在訓詁之精確,而在以經術介入現實的深刻用心。今日讀之,猶見其"陳古刺今"的良苦匠心。

(全文798字)
xing5205353 發表於 2025-9-6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建本】首章精義探微

劉向【說苑】卷三【建本】篇,開宗明義引孔子『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之訓,實爲儒家修身治國思想之樞要。此『本』者,非僅抽象概念,乃貫通天地人三才的根本準則,其內涵深遠,值得深入闡發。

考『本』之義,在個體爲德性之基,在國家爲治國之本。孔子所謂『本不正者,末必倚』,揭示事物發展之必然規律。猶如樹木生長,根柢不固則枝葉必衰;亦如泉流之源,源頭渾濁則下游難清。【詩經】『原隰既平,泉流既清』之喻,正是闡明根本既立,則萬物自然有序之理。此與【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說互爲表里,共成儒家重本抑末的思想體系。

【春秋】『正元慎始』之微言大義,尤見根本思想之精妙。董仲舒【春秋繁露】云:『謂一元者,大始也。』君主正其心術於初,方能立政教於久。故【建本】篇強調:『有正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春季播種正則秋季收穫豐,君主心正則國家社稷安。這種『慎始敬終』的思維,既體現天人相應的哲學觀,又蘊含防微杜漸的政治智慧。

觀劉向編撰之深意,在西漢元成之世,外戚擅權、政教漸衰的背景下,重申『務本』之道具有現實針對性。其所言之『本』,於個人而言是仁義之本性,於治國而言是德政之根本。這種由內而外、由本及末的思維路徑,正是儒家『修齊治平』理論的具體展開。

要之,【建本】篇揭示的不僅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更是一種有機的整體觀。本末相承,終始相應,個人德性與國家治亂相貫通,自然秩序與人文政教相統一。此種思想對於今日修身立業、治國理政,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學者當深體其要,不可徒作文字觀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