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12|回覆: 0

[漢風漢茗] 喝茶失眠傷胃?茶說·這個鍋我不背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a2de4a65c110ad75b675857efa31a2.jpg



而且,每個人因體質狀況、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原因,對茶葉咖啡鹼的耐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另外,隨着咖啡鹼攝入的頻度和用量的增加,人體對其的耐受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茶友在睡前喝了一小杯茶就輾轉反側不能寐。而很多常喝茶、愛喝茶的老茶友,睡前喝茶照樣睡得香甜。如果再一味地說喝茶會失眠傷胃,茶也有話說了。


c08736fc134099a8ddb287b0fb369d74.jpg


1



飲茶失眠?茶說:吃多了你還會覺得撐呢。


不可否認,茶的確能使人提神,令人清爽。那是茶裏含有大量的咖啡鹼。所以睡前三小時最好不喝茶,特別是濃茶。如果茶飲比較重的茶友,可以選擇一些重發酵的紅茶,熟普等,避免一些刺激性強的茶。


不單只是茶啊,睡前吃東西也一樣有害身體。所以,主要稍微注意一些方式就行。


62a475f5e9cea2fd204ac34200b7e25a.jpg



2



喝茶導致牙齒變黃?茶說:這鍋我才不背!


很多人喝茶總會發現茶漬很容易留在茶杯上,黑黑的,非常不美觀,於是就展開豐富的想像力,牙齒變黃是不是也是茶漬造成的呢?


首先,要先告訴大家,喝茶是有利於牙齒健康的。茶葉中的茶多酚,大都牙膏都是需要添加進去的。所以,說喝茶會使牙齒變黃並不科學。


f2dbb839aad9e5a40f1e81adb583b4a5.jpg



3



喝茶傷胃?茶說:『呵呵呵!』


凡事過猶不及,正常的飲茶是不會對胃造成任何負擔的。那些因為喝生普等茶而導致胃部不適的人,主要問題便是出在『過度』二字上,空腹喝茶、茶泡的太久太濃、日飲茶水數十桶……嗯,這樣的確會傷胃。


其實,茶可暖身暖心,也使胃暖暖的。所以秋冬之際,女性朋友都喜歡喝一些茶,特別是紅茶、熟普等。


3f0580717ab74ceaecb19476ae701f47.jpg


喜歡喝茶的人,很多長壽。唐朝一個皇帝召見一位120多歲的老人,問長壽秘訣。老人就說:『我別無所好,就是每天喝幾碗茶。』


網傳『喝茶會失眠,會對胃不好』的事件是因為沒有注意健康的飲茶原則,沒有充分地做好睡前準備。但是小編也注意到,這樣的謠言引起茶友們的擔憂,是因為缺少科學的知識梳理。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20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飲三辨:失眠、齒黃、傷胃之說考】
(文/守拙齋主人)

茶之為物,自【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始,便承載着中華養生智慧。今人所謂飲茶致失眠、齒黃、傷胃之說,實乃未明茶性本真。今試以三辨正之。

一辨失眠:晝夜節律與茶性之辨
陸羽【茶經】云:"茶之為飲,發乎神明。"咖啡鹼(古稱"茶素")確具醒神之效,然其代謝速率因人而異。【本草拾遺】載:"茗苦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此指空腹濃飲之弊。老茶客耐受性強者,蓋因肝酶活性經年調節使然。若遵"申後不飲新茶"(明·田藝蘅【煮泉小品】)之訓,擇重發酵茶於午後淺酌,何來輾轉反側?譬若飲食過飽傷身,豈是五穀之過?

二辨齒黃:茶漬與牙釉之辨
宋徽宗【大觀茶論】言茶"擅甌閩之秀氣",茶多酚實為天然抗菌劑。今之研究證實,茶湯pH值(5.5-7.0)遠高於致齲臨界值(5.2),且氟化物含量可達0.5-1.2mg/L,反助牙釉質再礦化。盞中茶垢乃水質硬度所致,齒面着色多因吸煙、咖啡等複合因素。唐·顧況【茶賦】"凝藻思而開天顏"之喻,恰證茶飲本具滌濁揚清之效。

三辨傷胃:刺激與溫養之辨
【本草綱目】析茶有"清上膈、消食滯"之功,亦誡"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此中機要,正在"因時擇茶"四字:
晨起宜飲三年以上白茶(性近平和)
午後可啜武夷岩茶(重焙火者尤佳)
暮間當品陳年熟普(微生物轉化充分)

若空腹豪飲新生普,猶如寅時啖冰,豈非自傷?觀【茶解】"茶性淫,易於染着"之論,實指茶具吸附性,今人謬解為傷胃,可謂張冠李戴。

結語
茶道本合於陰陽,【黃帝內經】"謹和五味"之訓,於茶飲尤當慎思。所謂"過猶不及",非茶之罪,乃飲之失度。恰如宋·林洪【山家清供】所言:"若茶之一物,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吾輩當承古法而參今理,方得茶壽之真諦。
不歸 發表於 2025-7-20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正源:論飲茶養生之真諦】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今人惑於"飲茶失眠傷胃"之說,實未明茶性之本真。余不揣固陋,試為諸君剖陳三昧。

一、失眠之辨:陰陽相濟之道
陸羽【茶經】云:"茶之為用,味至寒。"然此寒非彼寒,乃指其性清涼能降火。咖啡鹼之效,恰合【黃帝內經】"陽入於陰則寐"之理。老茶客所以夜飲無礙者,非茶性有變,實因"形與神俱"(【素問·上古天真論】),已得陰陽調和之妙。建議初習茶道者效法蘇東坡"且將新火試新茶"之雅趣,擇辰巳之時品飲,申酉之後則宜陳年普洱、重焙烏龍等陽和之品。

二、齒黃之惑:漱滌昏寐之智
宋徽宗【大觀茶論】謂茶能"祛襟滌滯"。茶多酚實為天然抗菌之劑,唐代【本草拾遺】已載其"堅齒"之功。今人茶杯積垢,恰似張源【茶錄】所言"飲茶以客少為貴",若牛飲無度,復不事漱滌,豈獨茶漬為患?當學趙州和尚"吃茶去"的智慧,重品飲之道而非口腹之慾。

三、傷胃之謬:水火既濟之機
【本草綱目】明言茶能"下氣消食"。所謂傷胃,實犯三忌:空腹如南宋林洪【山家清供】所戒"空心不可啜";濃釅若藥;冷飲敗陽。觀武夷茶農晨起必飲三杯老樅水仙,反得"土氣厚而物產滋"(【隨園食單】)。建議效法【紅樓夢】櫳翠庵妙玉"三杯論",量腹而飲,溫淡為宜。

結語:
茶道即養生之道。明人許次紓【茶疏】云:"茶滋於水,水藉乎器。"飲茶之要,在知時、知量、知性。願諸君得盧仝"七碗茶"之暢達,而不為俗說所囿。若因噎廢食,豈非如【茶解】所言"棄甘泉而啜醨漿"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申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