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9|回覆: 0

[醫藥臨床] 【本經】·鹿茸補腎益精 壯骨強筋 養血托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1-22 0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鹿茸,味甘,溫。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本經】)

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然其溫熱之性,補火助陽,腎虛有熱者,上焦痰熱者,胃家濕熱者絕不可用,陰虛火熾者概不可服,誤服之,必然滯熱動火,吐衄不絕,煩躁異常,大難消弭,當切記之!鹿角膠甘咸氣溫,補血益精,功同鹿茸而藥性略緩。鹿角霜乃鹿角熬膠所余骨渣,主治雖同鹿膠,而藥效大遜,略見收澀,止久痢,去婦科白帶可用之。

漏下者,由勞傷血氣,沖任二脈虛損不能制約,故血非時而下,淋漓不斷也。須知婦科崩漏,陰虛血分有熱者最多,故必然見其畏寒少腹陰冷,大便晨泄,腰背酸痛如折,月經血色稀淡,量時多時少,舌質淡而脈沉軟,確知腎陽虛寒者始可運用鹿茸。古方鹿茸散以鹿茸、肉蓯蓉、熟地、烏賊骨等用於崩漏不止或白帶清稀不絕,虛損羸弱之證;【千金方】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18銖,桑耳2兩半,以醋5升漬,炙燥漬盡為度,研末服方寸匕,日3次。桑耳乃寄生桑樹之木耳,甘平無毒,主女子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破血益氣,故本方又可用於陰寒不孕及跌仆傷損甚妙。

所謂惡血者,或夾血塊紫黑,或血色淺淡,固然陽氣虛損而寒氣重,然也有漏下血水惡臭,兼雜敗膿,或如赤豆湯黯紅塵垢,少腹疼痛墜脹,形體消瘦,畏寒萎靡者,多為寒濕痰瘀,毒邪留注之類。先父玉書公曾用溫經破積方(炒側柏葉、炒續斷、川芎、當歸、生地、炙鱉甲、炙龜板各45克,甲珠90克,赤石脂、炒艾葉、炒地榆、三七、牡蠣、鹿茸各15克,爐火邊炕干碾細末,每次6克,調入稀飯或米湯中服,每日4次)治療晚期子宮體癌,堅持服藥年余得以臨床痊癒。一般腫瘤皆耗散陽氣,今多選用仙靈脾、巴戟天、仙茅、蓯蓉等溫潤補益,少數用附子溫陽,而子宮虛寒,陽氣衰敗,營氣不從,血凝津聚,陰疽不消之類,鹿茸用之大妙。唯陰傷熱重濕聚瘀毒之證,臨床常見之,則鹿茸絕不可用也。

濟生方】治室女沖任虛寒,帶下純白,用鹿茸2兩,白蘞、狗脊各1兩為細末,艾煎醋汁,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克,溫酒下。

腎氣初盛,沖任功能未健,故反易傷損也。先父玉書公用溫補任督散鹿茸15克,生龍骨、當歸、白朮各50克,熟附子65克,厚肉桂、生麻黃各10克,共碾為散,每服6克,每日3次,用淡鹽米湯或淡黃酒下,治慢性盆腔炎白帶量多清稀如水,浮腫疲乏,腰酸背寒,少腹發冷者。鹿茸溫腎陽、通補奇經也。

老年神志俱耗,體倦腰酸,羸弱無力,遺精白濁,牙齒浮痛,又健忘痴呆,腦髓不足,腎精虧也。腦為真氣所聚,其清靈之性,為氣血精髓所涵養。腦髓漸空,自然失卻清靈之性,一般技巧智力,記憶思考等功能逐漸減退,且病情日益加重,難以逆轉,余常用還少丹補益肝腎、化瘀開竅以利元神。若下肢凹陷浮腫,加鹿茸於還少丹中常服,可逐漸取效。

治療中風癱瘓,貴州正氏所擬榮筋健骨丸以鹿茸或鹿角膠生精補髓,當歸、雞血藤等活血養血,祛風散寒,祛痰化瘀,漸可轉動廢弛之神經。

我治療慢性腎病,素來以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為常法,以腎病多為濕熱瘀濁滯留為病也。

然有一類病者,全身浮腫,下肢尤甚,面白光白而少力,肢冷畏寒,夜尿頻多,脈沉細,尿中雖有蛋白質,而腎功能損害不顯著,血壓無顯著增高,病程漫長,顯然陰水者,服桂附地黃丸類方少效但無副作用,乃腎陽虧乏,氣化無力,水液失卻蒸騰推動力也,可以少量鹿茸加入地黃丸中緩服以收功。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7-8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經方詮解】鹿茸溫補奇經要義暨臨證禁忌考略

【本經】論鹿茸"主漏下惡血"之旨,當從奇經虛損解之。蓋任督二脈隸於肝腎,鹿茸稟少陽生發之氣,其溫補之功獨擅奇經,非尋常草木可比。今就經義結合臨證,析其要妙如次:

一、補益奇經三要義
1. 溫煦胞宮:沖任虛寒之崩漏,必見"脈芤而遲,腹如扇"(【金匱】),鹿茸配艾葉、烏賊骨,取【千金】桑耳方意,尤重醋炙之法,使藥性趨肝經血分。
2. 托毒外達:陰疽惡瘡用鹿角(非茸),正合"留血在陰中"經旨。先賢玉書公治子宮體癌方,以鹿茸15克配甲珠90克,深得"補托消症"之法,蓋症積日久必損真陽,非此不能透邪外達。
3. 強筋起痿:督脈虛衰之骨痿,近代章次公先生每以鹿茸配紫河車、龜甲,取"血肉有情,栽培精血"之義,較單用草木之品效捷。

二、臨證鑑別三禁忌
1. 辨血色:陽虛漏下其色必淡如米泔,若見紫黑結塊屬寒凝血瘀,當佐莪朮、三七;若血色鮮紅質稠,即非鹿茸所宜。
2. 察舌脈:真陽虛衰者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無力。若見舌紅少津或脈細數,縱有畏寒亦是假象,當慮陰虛陽浮。
3. 審兼證:上焦痰熱症見咽痛口苦、咯痰黃稠者,雖見腰膝酸冷亦屬"寒包火"證,當先清解,誤投鹿茸則助火煉痰。

三、古今用法新詮
1. 劑型之變:【濟生方】艾醋制丸法最得藥性,今人可改作膠囊,以避溫燥傷胃。
2. 配伍精要:治少女白帶,白蘞、狗脊相伍非唯固澀,更取"一清一溫"以制鹿茸之燥。
3. 現代拓展:腫瘤放化療後骨髓抑制,以小劑量鹿茸霜(每日1克)伍雞血藤,既避溫燥,又助生血。

要之,鹿茸乃"扶陽托毒"聖藥,然須恪守"三辨"原則:辨體質之陰陽、辨病位之淺深、辨邪氣之兼夾。今人濫用致衄血發熱者眾,可不慎歟?

(按:鹿角膠宜於冬至前後服用,取"一陽初生"之義;鹿角霜煅制當存性,過則成灰燼無效。)
暫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7-10 19: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鹿茸藥性闡微及臨證應用考辨

鹿茸一物,自【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甘溫"之性、"強志生齒"之功,實為腎陽虧虛證之要藥。然今人用藥多失古意,或畏其溫補而棄用,或昧於辨證而濫用,故需詳辨其性用機理。

一、藥性本源考
鹿茸乃牡鹿未骨化幼角,稟少陽生發之氣。【本草崇原】謂其"從陰透陽,由下達上",故能通督脈而補命火。其治"漏下惡血"之效,非泛指一切崩漏,實專指"少腹如扇"之陽虛證候。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特強調:"必見脈象沉遲微弱,舌淡苔滑,方為的對。"近世濫用鹿茸治陰虛血熱之崩漏,實違【本經】本旨。

二、臨證應用法度
1. 婦科虛寒證候
【千金方】鹿茸散配伍桑耳,深得陰陽互濟之妙。桑耳甘平制鹿茸溫燥,醋炙更增收斂之性。先賢玉書公溫經破積方中,以鹿茸15克配伍龜板45克,正合"陽中有陰"之配伍法度。現代用於子宮內膜癌,當嚴格把握"形寒肢冷、血色淡黯"的辨證要點。

2. 虛損性瘡瘍
鹿角"逐邪惡氣"之功,尤宜陰疽久潰。考【外科正宗】鹿角膠用法,必配黃芪、當歸托毒外出。而現代腫瘤治療中,鹿茸確能提升放化療後骨髓抑制,但須與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藥配伍,方免助火生熱之弊。

三、禁忌辨析
陰虛火熾之證禁用,此醫家共識。然"上焦痰熱"禁例尤需注意,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載一案:痰喘患者誤服鹿茸,竟致咯血昏厥。蓋因鹿茸升提之性,易引痰熱上攻清竅。今人治慢性支氣管炎,見舌紅苔黃膩者,縱有腎虛亦當慎之。

四、炮製與替代
鹿角霜之效,非僅"大遜"於茸。陳藏器【本草拾遺】言其"溫而不燥",尤宜小兒五遲證。現代研究證實,鹿角霜鈣質含量高達40%,對骨質疏鬆確有良效,可佐證古人"強筋骨"之說。

結語:用鹿茸當遵三則--察舌必淡胖,診脈必沉遲,問症必畏寒。昔年先父玉書公制方,必以肉桂佐鹿茸,取"少火生氣"之義。今人若能用古法而不泥古方,辨體質而權劑量,則鹿茸之功可復彰於今世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