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15|回覆: 0

[中醫理論] 朱良春:脾腎陽虛肝病案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0-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驗案賞析】


呂某,女,50歲,職工。


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4年,遷延不愈。在某醫院確診為早期肝硬化,迭經治療,效不顯著。症情日趨嚴重,遂來求診。


刻診:脅痛納減,腹脹溲少,便溏不實,精神萎頓。脈沉弦而細,苔白膩,舌質紫。觸診腹膨而軟,肝脾未滿意捫及,兩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


肝功:ALT56u/L,白蛋白23g/L,球蛋白28g/L,總膽紅素25μmol/L。


B超:肝區光點密集增粗,不均勻,有可疑腹水。


證屬濕毒久羈,氣血瘀滯、肝脾損傷、腎陽虛衰,濁水滲瀦。方擬溫補脾腎、益氣化瘀,佐以利水,藥用生黃芪當歸、熟附片、茯苓、乾薑、炒白朮熟地、庵閭子。另用益母草澤蘭葉煎湯代水煎上藥。


連服五劑,患者小溲暢行,腹脹已松,足腫消退,眠食俱安。繼用原方去益母草、澤蘭葉,加炙鱉甲、山藥等,配合復肝丸治療。


四個月後,患者食慾增加,自覺症狀不着,複查肝功正常,白蛋白35g/L,球蛋白30g/L。停服煎劑,續予復肝丸鞏固療效。半年後恢復工作,隨訪至今,一切正常。


【按】:對於脾腎陽虛慢性肝病,治宜溫補脾腎,益氣化瘀。患者氣血瘀滯,肝脾久傷,由脾及腎,損及腎陽。常見脾腫大較甚,惡寒怯冷,腰膝酸軟,面黃無華,神萎食少,腹脹便溏,舌淡胖嫩或淡紫,脈多沉弦而細。可治以復肝丸為主,配合景岳右歸丸、當歸補血湯加減。常用藥物如熟附片、肉桂鹿角膠(或鹿角片)、菟絲子淫羊藿、黃芪、當歸、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等。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5-30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評議】朱良春先生脾腎陽虛肝病案辨治析微

朱師此案展現了慢性肝病脾腎陽虛證候的經典辨治思路,其理法方藥之精當,堪為後學範式。茲從學術角度析其要義:

一、病機闡微
本案呈現"濕毒-瘀滯-陽虛"三重病理機轉。乙型肝炎濕毒久羈,首傷肝體,久則子盜母氣,脾失健運而現腹脹便溏;土不制水,腎陽式微而見下肢水腫。舌質紫暗、白膩苔與沉弦細脈,恰合"陽虛濕瘀"之候。朱師準確把握"肝病及脾,久必及腎"的傳變規律,尤重腎陽溫煦失職在腹水形成中的關鍵作用。

二、方藥特色
1. 溫補架構:以附子、乾薑溫振脾腎之陽,合黃芪、白朮建中益氣,暗合附子理中湯意。熟地、當歸滋陰養血,體現"陰中求陽"的景岳學術思想。
2. 化瘀利水:庵閭子配澤蘭、益母草,既活血通絡又利水消腫,其中庵閭子為朱師經驗用藥,善消肝脾腫大。煎藥法更見巧思,以活血利水藥煎湯代水,增強主方藥效。
3. 標本緩急:初診側重利水治標,待腫消即轉柔肝健脾,加鱉甲軟堅散結,契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三、治療次第
本案呈現清晰的階梯療法:先予湯劑速祛水濕,繼以丸劑緩圖根本。復肝丸(朱師驗方:紫河車、紅參須、三七等)的運用尤具深意,其血肉有情之品填補腎精,配合湯劑溫陽之功,終收"陽化氣,陰成形"之效。四個月療程安排,體現慢性病"守方徐圖"的治療智慧。

四、學術啟示
1. 肝硬化腹水辨治當分陰陽:本案與陰虛型腹水形成對比,後者忌用溫燥,當取豬苓湯加減。
2. 實驗室指標與證候結合:白蛋白低下與中醫"精氣虧虛"相關,溫補法提升白蛋白的療效值得深入研究。
3. 蟲類藥運用空間:若瘀象顯著,可酌加土鱉蟲、螻蛄等增強化瘀利水之效。

結語:此案完美詮釋了"治病求本"的經旨,通過溫補脾腎激發機體自愈能力,較之單純利水攻逐更符合慢性病調治規律。朱師將傳統理論與現代檢測相結合,為肝病的中醫辨治提供了重要範式。學者當於此領悟"陽主陰從"的深意,方能於臨床中靈活變通。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7-29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此案乃脾腎陽虛型肝病之典範,其辨證施治思路深契【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旨。今試析其理法方藥如次:

一、病機闡微
患者久罹乙肝,濕毒內蘊,肝絡瘀阻(舌質紫、B超光點增粗),日久戕伐脾陽(便溏納減),進而累及腎陽(下肢水腫、脈沉細)。此正合【景岳全書】『五臟之傷,窮必及腎』之論。陽虛不能化氣行水,遂成『濁水滲瀦』之候,其腹膨而軟、溲少水腫,恰是【金匱要略】所謂『血不利則為水』之明證。

二、用藥精義
1. 溫陽化氣:附子配乾薑取四逆湯意,直補命門之火;白朮、茯苓健脾滲濕,暗合真武湯法度。尤妙在用庵閭子(即劉寄奴)活血利水,既解肝絡之瘀,又助茯苓導水下行。
2. 氣血雙調:黃芪、當歸乃當歸補血湯結構,黃芪用量必重於當歸(原案雖未明言劑量,然朱氏慣用黃芪30-60g),既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又養血活血以柔肝體。
3. 階段用藥:初診以益母草、澤蘭葉煎湯代水,取其『血水同治』之效;待腫消後轉投鱉甲軟堅散結,正合『緩中補虛』之【金匱】鱉甲煎丸遺意。

三、臨證啟示
1. 標本緩急:此案先以湯劑峻補脾腎、急去其水,後以復肝丸(朱氏驗方:紫河車、紅參須、地鱉蟲等)緩圖其本,深得『湯者盪也,丸者緩也』之三昧。
2. 檢驗互參:雖見白蛋白低下(23g/L)等現代指標,仍堅守『陽虛水停』之傳統辨證,最終實現肝功能與症狀同步改善,彰顯中醫『辨證為主、辨病為輔』的診療智慧。

四、拓展思考
此案與張仲景治水氣病用『溫藥和之』一脈相承,然朱氏更注重瘀血病理因素,將活血化瘀貫穿始終。現代研究證實,溫陽藥如附子能改善肝微循環,黃芪多糖可促進白蛋白合成,傳統理論與現代機理於此案中得到完美印證。學者當於此等驗案中細究『病-證-治』對應關係,方得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