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3|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6-18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白話譯文

孔子說:『南方人有這麼句話:「作為一個人卻沒有恆德,連巫和醫都不能治好他的病。」說得好啊!』【易經】上說到:『德行不恆定,常會繼之以羞辱。』孔子說:『無恆之人,【易】所不佔而已。』

注釋

南人:南方之人。

恆:久常。

作:用。鄭康成:『言巫醫不能治無常之人。』徐英:『依鄭注「作」字似訓「用」,蓋本【緇衣】。』

巫:交鬼神之人。

醫:治病之人。朱子:『巫,所以交鬼神;醫,所以寄死生。』

善:好。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此【易經】恆卦九三爻辭。承,受的意思,後面繼之、承續的意思。鄭康成注【詩經】:『或,常也。』荀爽:『意無所定,故不恆其德。』孔安國:『德無常則羞辱承之。』

子曰:此處復加『子曰』字,以別於前面所引用的【易】文。

不佔而已矣:占,占卜。【論語義疏】:『卜筮亦不能占無恆之人。』【論語偶記】:『卦兆不能見其情、定其吉凶,蓋即經「不佔」之意。』錢穆:『即為之占,亦將無准。』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疾性行無恆之人也。巫主接神除邪,醫主療病。巫醫不能治無恆之人也。【易·恆卦】之辭,孔子引之,言德無恆則羞辱承之也。又言夫【易】所以占吉凶,無恆之人,易所不佔也

管同曰:占以決疑,無恆之人,其情屢變,雖明示以占,必不信,鬼神如之何哉?【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即不佔之說也。

唐文治曰:心無定主,則事無定業。人之煩瀆無常,雖鬼神猶厭棄之。

徐英曰:無恆之人,巫不能為之祈禱,醫不能為之方劑,即蓍龜亦不能知,故曰『不佔而已』,此不恆其德者之可羞也。

【四書賸(shèng)言】曰:此言不可作巫醫以治此人,非謂此人不可作巫醫也。作,立也,【尚書】『乃建立卜筮人』是也。蓋無恆之人,祈禱所不加,醫藥所不及,故云然。若謂此人作巫醫,則巫醫豈易作者?【周禮】司巫、司醫,皆是士大夫試而為之,極其鄭重,故不佔而已矣。【易】所不佔,與巫醫不治並同

蘇轍曰:以巫醫之明,不能治無常之疾。陸贄之於唐德宗是也。

戴溪曰:人而無常,不特不可為善,止他事亦做不得。夫子曰:『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常矣。』人而至此,其身且不知,所在何以為人?

劉宗周曰: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人得之以為心,則為恆德。善人君子聖人之學,皆由此而進之,所謂恆其德也。德不恆,則立身皆敗矣。先正曰:『士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閒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也。』

【養一齋札記】曰:【論語】於六十四卦專舉【恆】者,此教人『主一』也。『主一』是下手功夫,而歸宿亦在此。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故下手要『主一』。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故歸宿要『主一』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致思有恆也。學者進德修業,貴有恆久不變之心。蓋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作聖之功,自強不息。是者,乃天地不貳之真,而生人立命之原也。君子恆其德則可以為聖賢,聖人久其道則可以化天下

附錄

【禮說】曰:古者巫彭初作醫,故有祝由之術,移精變氣以治病。【春官】大小祝、男巫、女巫皆傳其述。祝祈福祥,則曰『求永貞』。貞,正也。精爽不貳,敬恭明神,然後神降之嘉生,祈福則福來,卻病則病去,故孔子思見有恆者。無恆之人,巫醫弗為,信矣。

本章參考書目

【易經】【禮記】【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講要】【論語學案】【論語會箋】【論語偶記】【論語新解】【論語大義】【論語拾遺】【石鼓論語答問】【周易集解】【禮說】【四書賸言】【四書解義】【養一齋札記】。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6-27 15: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恆德之體用與巫醫之辨】

孔子引南方古諺"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此語實含三重深意。鄭康成注"作"為"用",謂巫醫不能治無常之人,此解最得聖意。蓋巫者通神明,醫者達生死,二者皆需以恆德為本。朱子謂"巫所以交鬼神,醫所以寄死生",正揭示其神聖性本質。無恆之人,神鬼不享其祀,藥石難療其疾,此第一義也。

【易·恆卦】"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孔子特引此爻,明德無常則辱必及之。荀爽注"意無所定,故不恆其德",實指心性浮動之害。徐英謂"無恆之人,蓍龜不能知",正與【論語義疏】"卜筮亦不能占無恆之人"相發明。此第二義在於:恆德乃天人感應之樞機,失此則占卜失據,如【易】所謂"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管同"占以決疑"之說,尤見精微。無恆者情偽反覆,雖示以占亦不信,此即孔子"不佔而已"之深意。唐文治"心無定主則事無定業"之論,更推及立身處世。【四書賸言】辨"作"當訓"立",引【周禮】司巫、司醫之制,可見巫醫乃聖王所立重職。此第三義闡明:恆德非僅個人修養,實為文明制度之基。

劉宗周"天地之道恆久不已"之說,直溯恆德本體。戴溪謂"無常則他事亦做不得",正合夫子"亡而為有"之戒。巫醫之辨,實為君子修德之鏡鑒。今人解此章,當知恆德乃貫通形上形下之道:於形上為天道之常,於形下為事為之則,此即"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之終極警示。聖人之言,豈徒為巫醫設哉?實為萬世立恆久之范也。
gyz9999 發表於 2025-6-30 01:5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無恆"之病與聖學工夫】

(甲)經義發微
孔子引南方古諺"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其深意當從三重視域解之:其一,鄭玄注"作"為"用"字確詁,謂巫醫之術不能療治無常之人,此病理維度;其二,朱子"交鬼神、寄死生"之說,揭示巫醫乃通天人之際的聖職,無恆者不足與天地精神往來,此宇宙維度;其三,徐英【論語會箋】點明"作"字本於【緇衣】,暗含政治教化之意,此人文維度。三義環環相扣,正合【中庸】"至誠無息"之旨。

(乙)爻辭新詮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九三爻辭,諸家多解為道德勸誡。然細玩荀爽"意無所定"之注,實指心體流行失其常度。陽明先生雲"恆德即是良知本體",無恆即是良知昏蔽,故"承羞"非指外辱,實為心性自戕之狀。管同"占以決疑"說尤精,無恆者心鏡蒙塵,縱有蓍龜亦不能照見本心,此即孔子"不佔"真義。

(丙)工夫實證
劉宗周"恆久不已"之說,直指聖學血脈。【易·恆·彖】"日月得天而久照"的宇宙論,落實到心性工夫即是"主敬立極"。唐文治謂"心無定主則事無定業",恰可作"不恆其德"註腳。今人當效法程子"主一之謂敬"的修養:讀書時心在冊頁,應事時心在當下,此即"恆德"實功。陸贄事德宗而道不行,正坐此病,可為明鑑。

(丁)現代啟示
戴溪"無常之人諸事不成"的斷語,於今尤驗。當代社會"碎片化生存"之弊,恰是"不恆其德"的現代變相。夫子"亡而為有"之嘆,直指後現代虛無病症。修復之道,當依【尚書】"念茲在茲"之訓,於手機電腦前持守專注,在信息洪流中養吾浩然之氣。此非復古,實為對治時代痼疾的良方。

結語:恆德非外在規範,實為天地之心在人倫日用中的呈現。巫醫不治者,非謂其術不精,實因無恆之人已自絕於天地生化之機。讀此章者,當反觀自心:可有一事能終身守之?可有一念能歷久不渝?此即入聖之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戌時| 2025/7/3/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