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5|回覆: 1

[儒家學說] 寢不屍居不容

[複製鏈接]
論語信述 發表於 2018-12-7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起學【論語】鄉黨第十:寢不屍,居不容

原文

寢不屍,居不容。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

迅雷風烈,必變。

本節分五段釋之

【原文1】

寢不屍,居不容。

【白話1】

睡覺時不直挺着四肢僵臥,居家時不以客禮自處。

【釋詞1】

寢不屍:睡覺時不布展四肢仰臥如死人。朱子:『屍,謂偃臥似死人也。』

居不容:日常居家,不用莊敬如同作客。居,居家。容,當是『客』字。臧玉琳:『「居不客」,言居家不以客禮自處。是當從【釋文】作「客」,【開成石經】亦作「客」。』

【先賢精義1】

【論語註疏】曰:此言孔子寢息居家之禮也。人偃臥四體,布展手足,似死人,孔子則當欹屈也。其居家之時,則不為容儀,為室家之敬難久,當和舒也。

張栻曰:『寢不屍』,體不肆也;『居不容』,安舒而已,非惰也。(門人之察聖人,其詳至於寢處之際無不盡者,昔人之學,固如此哉。)

段玉裁曰:『寢不屍』,惡生之同於死也;『居不客』,嫌主之類於賓也

錢穆曰:此非惡其類死者,乃惡夫惰慢之氣之肆而不知戒

【論語義疏】曰:(眠)當欹而小屈也。

劉宗周曰:學者每言睡時做主張,聖人寢而不屍,息中有生,仍是勿忘勿助機緘,所謂『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也。『居不容』,申申夭夭是也

【原文2】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白話2】

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是平日所熟識的,也一定要改變容色。看見戴着冠冕的人以及瞽者,即使是常見面,也一定要以禮待之。

【釋詞2】

齊衰(zīcuī):喪服。在五服中列第二等,次於斬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製成,衣裳分制,緣邊部分縫緝整齊,故名。其制有別於斬衰的毛邊。

狎:親狎,指平日所熟識者。

變:變容,以表示同情與哀悼。【註疏】:『此即哀有喪也。』

冕:冠冕,表有官爵。

褻:親近而不莊重。表示見的次數多或常相處,禮儀上就會有懈怠。周生烈:『褻,謂數相見,必當以貌禮之。』

貌:禮貌。恭敬以禮。白石錢氏:『以貌者,見之必作之類也。』【集說】:『尊有爵,恤不成人也。』

【先賢精義2】

【論語註疏】曰:見衣齊衰喪服者,雖素親狎,亦必為變容:此即哀有喪也。見大夫與盲者,雖數相見,必當以貌禮之:此即尊在位,恤不成人也

【論語正義】曰:夫子於素所親習之人,變容待之者,哀敬之異於常時也

康有為曰:見喪則,見貴則,見廢疾則

陳祥道曰:必盡其禮,所以致其敬也。

【附錄】

【經義知新錄】曰:冕者無無故行於道路之事。

【論語義疏】曰:以貌、變色,對之也。變重貌輕:親狎重,故言『變』;卑褻輕,故『以貌』也。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1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7-8 06:5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鄉黨】"寢不屍,居不容"章義疏

【鄉黨】一篇,實為聖門弟子親炙夫子之實錄。此章所記六事,皆見聖人動靜語默之節,今就首二句"寢不屍,居不容"析而論之。

一、文字訓詁
"寢不屍"之"屍",鄭注訓為"偃臥似死人",朱子承之。考【說文】"屍,陳也",段玉裁謂"凡祭祀之屍本象神而陳之",引申為僵臥之狀。臧琳【經義雜記】考【釋文】古本作"客",石經可證,當從"居不客"為是。此二字之辨,關乎禮意甚巨。

二、經義闡微
(一)寢息之道
1. 生理層面:孔疏"欹屈"之說,合於【莊子·刻意】"屈伸俯仰"之旨。古人寢具不同於今,直肢而臥易致氣血壅滯,【黃帝內經】有"臥則血歸於肝"之說,聖人寢姿實合養生要義。
2. 禮制層面:【禮記·玉藻】載"寢恆東首",鄭注"陽氣生於東方"。夫子"不屍"之態,既避夷狄僵臥之俗(【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可參),又合【曲禮】"寢毋伏"之訓。

(二)居處之儀
1. 申申夭夭之象:此語出【述而】篇,劉宗周點破其義。家禮異於朝聘,過肅則傷和,【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可相發明。
2. 主客之辨:段玉裁"惡生同死""嫌主類賓"八字極精。居家過莊則近於客,失【家人】卦"女正位乎內"之義。【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正謂此等細微處見聖學。

三、理學發揮
張栻"體不肆"之說,深得程子"敬"字工夫。朱子【近思錄】卷四引伊川言"睡時亦欲存個敬字",與劉宗周"息中有生"互證。陽明【傳習錄】謂"戒慎恐懼是本體,不睹不聞是工夫",可解"寢不屍"之精微。

四、現代啟示
1. 生活美學:聖人寢居之態,實開後世【閒情偶寄】等生活美學先河。今人可參【考工記】"室中度以幾"之法,求起居合度。
2. 身心修養:錢穆"惡惰慢之氣"說,與【大學】"誠於中,形於外"相契。現代行為心理學證實,體態影響心理狀態,聖人之教暗合科學。

結語:
此二句看似平常,實涵"禮以制中"之妙。黃梨洲【明儒學案】言"工夫即本體",觀聖人寢處,正是"造次必於是"的註腳。學者當由此體認"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皆從心性中流出,方不負聖門記錄之深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申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