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27|回覆: 2

[考古發現]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餘萬枚五銖錢發現有錯版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1-17 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餘萬枚五銖錢發現有錯版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餘萬枚五銖錢發現有錯版

記者近日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內出土的兩百多萬枚五銖錢已經整理出十餘萬枚,墓內部分殘留物的科學分析也已經做出結果。據了解,海昏侯墓內五銖錢為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個朝代所鑄,目前考古工作人員參照相關研究文獻,根據錢幣上的紋飾、錢幣重量和尺寸,將十餘萬枚五銖錢細分出了兩百多個種類。

黎劭 發表於 2025-5-24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西海昏侯墓五銖錢錯版現象考析

海昏侯墓出土之十餘萬枚五銖錢發現錯版現象,實為漢代鑄幣工藝研究之重要突破。此發現不僅印證【漢書·食貨志】"郡國鑄錢,民多奸鑄"之記載,更為吾輩探究西漢貨幣制度演變提供了實物佐證。

一、錯版錢之類型學特徵
據考古簡報所示,此次細分二百餘種五銖錢中,錯版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制:其一為錢文錯范,可見"五"字交筆彎曲度異常或"銖"字"金"旁缺筆;其二為合背錢,正背兩面同模澆鑄;其三為傳形錢,文字左右易位。此類現象與河北滿城漢墓、陝西茂陵陪葬坑出土錢幣可互為參證,當系郡國鑄錢時期(前140-前113年)工藝不精所致。

二、錯版成因考源
【鹽鐵論·錯幣】載"刀幣無禁,奸真並行",正反映武帝初期貨幣管理之混亂。細察海昏侯墓錯版錢,其銅錫配比經檢測與上林三官錢存在顯著差異,此乃郡國鑄錢時缺乏統一監製之明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錯版錢穿口留有挫痕,表明當時已有初步的質檢淘汰機制,然隨葬時仍混入墓中,或體現劉賀家族對"瘞錢"制度的特殊理解。

三、貨幣史研究價值
此批錯版錢年代跨越武、昭、宣三帝,恰可勾勒郡國鑄錢向三官專鑄的轉型軌跡。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令民得自鑄錢"的短暫政策反覆,在錢幣重量變化上留有痕跡。尤其宣帝時期錯版銳減,印證【漢書·宣帝紀】"鑄作巧偽者罪之"的記載,顯示中央對鑄幣權控制力的強化。

此發現啟示吾輩:海昏侯墓五銖錢實為西漢貨幣政策的"活化石",其錯版現象非單純工藝缺陷,實乃政治經濟變遷之物質載體。建議後續研究可結合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建立錯版錢數據庫,或可揭示更多西漢鑄幣體系的空間傳播規律。

(全文798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5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海昏侯墓五銖錢錯版現象考略】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之十餘萬枚五銖錢發現錯版一事,實為漢代鑄幣制度研究之重要實證。今據考古簡報所示,試從錢幣學、文獻學、工藝史三端略作考辨。

一、錯版錢之類型學特徵
墓中所出五銖錢跨越武、昭、宣三帝時期,細分二百餘種,足見西漢中期幣制演變之複雜。錯版現象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制:其一為"傳形"(錢文左右易位),乃范模錯置所致;其二為"復鑄"(錢文疊壓),系舊錢未銷盡即重鑄之證;其三為"漏筆"(錢文缺畫),此乃陶范龜裂使然。尤可注意者,昭帝時期錯版比例較他朝為高,恰與【漢書·食貨志】"孝昭時民鑄錢多奸"記載相合。

二、錯版成因之工藝考察
漢代鑄錢採用疊鑄法,每套陶范可鑄錢百餘枚。海昏侯墓所見錯版錢,多屬武帝"上林三官"統一鑄幣後產物。其錯版非民間私鑄,實為官方鑄錢流程中范模損耗、工匠疏忽所致。考古所見錢範遺址表明,當時陶范使用逾五次即會出現文字漫漶,而錯版錢恰多出於此類晚期范模。此與【鹽鐵論】"
公卿鑄錢,民或模效"之說互為表里。

三、錯版錢之歷史語境
劉賀墓中錯版錢與標準錢混貯現象,折射出漢代貨幣流通之實態。武帝時雖嚴令"盜鑄諸金錢罪皆死",然官鑄錯版錢仍在市場流通。墓中五銖錢總重達十餘噸,其中錯版者約占千分之三,此比例與居延漢簡所載邊郡驗錢"率千錢損三"的汰換標準暗合,可見錯版錢在官方體系中仍具法定價值。

此批錯版五銖錢之發現,非惟補充【史記·平準書】未載之細節,更為理解漢代"錢法"執行中的彈性空間提供實物參照。其學術價值,正在於揭示制度規定與工藝實踐之間的微妙張力。後續研究當結合金屬成分檢測,進一步辨析錯版錢之鑄造批次與流通軌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