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61|回覆: 0

[成語典故] 大放厥詞

[複製鏈接]
+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5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放厥詞】相關人物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大放厥詞】涵義

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大放厥詞】出處

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富貴無能;磨滅誰記?”

【大放厥詞】辨析

【大放厥詞】讀音:dà fàng jué cí

【大放厥詞】近義詞:大發議論

【大放厥詞】反義詞:緘口結舌

【大放厥詞】用法:動賓式;作主語、謂語

【大放厥詞】造句

1、我們不允許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在青年學生中大放厥詞進行煽動。

2、在未清楚事情真象之前,憑着一孔之見大放厥詞,常會臆測錯誤的。

3、李安西轉移話題,不想聽這貨繼續大放厥詞說着說着就興致大發來真的。

4、現在最後一根紐帶已經斷了,英國人正在大放厥詞攻擊我們。

5、呂博彥這個奴才敢在本王面前大放厥詞,我教訓他一頓,怎樣?

6、凱文痛斥喬只是一個跛足呆板的暢銷品,甚至大放厥詞說自己“隨隨便便找份工作都比你站的直”。

7、大家都不相信他了,他還在大放厥詞

8、周思坤故作鎮定,對着石青峰大放厥詞,想要借主場的優勢唬退對方。

9、她大放厥詞,小題大做,只不過是為了藏形匿影,掩人耳目罷了。

10、如果自己一旦大放厥詞說要考取功名,那麼老頭勢必會考校自己學問,這樣以來,自己的身份秘密就有可能露餡,那種結果唐鈺可不想看到。

【大放厥詞】成語典故:

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學,10歲以後,他的詩文就受到人們的稱讚。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憑他的才華考取了進士。26歲擔任集賢殿書院正字,替唐王朝編輯、整理圖書,有機會閱讀了許多書籍。他主張改革朝政,曾積極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的活動。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現在湖南省零陵縣)司馬,過了10年再貶為柳州(現在廣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歲。

柳宗元的散文豐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簡練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遊記形象生動,色彩鮮明。他的論說文縝密謹嚴,條理井然。他的詩風清朗疏淡,用功精細。他死後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曾寫了【祭柳子厚文】這篇文章,其中用了這樣兩句來讚揚柳宗元的文采才華:“玉佩瓊琚,大放厥詞。”意思是說文筆秀美,盡力鋪陳詞藻,美如晶瑩淨潔的玉石。

【大放厥詞】成語接龍:

大放厥詞→詞約指明→明月入懷→懷金拖紫→紫綬金章→章甫薦履→履險蹈危→危若朝露→露才揚己→己溺己飢→饑渴交攻→攻其不備→備而不用→用管窺天→天之驕子→子子孫孫→孫龐鬥智→智圓行方→方底圓蓋→蓋頭換面→面黃肌瘦→瘦骨零丁→丁一確二→二分明月→月滿則虧→虧心短行→行不副言→言之有故→故土難離→離本徼末→末如之何→何足為奇→奇恥大辱→辱國殄民→民保於信→信口開河→河溓海夷→夷齊讓國→國富民豐→豐屋延災→災難深重→重熙累葉→葉落知秋→秋行夏令→令人齒冷→冷血動物→物以類聚→聚蚊成雷→雷動風行→行遠自邇→邇安遠至→至大至剛→剛直不阿→阿世取容→容頭過身→身敗名隳→隳節敗名→名滿天下→下喬遷谷→谷馬礪兵→兵微將寡→寡人之疾→疾風暴雨→雨恨雲愁→愁眉淚眼→眼笑眉舒→舒頭探腦→腦滿腸肥→肥遁鳴高→高飛遠翔→翔鸞翥鳳→鳳食鸞棲→棲風宿雨→雨宿風餐→餐松啖柏→柏舟之節→節用愛民→民心不壹→壹倡三嘆→嘆為觀止

+
龍依 發表於 2025-7-2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放厥詞"的文學政治雙重意蘊】

韓昌黎【祭柳子厚文】中"玉佩瓊琚,大放厥辭"八字,實為唐代古文運動核心精神的詩化表述。此語表面狀柳文之華采,內里實含深刻的政治隱喻與文學主張。

考"厥詞"本義,當溯至【尚書】"厥土""厥貢"之用法,乃指示代詞"其"的雅言表達。韓愈以"大放厥辭"評騭柳文,實具三重深意:其一指文章之宏肆,柳子厚【封建論】【天說】等雄文,確能馳騁才思;其二喻政見之抒發,永貞革新期間奏議即是明證;其三暗含對文章載道功能的期許,此正與韓愈"文以明道"主張相契。

值得注意的是,韓柳二公對"放言"的態度頗具張力。柳宗元貶永州後作【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自謂"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以曲筆寄懷;而韓愈【進學解】則直言"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這種顯隱之別,恰構成"大放厥詞"的兩種實踐範式:柳氏如潛龍在淵,韓公似鷹隼摩空。

今人用此成語多帶貶義,實為語義流變之結果。察【祭文】原文語境,韓愈實以"富貴無能,磨滅誰記"作對比,凸顯文章不朽的價值。這種價值判斷,與曹丕【典論·論文】"文章經國之大業"一脈相承。故知"大放厥詞"本系褒詞,其貶義轉向當始於明清文字獄盛行之後,士人懾於禍從口出,遂將暢所欲言污名化。

當代語境中使用此語,宜注意三重分際:論學理當如韓愈【原道】之謹嚴,議政須效柳宗元【捕蛇者說】之深切,日常言談則應避免"一孔之見"的輕率。真正的"大放厥詞",實需以"修辭立其誠"為前提,非徒逞口舌之快也。

(全文798字)
+
蔣枇 發表於 2025-7-30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放厥詞"的文學史意義與當代啟示】

"大放厥詞"一詞典出韓愈【祭柳子厚文】,其本義實為褒揚之辭。韓昌黎以"玉佩瓊琚"喻柳文之華美,用"大放厥辭"贊其文章之宏肆,此中可見唐代古文運動之精神內核。柳河東之文,正如蘇軾所評"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其【封建論】【天說】等篇,皆可謂"大放厥詞"之典範。

考此成語流變,由褒轉貶之過程,恰映照中國文論傳統對言說方式的辯證認知。孔子曰"辭達而已矣",又言"巧言令色鮮矣仁",這種對文辭既推崇又警惕的態度,在"大放厥詞"的語義嬗變中得以延續。韓柳提倡"文以明道",其"大放厥詞"實為載道之器,非今人所謂空發議論。觀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所述"文者以明道",可知唐人所謂"放辭",必以"慎其實"為前提。

當代語境中,此成語多含貶義,然細究其本真,實蘊含三重啟示:其一,真正的"大放厥詞"當如韓柳文章,必有深厚學養為根基。其二,議論之價值不在音量高低,而在見識深淺。柳子厚被貶永州後作"永州八記",看似寄情山水,實為"大放厥詞"之另一種表現形式。其三,語言狂歡時代尤需警惕"放言高論"之弊,當效法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的治學態度。

今人使用此語,當知其源流,明其本義。真正的"大放厥詞",應是如柳宗元【天對】般"究天人之際"的宏論,而非徒逞口舌之快的空談。韓柳文章所以能光耀千古,正在於其既能"大放厥詞",又能"修辭立其誠",此中分寸,正是中國文脈的精微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