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3|回覆: 0

[成語典故] 才貌雙全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1 07: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才貌雙全】相關人物

瞿佑(1347-1433),“佑”一作“祐”,字宗吉,號存齋。元末明初文學家。

【才貌雙全】涵義

才學相貌都好。

【才貌雙全】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孩兒見他文章絕代,才貌雙全,必有榮華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才貌雙全】辨析

【才貌雙全】讀音:cái mào shuāng quán

【才貌雙全】近義詞:才貌超群、才貌出眾、才貌雙絕、才貌過人

【才貌雙全】反義詞:醜態百出、其貌不揚、面目可憎

【才貌雙全】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才貌雙全】造句

1、這位小姐才貌雙全,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張敏學習成績好,相貌也美,真是才貌雙全的好姑娘。

3、他人長得不錯,文章也極妙,真可謂才貌雙全

4、她才貌雙全,做什麼工作都行。

5、我們老師既年輕又漂亮,既才貌雙全又貌美如花。

6、每個人都會對大富豪名人老闆,以及才貌雙全的人表示敬意,並樂意為之服務。

7、劉德華和阿湯哥那種才貌雙全的郎君是不會來征你的婚的,當然我也沒有做諾丁山的夢。

8、呂兄過謙了,呂小姐才貌雙全,兄又是這般門楣,何愁無佳婿。

9、迎來寶寶喜事到,當了爸爸最榮耀,不慣吃來不慣喝,教子有道傳四方,特別日子特別待,發條短信送祝願,願寶寶才貌雙全仕途佳!

10、一岳父大人的英明神武,才貌雙全,玉樹臨風,聰明伶俐見精識精精明能幹精明強幹伶俐乖巧的才幹定會光復洛神族榮耀。

【才貌雙全】成語典故:

明朝有位高逸不羈、風流冠時的才子名叫瞿佑,才華橫溢,文思敏捷,許多名人雅士都想招其為婿,但他看了不少閨閣裙釵,皆不中意。

有一年元宵燈節,他在熱鬧的街市上,見一宜嗔宜喜春風滿面的年少女子,十分窈窕嫵媚,心想,這妙齡佳麗既無美女的纖腰,花卉的姿色,卻委實楚楚動人。

那俏巧丫環見大名鼎鼎的瞿才子對自己家小姐含情脈脈,回家後便如實稟報了老爺。

主人一聽,忙派人送去請貼,邀瞿佑來家赴宴。

酒席上,當瞿佑得知這桌酒席事出有因之後,心想,這家“千金”論外貌倒是秀逸女子,但不知才學如何,於是借着三分酒意,要來文房四寶,賦詠物詩一首,要主人轉交令媛。

詩云:

巧制功夫百鍊鋼,持來閨閣共行藏。

雙環對展魚腸快,兩股齊開燕尾長。

不久,瞿佑便接到那家丫環捎來的一紙香箋,上面寫着兩個娟秀的小字。瞿佑一看,笑道:“好一個才貌雙全的意中人!”

【才貌雙全】成語接龍:

才貌雙全→全能全智→智勇兼全→全心全意→意興索然→然糠照薪→薪盡火傳→傳檄而定→定於一尊→尊師重道→道頭會尾→尾大不掉→掉三寸舌→舌尖口快→快心滿志→志驕氣盈→盈盈秋水→水菜不交→交能易作→作繭自縛→縛舌交唇→唇尖舌利→利齒伶牙→牙白口清→清風兩袖→袖中揮拳→拳拳之枕→枕穩衾溫→溫情蜜意→意氣揚揚→揚清激濁→濁涇清渭→渭濁涇清→清心少欲→欲揚先抑→抑揚頓挫→挫骨揚灰→灰煙瘴氣→氣壯理直→直言無隱→隱鱗戢羽→羽翼既成→成敗利鈍→鈍學累功→功成名就→就湯下麵→面如灰土→土穰細流→流水行雲→雲心鶴眼→眼疾手快→快人快事→事過景遷→遷善黜惡→惡積禍盈→盈則必虧→虧心短行→行同狗彘→彘肩斗酒→酒病花愁→愁眉苦眼→眼想心思→思歸其雌→雌雄未決→決一勝負→負固不賓→賓客迎門→門無雜賓→賓客如雲→雲集響應→應付自如→如鯁在喉→喉長氣短→短見薄識→識文斷字→字順文從→從長商議→議論風發→發人深思→思潮起伏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7-14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才貌雙全"的文化意蘊與審美價值】

"才貌雙全"作為漢語成語,其文化淵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德容言功"的品評傳統。【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所載"文章絕代,才貌雙全"的表述,實為明代對魏晉人物品鑑風尚的承續。瞿佑【剪燈新話】中塑造的才女形象,恰是這一審美理想的文學投射。

考其詞義結構,"才"與"貌"的並置頗具深意。古代文論中,陸機【文賦】言"石韞玉而山輝",劉勰【文心雕龍】倡"風骨"之說,皆暗含才性需外顯為氣象的審美觀照。明代李贄【焚書】更直言:"才與貌相表里",揭示二者在傳統美學中的辯證關係。瞿佑元宵偶遇的典故,正是這種"內才外顯為風儀"的生動體現。

此成語的語法特徵尤值注意。主謂式結構強化了主體性,使"才貌"不再停留於靜態描述,而成為動態的能力展現。這種語言形式與【世說新語】品藻人物的"目"法一脈相承,如"裴令公有俊容儀"的表述方式。近義詞"才貌超群"等皆沿此範式,形成漢語特有的品鑑語彙系統。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的運用需注意三重維度:其一,避免陷入"郎才女貌"的性別窠臼,當如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所示,強調才學的獨立價值;其二,警惕將"貌"簡單物化為容貌,而應理解為整體風儀,此即【文心雕龍·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超越性;其三,當代用例宜側重"才"的主導性,方合傳統文化"以德潤身"的根本精神。

觀瞿佑擇偶軼事,其賦詩試才之舉,實為對"四德"傳統的突破,彰顯明代文人追求才情與風儀統一的審美理想。這種文化心理,至今仍在漢語表達中延續其生命力。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7-23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才貌雙全"的文化意蘊與審美流變】

"才貌雙全"作為漢語成語,其文化內涵遠超出字面組合。考其源流,【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所載"文章絕代,才貌雙全"之語,實為宋明市民文學對理想人格的審美投射。瞿佑【剪燈新話】中塑造的才子形象,恰是這一審美標準的文學具現。

從訓詁角度析之,"才"字從手從戔,本義為草木初生,引申為人之稟賦;"貌"字從豸從白,取獸形可辨之意,後專指人之外相。二者並舉,形成內外兼美的評價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文獻中"才貌"連用多指向女性,如【世說新語】載衛玠"風神秀異",實開男性才貌並重之先河。至明代話本,這一標準始真正突破性別界限。

考諸典籍,才貌關係的論述存在三重境界:其一如【左傳】"三不朽"之說,重德而輕貌;其二如【洛神賦】"翩若驚鴻"之詠,形神並重;其三即話本小說中"才子佳人"模式,將二者等同婚配價值。瞿佑元宵遇艷的典故,恰展現文人將才學作為審美資本的文化心理。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其承載的審美變遷。古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才貌雙全者往往面臨"名高毀所集"的困境。觀瞿佑生平,晚年遭貶,正應此理。故真正智者當效法孔子"文質彬彬"之訓,使才貌相得益彰而不至招嫉。此成語之用,貴在把握中庸之道,方不負先賢造語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