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8|回覆: 0

[成語典故] 惜墨如金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 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惜墨如金】相關人物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咸熙。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青州),故又稱李營丘。

【惜墨如金】涵義

惜:愛惜。愛惜墨就象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惜墨如金】出處

宋·費樞【釣磯立談】:“李營丘(成)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辨析

【惜墨如金】讀音:xī mò rú jīn

【惜墨如金】近義詞:字斟句酌、言簡意賅、一字千金、惜墨若金

【惜墨如金】反義詞:洋洋灑灑、連篇累牘、拖泥帶水

【惜墨如金】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惜墨如金】造句

1、你讀老舍的劇作,就會發現他惜墨如金,其台詞之精練,幾乎增加一字也覺得是多餘的。

2、我們應該效法他惜墨如金的創作態度,不宜草率行文。

3、張先生的字畫十分出色,只可惜他惜墨如金,所以很難得到他的作品。

4、他向來惜墨如金,雖然創作不多,卻是件件極品。

5、他惜墨如金,文筆篇幅雖不長,內容卻是相當出色洗鏈。

6、年輕一輩的作家,應該對老一輩作家嚴謹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風多加學習。

7、他向來惜墨如金,因此在他的創作中總看不到濫竿充數之作。

8、這個竹簡就是煩,幾百個字就是一個卷,難怪古人惜墨如金,廢話太多沒有地方寫了。

9、古人的惜墨如金真是令現代人感到慚愧,但行文太過簡約,卻給後人帶來了無休止的爭論和考證之煩。

10、他走到案前,看到那幅龍江雪霽圖,淡雅寧靜,惜墨如金,空靈靜謐卻又孤寂蕭索。

【惜墨如金】成語典故:

李成,字咸熙,長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時避亂於山東營丘,故又稱李營丘。李成學問高深,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於山水之間,對權貴採取不結交的態度。一次有位姓孫的顯赫人物慕名求畫,李成斷然拒絕,那人只能用別的方法搞到其畫。當李成在其家看見掛着自己的畫,當即憤然拂袖而去。這在當時,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現。

李成的山水畫出自荊浩、關仝。所作山水,題材內容十分寬泛:”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榮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間、水石,風雪晦明、煙雲雪霄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李成尤其喜歡雪景寒林,人們甚至以李寒林相稱。李成畫古木寒林,樹與堅韌瘦削,小枝挺勁有力,簡直有點象武將起舞,有錚錚骨氣;畫山石勾皴不多,山巒好似”運動”,”氣象萬疏、煙林清曠。”他的畫用墨不重,輕淡如在煙霧中,顯得飄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譽。

【惜墨如金】成語接龍:

惜墨如金→金戈鐵馬→馬革裹屍→屍居龍見→見豕負塗→塗歌里抃→抃風舞潤→潤屋潤身→身後蕭條→條修葉貫→貫朽粟陳→陳善閉邪→邪不敵正→正大堂皇→皇天后土→土崩瓦解→解衣推食→食言而肥→肥頭大面→面縛銜璧→璧合珠連→連鰲跨鯨→鯨吞蛇噬→噬臍莫及→及賓有魚→魚游沸鼎→鼎成龍升→升山採珠→珠箔銀屏→屏聲息氣→氣焰熏天→天高聽下→下井投石→石心木腸→腸肥腦滿→滿腹牢騷→騷情賦骨→骨化形銷→銷聲匿影→影影綽綽→綽有餘裕→裕後光前→前庭懸魚→魚目混珠→珠璧交輝→輝光日新→新仇舊恨→恨如頭醋→醋海翻波→波屬雲委→委曲成全→全功盡棄→棄末反本→本同末離→離鄉別土→土洋結合→合從連衡→衡陽雁斷→斷紙餘墨→墨守成規→規重矩迭→迭矩重規→規行矩步→步人後塵→塵羹塗飯→飯糗茹草→草木俱朽→朽戈鈍甲→甲第連天→天搖地動→動靜有常→常年累月→月夕花朝→朝陽鳴鳳→鳳毛麟角→角立傑出→出沒不常→常勝將軍→軍法從事→事生肘腋

wbg10 發表於 2025-7-4 11:49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惜墨如金"之美學境界與文化意蘊】

"惜墨如金"一典出自宋人費樞【釣磯立談】,其載李營丘作畫"毫素穎脫,墨法精微,真所謂惜墨如金者"。此四字實為中國藝術哲學之精髓,非僅技法層面之節制,實乃文人精神之外化。今試從三端論之:

一、筆墨之道與人格修養
李成拒孫氏求畫之事,恰證"惜墨"與"惜德"之相通。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謂李成"志尚沖寂,高謝榮進",其筆墨之矜慎,實為士人"重道輕器"之體現。五代荊浩【筆法記】云"刪撥大要,凝想形物",正是以簡馭繁的美學自覺。觀李成【讀碑窠石圖】,寒林瘦石間筆意森然,恰如米芾所言"淡墨如夢霧中",此般節制非技藝不足,實為"胸次磊落"之投射。

二、減筆美學與意境生成
"惜墨"傳統可溯至顧愷之"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的命題。宋人鄧椿【畫繼】載李成作畫"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其"數尺畫面,咫尺萬里"的時空壓縮,正合張彥遠"筆不周而意周"之論。如【晴巒蕭寺圖】以渴筆皴擦營造雪霽空明,較之郭熙"三遠法"更顯"無畫處皆成妙境"的哲學意味。這種"計白當黑"的智慧,與書論"飛白"、詩家"不着一字"異曲同工。

三、當代文化之鏡鑒
今人當警惕"惜墨"異化為創作惰性。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強調"惜墨非吝墨",實指"筆簡形具"的提煉功夫。老舍"增一字則贅"的劇作語言,齊白石"衰年變法"的簡筆大寫意,皆承此脈。反觀當下信息泛濫,更需重溫蘇軾"發纖穠於簡古"的警示。然亦須規避過度簡約導致的闡釋暴力,如乾嘉考據之困,正在於忽視"不落言筌"與"言不盡意"的辯證關係。

結語:
"惜墨如金"本質上是對"道器之辨"的視覺詮釋,其價值不在寡作,而在"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的創作態度。昔人云"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此中真意,恰可為當代文藝創作之箴銘。吾輩當師其神而非摹其跡,使"惜墨"精神在新的文化語境中煥發生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