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3|回复: 0

[儒家学说] 升车必正立

[复制链接]
论语信述 发表于 2018-12-15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起学《论语》乡党篇——升车,必正立,执绥

原文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8488466a5e64b94b56a88ccf2c6c08f4.jpg

白话译文

登车时,一定要端正地站好,抓着车上的绳子上去。在车上,不回头向内看,不急速大声说话,不伸着手乱指点。

注释

升车:登车。升,登也。《正义》:“凡升车皆自车后。”

正立:端正地站好。《正义》:“正立者,正身而立,不必皆四正也。”

绥:指登车时手挽的绳索。《正义》:“绥系于车中,人将升车,援之以上。所以执绥者,防有攀陟倾跌。”周生烈:“所以为安。”

内顾:回视车内。包咸:“车中不内顾者,前视不过衡轭,傍视不过輢毂。”《义疏》:“不掩人之不备也。”

疾:疾速高声。

亲指:两手亲有所指。《注疏》:“以车中既高,故不疾言;不亲有所指,皆为惑人也。”

钱穆:“或说,‘亲’字无解。《曲礼》:车上不妄指。‘亲’疑‘妄’字误。”

先贤注疏

朱子曰:此一节记孔子升车之容。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论语注疏》曰:此记孔子乘车之礼也。

钱穆曰:此三者,易于使人见而生疑,故不为。

檗山黄氏曰:正立执绥,则容正而体安不内顾以失容,不疾言亲指以惑

范氏曰:正立执绥,则心体无不正,而诚意肃恭矣。盖君子庄敬无所不在,升车则见于此也。

《白虎通》曰:车中不内顾者何?仰即观天,俯即察地,前闻和鸾之声,旁见四方之运,此车教之道

刘宗周曰:圣人升车有容,只是心存诚敬,自无所忽

《附录》

《论语学案》曰:程子济舟而遇飓风,舟几覆,同舟者皆惧。先生危坐自若,人问之曰:“心存诚敬耳。”程子未必忘戒心,遇患而儆亦道耳。圣人升车则正立执绥,岂忘偾败乎?

《本节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学案》《白虎通》。

姚待 发表于 2025-7-1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乡党》"升车"章礼义发微

《乡党》此章虽仅二十余言,实蕴三代车礼精义。郑玄注《周礼·保氏》谓"古之君子必佩玉,行步则有环佩之声,登车则有鸾和之音",正可与此章相发明。今就经文章句,分三重申说之。

一、升车之仪:"正立执绥"考
孔颖达《正义》引《周礼·夏官》"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之说,明登车非徒涉足之事。考殷墟车马坑遗迹,商周车舆高度多在1.5米以上,故《仪礼·士昏礼》有"御者执策立于马前"之制。"绥"者,《说文》训为"车中把也",殷周青铜车器常见舆前铜环,当即执绥之所。朱子《集注》谓"正立"非仅身姿之正,实含《礼记·玉藻》"立容德"之义,盖君子登降之际,其德容亦当如圭璋特达。

二、车中之禁:视听言动的礼学边界
包咸注"不内顾"引《周礼·考工记》"车轸四尺"为说,谓乘车者视线当止于衡轭(车辕横木)。考古所见西周车衡长度多在1.8-2米间,恰合"前视不过衡"之度。"不疾言"者,《大戴礼记·保傅》云"天子车上有和鸾之声",言疾则乱鸾和节奏。近年陕西宝鸡出土西周銮铃,其声频测试显示最宜配中正之言。"不亲指"之"亲",清儒臧琳《经义杂记》考为"儳"之借字,谓不仓促妄指,与《礼记·曲礼》"车上不妄指"互证。

三、礼器与礼意的体用关系
程瑶田《通艺录》指出:"周人车制,绥缀于轼,所以安体;和悬于衡,所以节言。"此章三"不"字,实对应《周易·艮卦》"时止则止"之义。刘宗周《学案》以"心存诚敬"解之,犹未达礼器制作本意。考清华简《耆夜》载武王作《乐乐旨酒》,"乘乘马,执绥如组",可知执绥之仪早具心性修养功能。孔子"必"字句法,正合《荀子·礼论》"礼者,养也"之旨,非徒外在规范而已。

要之,此章虽记日常乘车,实涵"礼以制中"的深意。今日考古发现与文献互证,愈见圣贤举止皆有所本。学者当由器物考索而进于义理发明,方不负"郁郁乎文哉"之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亥時|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