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09|回复: 0

[诗词赏析] 袁枚.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_每日诗词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7-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6dc1a76ce3a1d8397fab7a7799ae8e.jpg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诗词赏析

袁枚的这首小诗在今年初火爆全网,道出了多少努力奋斗的平凡人的心声。它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始终朝着心中的梦想奋发前进。

苔藓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长的勇气,诗人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白日不到处,可是苔却长出绿意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重重阻碍,创造出来的。

后两句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4001f457543169781e49308550fcdca8.jpg

风清云逸 发表于 2025-5-2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苔》诗微旨探赜——袁枚性灵美学的苔花映现

袁枚此诗以苔藓为喻体,实为性灵诗学之典范。全篇二十字中,"白日不到处"与"青春恰自来"构成阴阳对举之势,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思。苔藓所处虽非阳明之地,然其生命动能("青春")却自发显现,此中深意可追溯至庄子"道在蝼蚁"的齐物思想。

"苔花如米小"之喻,非仅状物之微,更暗含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的心学精义。袁枚将牡丹与苔花并置,表面是大小品第之辨,实则解构了传统咏物诗的等级秩序。牡丹在《群芳谱》中位列花王,而袁枚却赋予苔藓"也学牡丹开"的主体意识,此乃对李渔《闲情偶寄》"草木之生,各具性情"说的诗性演绎。

考袁枚《随园诗话》有云:"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此诗正体现其"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的创作观。苔花之"学",非形貌之摹拟,乃生命意志之共鸣。钱谦益《列朝诗集》评点咏物诗时强调"物各自然",袁枚更进一步,在物性中发现主体精神。清代朴学家戴震"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于此诗中获得审美呈现。

当代传播中"平凡人奋斗"的解读,实与袁枚"性灵说"存在深层契合。袁枚主张"作诗不可无我",苔花意象恰是其文学主体性的投射。若参照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之论,则此诗已将物象(苔)、心象(自强)、道象(生生之理)熔铸为一。

要之,此诗之妙不在训诂字句,而在其以微观物象通达天地大观。袁枚通过苔花的生命叙事,既完成了对传统咏物范式的超越,又为性灵诗学提供了经典注本。其价值不仅在于励志功能,更在于揭示了中国美学中"小中见大"的观物方式,此即叶燮《原诗》所谓"幽渺以为理"的艺术至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