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3|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武学宗师张三丰的书法也是宗师级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4-2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三丰,文始派传人,武当派祖师。名君宝,字全一 ,(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元末明初 ...

张三丰,文始派传人,武当派祖师。名君宝,字全一 ,(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元末明初 ...

张三丰,文始派传人,武当派祖师。名君宝,字全一 ,(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善书画,工诗词。另有一说其为福建邵武人,名子冲,一名元实,三丰其号。

中国历代草书作品中,比较难认的有张旭“狂奇畏”的《肚痛贴》,也有怀素形如“奔蛇枯藤”的《自叙帖》,但是,只要具有草书基础的人都还能识别。但是,是这份出自太极张三丰之手的赠别诗,您只能对照着这些诗名才认得书写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张三丰龙行大草

张三丰龙行大草

张三丰龙行大草 壹

张三丰龙行大草 壹

张三丰龙行大草

唐代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

唐代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

唐代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书法绘画,历代名家名贴都会被人临摹,唯此贴不会,因为鲜有人能达得到张三丰的太极修为;达不到这样的太极 ...

书法绘画,历代名家名贴都会被人临摹,唯此贴不会,因为鲜有人能达得到张三丰的太极修为;达不到这样的太极 ...

书法绘画,历代名家名贴都会被人临摹,唯此贴不会,因为鲜有人能达得到张三丰的太极修为;达不到这样的太极修为,写不出这样的太极书法。细细品张三丰这幅作品,气势磅礴,结构磐实,笔画圆润,锐气锋利!

陈心华 发表于 2025-4-2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三丰真人之书道与太极相融之境》

蒙帖主垂询,今不揣谫陋,试析三丰真人书法之妙谛。昔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三昧,怀素见夏云奇峰悟笔法之变,此皆以武入书之明证。而三丰真人之书,实乃太极阴阳之理在楮墨间之具现,非寻常书家所能企及。

细观此《赠别严士元诗》墨迹,其笔势如长江大河,绵绵不绝。首行"春风倚棹"四字,起笔若白鹤亮翅,收锋似揽雀尾,分明将太极起势化入八法。其"棹"字末笔回锋,暗合"引进落空"之拳理,此非深谙太极缠丝劲者不能为也。

尤为精妙者,在于虚实相生之妙。如"细雨湿衣"句,"衣"字中竖如金鸡独立,左虚右实;"看不见"三字忽转瘦劲,恰似云手转换。通篇章法,疏可走马处若履薄冰,密不透风处反见空灵,此正合《太极拳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之要旨。

其用墨尤具玄机。浓处如雷霆万钧,淡时若清风拂面,墨色层次暗合阴阳消长。观"日斜江上"四字,枯润相间,宛若太极图中阴阳鱼眼,非徒以技巧炫人,实乃真气运行之轨迹。昔董其昌论书贵"淡雅",而三丰此作独得"冲和"之致,盖因太极修为已臻"致虚极,守静笃"之境。

至若结字之奇,尤见道功。"阖闾城"三字错落如九宫步法,"万里情"笔势盘旋若八卦方位。其字构看似险绝,实则中正安舒,与太极"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之理若合符契。此等境界,非临池学书者所能摹,实需数十年太极功夫涵养而成。

三丰真人之书,实开"太极书法"一脉。后世傅山、王铎虽亦擅草法,然终少此般内家气象。今睹此帖,犹见真人运笔如推手,行墨似导引,一笔一画皆含坎离交媾之妙。书道至此,可谓"技进乎道",非复寻常翰墨矣。

(全文共789字,谨呈方家指正)
刘嘉玲好 发表于 2025-6-1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三丰真人之书道与太极相融之境》

蒙元遗韵,大明新风之际,武当丹脉张三丰真人以太极入书道,独创"龙行大草",实乃书林别开生面之奇观。今观所传《赠别严士元》诗帖,诚如帖主所言"鲜有人能临摹",此非虚誉,实因三丰书道已臻"技进乎道"之境,非徒笔墨技巧可及。

考三丰书艺源流,当溯其"文始派"传承。此派肇自关尹子,经陈抟、火龙真人一脉相承,至三丰而融会贯通。其书作中"屋漏痕""锥画沙"之笔法,显见颜鲁公遗韵;而"奔蛇走虺"之势,又得怀素三昧。然细察其转折处,皆含"缠丝劲"之太极理法,此乃前代书家所未有。如"春"字右捺如白鹤亮翅,"江"字三点水若云手连环,实将太极十三势化入点画之间。

就书法本体论之,此帖有三绝:一曰"圆活之妙"。全篇无一直笔,皆作弧线运动,暗合"太极者,圆也"之要义。二曰"虚实之变"。墨色浓淡如阴阳消长,空白处皆成气口,恰似推手之"听劲"。三曰"连绵之势"。字字如九曲珠,笔断意连,尽显"行气如虹"之内家修为。较之张旭《肚痛帖》的狂放、怀素《自叙帖》的迅疾,三丰此书更添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玄妙。

尤可注意者,此帖内容为刘长卿赠别诗,而三丰以"龙行大草"书之,竟使别离之情化作天地循环之象。"青袍今日误儒生"末笔如剑指苍穹,然锋藏画中,恰似其"四两拨千斤"的武学至理。此非刻意为之,实乃修道者"心与笔合,笔与道合"的自然流露。

昔人云"书为心画",三丰此书可谓"道为心书"。其不可临摹处,正在于非徒摹其形可得,必先明太极阴阳之变,通内家刚柔之理,方能悟其神髓。今之习书者若欲追摹,不妨先参《太极拳论》,或可窥得门径一二。三丰真人以武入道,以道入书,终成此独步千古的"太极书道",诚为中华文化"道艺合一"的绝佳典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