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养专家洪兰教授说:在多元化的社会,行行出状元,能力比学历来得重要多了。要让孩子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不畏挫折的决心,关键就在于孩子的自信心,而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其实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 |' g- g% A( l2 E1 [2 ]) o 在传统社会,“不打不成器”被许多台湾家长奉为育儿座右铭;随着少子化社会的来临,现代父母对孩子又呵护过度,往往变成了所谓的“直升机父母”。以打骂为主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孩子的自我形象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呵护过度,凡事赞美,却又让孩子缺乏抗压性,变成了容易受伤的“草莓族”。) `- _1 a; I1 C, M/ _
Part 1理论篇7 j! F, n; g9 V5 @' L& q/ \
培养自信孩子的秘诀: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 E% {$ }2 |( f6 u 潜移默化的漫长历程
& J# _$ ^3 x: y1 H 自信心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历程,但要培养自觉有能力接受挑战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重复练习、实作的机会。台湾婴幼儿教保学会理事长刘冷琴表示,有些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例如不需要特别训练,孩子自然就能学会翻身、爬行、走路、利用双手吃饭……。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尝到了失败以及成功的果实?6 h' v1 X9 n! `6 U( s
教养新知# P% K6 `2 m. s. B# D
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指出,当孩子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时,孩子更能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对自我的评价比起父母亲凡事赞美的效果要高出许多。1 M6 i8 {1 \' I& a$ N# m
现代孩子从小缺乏学习机会
) F6 N0 C6 o/ ]3 H3 x. u* Z 刘冷琴理事长指出,许多父母总会认为,0~1岁的宝宝什么都不懂,于是习惯性的从小帮孩子处理生活的大小事,等到(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懂事之后,才需要开始教育。有些父母则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应该具备自理的能力,却忽略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孩子充分学习的机会,反而让孩子不敢尝试,害怕失败。. Z4 M2 U' u% N- b, [
教养新知
3 y. m( i: D5 V 2008年5月号《Parents》杂志一篇《培养自信孩子的秘密》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亲子教养新观点:现代父母应该少说话,让孩子多做事。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孩子都是透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学习的,因此,与其做个碎碎念不停的父母,使孩子感到厌烦,还不如以身作则,做孩子人生中最好的学习榜样。
. l$ u; ]% |7 [, g5 D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做看2 }. O7 H/ w# c, Z5 G+ M
所谓的自信心,指的是当孩子在生理上已经发展成熟而能够行使某些能力时,孩子不仅具备了该阶段应有的能力,并且自我感觉有这项能力去完成所托付的任务。刘冷琴理事长表示,举例说,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具备了“觅乳反射”的能力,能够让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找到母亲的乳房,并且奋力的吸吮到乳汁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x8 o$ ^2 ^3 Z) o' E' |& Z
教养新知9 B. e/ v. `( r
刘冷琴理事长提醒父母,想要培养充满自信的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做看,在实作中建构孩子解决事情的能力。( P4 O% T& a3 O
Part 2实战篇
/ c: h; L) R, B0 K 0~1岁,配合宝宝的发展阶段,5大阶段性实用技巧一一道来。, ]. z8 F) a5 E5 J. X- A6 `5 N
Step 1
M4 d0 ~. ]! M+ O4 T9 c 新生儿时期~喂食第一口
7 {7 ~7 \; d: s7 g 研究发现,从出生起就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到母亲的乳房,使尽力气喝到母乳的孩子,比起由大人直接将乳头或奶嘴塞到嘴里的宝宝,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更有自信。刘冷琴理事长解释说,这是因为前者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去达成任务,而后者则不需要耗费任何力气,就能够品尝到甜美的果实,反而渐渐的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即使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琐事,也没有信心完成,变成了自信心低落的孩子。
6 P# I; r% J2 A0 R Tips
# z0 h ^, _2 T3 Q. U 建议想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新手妈妈,在开始哺乳时就得记得要让宝宝自己去寻找到乳房,而避免使用相对而言喂食比较方便、容易吸吮的人工奶嘴。4 ]: A3 K8 G" r2 o0 B2 \8 l E) L) w0 g
Step 23 T3 N. x' D4 W" C3 a( N6 a. c
坐月子期间~依附情感的建立
. f7 w5 N2 D- F 当孩子离开了母亲温暖的子宫,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之后,最容易感到孤单、无助。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刘冷琴理事长说,满月前只要宝宝哭了,父母应该立刻响应,因为这是帮助宝宝建立依附情感的关键时刻,当宝宝发现自己发出的讯息(哭)是会被接受的(父母的响应),在潜意识当中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基本的信赖感,未来成长才会更有自信并且愿意表现/表达自己。
6 X0 z! o0 d5 C7 c) \' y0 ^ Tips
1 ?; S0 d& a+ m4 S 初生宝宝的哭其实透露了许多讯息: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想睡觉等。新手妈妈也要对自己有信心,经过与孩子的亲密相处,就能分辨出孩子的哭声,满足孩子的需求。
% I" k9 k+ {" R6 s, \ Step 37 ~2 i# e1 a: q, w t, z
4至6个月大~模仿宝宝的声音# U" }% ^: ]0 F$ ^8 i& {7 Z( h' N
大约到5个月大,宝宝开始对父母的声音有愉悦的反应,会发出咿咿喔喔的声音,并且开始发展出手眼协调的能力。刘冷琴理事长表示,这个时期,父母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当宝宝听到了父母发出的声音,会从中创造出新的声音,而当宝宝能够发出新的声音,会让宝宝对自我能力感到惊奇,也更愿意不断的尝试与学习。$ {5 G- v: B' x
Tips
0 W7 C" d5 y2 S4 @. o7 J6 k 满6个月大的宝宝,其听力与大人相同,这时期宝宝的活动力也越来越好,建议在日常照护中可以多与宝宝互动,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z% {7 o4 x& G7 R3 |
Step 4
B* ?% t3 g. L. R7 S% U 7至9个月大~让宝宝自己吃东西1 s! v, g( {8 a4 f! Z
当宝宝进入吃副食品的阶段,并且随着手眼协调的能力越来越好,而开始想要自己拿东西吃的时候,父母亲就应该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学习吃东西。刘冷琴理事长说,大多数父母都会担心宝宝自己吃得慢、吃得很脏,往往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各项能力的养成,是不断重复练习的结果,缺乏学习机会的孩子,会以为自己就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不敢自己动手做。
4 h2 b o5 [1 f4 _$ z: I; Q Tips
6 f4 v, d6 M- X0 l 建议父母为宝宝准备专属的餐具,并将食物处理得适合该阶段的孩子进食,放一些在孩子的餐盘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即使宝宝吃得很脏也应避免责骂,反而应该鼓励宝宝,透过每天不断的练习,父母亲会发现即使才刚满1岁的宝宝也能够学会自己进食。
2 B3 t% t3 ^1 n* I# U5 Z1 I Step 53 Z( {- H8 b' P! _2 `' d
10个月至1岁~赞美贵在具体3 S' q! H* ^5 D* S
随着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开始学会翻身、爬行、站立到走路,现代父母总是习惯性的给予赞美与鼓励,刘冷琴理事长说,凡事赞美并不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反而可能培养了自负、眼高手低,或是没有赞美就不愿意自己动手做的孩子。记住,孩子可能将赞美变成了一种习惯,因此,刘冷琴理事长强调,赞美要贵在具体,不要超乎事实。; Y- L7 r5 y, D6 a2 y
Tips; F. h9 o- r: O8 E( G6 @, {
举例来说,常常听到大人对孩子说:你好棒喔!刘冷琴理事长表示,孩子并不会明白“好棒”的意思,与其用孩子无法理解的形容词,不如直接针对孩子的努力称赞来得有效。例如,当孩子自己吃完餐盘里的食物时,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自己把饭吃完了喔!明天要继续努力,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 J# u4 w n7 ?5 Z2 z% F8 y# J Part 3叮咛篇
' c! ?6 w8 w9 ~) Z* e" U! k; @ 孩子的自我意识抬头,正是自信心最容易被破坏的时期。
7 Y1 Z7 q7 }9 g# o6 } c Point 1
3 F5 y, u1 a, H2 E+ S1 Q: o 1岁大以后~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
! L4 i% V! R" J9 S; _' ?9 [+ W# S; g 孩子终将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亲必须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而不是帮孩子做决定。刘冷琴理事长表示,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自我意识,开始会想要自己做决定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大人说东,他偏要往西。
9 z8 A) ~: Y% T6 r' t& E5 Q 在这段时期,孩子的自信心最容易被破坏,因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可能因此缺乏耐心而责骂孩子。
' j/ b' W+ d/ Z. D Tips* u/ [( Q. H3 @6 i
父母可以利用“说反话、设圈套”的技巧,例如想要孩子往东,就故意说要孩子往西。并且给孩子两个选项,一个是孩子会选择的(同时也是成人希望孩子做的),另一个则是孩子不会选择的,一方面让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一方面又能达到教养的目的。
! n/ \5 _$ K4 X4 ^% l Point 2
4 e+ e7 |3 b( a) Y 排便学习~配合孩子的生理发展步调5 G& Z! M$ Z7 l, W# x
刘冷琴理事长表示,人类天生就具备了某些能力,但是这些能力的发展必须配合生理发展的步调。她举例说,想要给学步儿进行排便学习时,应该确保孩子的括约肌已经发育成熟之后再开始,而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尽相同。
+ A% _/ C2 t9 P& O5 P4 ? 她说,当括约肌发育成熟之后,孩子才有能力控制便便或尿尿,在孩子的生理发展还不成熟时,就以外力、强迫或恐吓的方式要求孩子学会上厕所,反而可能培养出具有“肛门性格”的孩子:个性孤僻、固执、吝啬,甚至只要遭受到压力就会频尿,容易紧张。- J- p; B# A$ Q, T) l* H2 T" m! `
Tips
; O$ z7 V; ]) q3 G 建议父母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例如新生儿时期开始借由勤于更换尿布,让小屁屁随时保持干爽,从而让宝宝了解干、湿的感觉。随着宝宝长大开始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时,可以试着让宝宝和父亲或母亲一起上厕所,慢慢的让宝宝自己决定何时该与尿布诀别。' m% O# V$ }- x5 a
Point 3
) _) y6 O0 Z6 E- X$ f& r! [$ g 培养专注力~给孩子时间慢慢来
/ k7 o: i$ c& R+ |2 |5 y 刘冷琴理事长指出,常见有些孩子缺乏专注力,在处理事情时很容易生气,而且无法将事情处理完毕。她说,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形时,应留意是否每次孩子在进行某些事情(游戏)时常常被打断?
4 m! Z6 O$ B2 u9 Y 例如就寝时间到了,而孩子还在玩玩具,父母可能会要求孩子不可以再玩;当吃饭时间到了,孩子正在看书,父母可能会要求孩子先吃饭……,玩耍是孩子的生活重心,也是孩子学习的必经之路,一个做事(玩耍)常常被中断的孩子,就容易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发脾气(因为被中断),并且缺乏自信(因为从没把事情做完),变成了拥有“挫折症候群”的小孩。# i ^8 s; V/ j* T# c9 w
Tips$ I$ O( y- \" ~
建议父母亲,让孩子把当下的事情完成之后再进行另一件事情,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能够让孩子对自我更有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