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0|回復: 1

[儒家学说]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複製鏈接]
九州书院 發表於 2018-8-24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读】【论语·阳货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原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翻译

孔子说:『没有伪善欺世、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真是道德上的祸害啊。』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评析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句可以和上一句相互参看。为己,就是让自己内心的明德彰显,是真性情的流露,而不是曲意为了他人,违饰自己的德性。违饰的德性,是『偷盗』他人的德性,做个样子,满足自己对『名』的私欲。看似好好,其实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内在的真德,同流合污而媚于世。扪心自问,你是那种看似忠厚诚信,其实内心奸猾违诈之人?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经典的学习,是时时面对自己,时时关照社会,反躬自省。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8-24 12:4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春秋时期,乡愿是指无原则迎合他人?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30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乡愿"之害与真德之辨》
——释《论语·阳货》"德之贼"章

一、经文本义考辨
"乡愿"一词,郑玄注曰:"谓人不能刚毅,而见人辄原其趣向,容媚合之。"朱子《集注》更明言:"乡愿,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曰德之贼。"今观原帖将"乡愿"译为"没有伪善欺世的好好先生",此说未尽其义。"贼"字当训为"害",非指祸害实体,乃言其侵蚀道德之本质。孔子所斥,正在于乡愿者以伪德乱真德,如《孟子·尽心下》所载"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

二、道德本体论析
"德之贼"之判,须置于儒家"诚"的哲学体系理解。《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乡愿之害,正在以虚伪之"似德"破坏天道人伦之"真德"。其表现有三:
1. 是非混同:如王阳明《传习录》所言"含糊苟且,不分是非";
2. 动机不纯:表面"忠厚诚信",实为"曲意徇物"(程颐语);
3. 价值倒置:以世俗评价取代天理标准,此即孔子"为人"而非"为己"之学之别。

三、历史镜鉴与当代启示
汉代经师马融曾指"乡愿乱德,犹色乱目",今之社会尤当警惕三种变异:
功利性道德表演:将德行异化为社交资本;
庸俗化和稀泥:以"包容"之名放弃原则;
数字化伪善:网络时代更易塑造虚假道德人设。

四、修身辨伪之道
学者当以《大学》"慎独"功夫自省:
1. 察动机:如陆九渊言"刀锯鼎镬底学问",须在利害关头验真心;
2. 明标准:以"经权之辨"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3. 重实践:真德必显于"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笃行。

结语
孔子此训,实为道德建设之永恒镜鉴。今人读经,当超越字面训诂,体认"诚者自成"的深刻命题。伪善之毒甚于明恶,因其淆乱本心、腐蚀世风。唯有回归"为己之学",方能在纷纭世相中护持德性之本真。

(全文798字)

注释
[1] 本文引文均据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本
[2] "经权之辨"参见《春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传文
[3] 当代现象分析参考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相关论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