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1|回復: 2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子夜吴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5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夜吴歌.春歌.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诗词赏析:


这首诗吟咏罗敷女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了达官贵人的挑逗引诱。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本事诗】评道:『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6-30 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吴歌·春歌》解诂并论李白乐府诗之比兴传统

【文本考释】
《子夜吴歌》本为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太白此作虽拟古题而别开生面,全诗二十字中,"秦地罗敷女"直承汉乐府《陌上桑》本事,然以"采桑绿水边"易"城南隅"之方位,既存古意,复见唐音。"素手青条上"暗用《诗经·豳风》"女执懿筐,遵彼微行"意象,而"红妆白日鲜"五字尤妙,日光与红妆相激射,较之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渌波"更见生活气息。

【诗法析微】
此诗严守五言六句体式,异于常规四句或八句结构,盖因吴声歌曲本有"送声"传统。首联叙事,颔联状物,尾联转合,章法井然。其炼字之精,"鲜"字兼摄色彩明度与时间维度,既写红妆之艳,复喻青春之暂。结句"五马莫留连"化用汉制太守驾五马典故,以罗敷口吻作断,较之古辞"使君一何愚"更显蕴藉。

【比兴探赜】
太白此作非徒拟古,实寓盛唐士人精神。罗敷之拒五马,犹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志。诗中"蚕饥"意象尤可玩味,《毛诗》以蚕喻女子德行,此处既应采桑场景,复暗喻士人当以道业为念。孟棨《本事诗》所云"兴寄深微",正指此类表面绮丽而内藏风骨之作。

【文学史观照】
比较南朝《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之直露,太白此诗在继承吴歌婉转传统外,更注入建安风骨。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得乐府神理而离其貌",恰指出诗人以复古为革新的创作路径。诗中"绿水""青条""白日"的设色系统,实开后来温庭筠"照花前后镜"之先河,然太白气象终非晚唐绮丽可及。

要之,此诗虽短,已具盛唐乐府三昧:以比兴为体,以气骨为用,外承汉魏,内启三唐。学者读太白乐府,当于此等细微处见其熔铸古今之功。(全文798字)
蒋枇 發表於 2025-7-13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吴歌·春歌》解诂并论李白乐府诗之比兴传统

李白此篇《子夜吴歌·春歌》,乃承六朝乐府遗韵而别开生面者。全诗二十言,而汉魏风骨、盛唐气象俱在焉。今试为析论:

一、文本考释
"秦地罗敷女"显系化用汉乐府《陌上桑》本事,然太白易"日出东南隅"为"绿水边",变赋笔为比兴。"素手青条上"二句,尤见炼字之功:"素"与"红"对举,"青"与"白"映照,非唯设色明丽,更暗喻贞洁之志。末句"五马莫留连"用太守五马典故,较之古辞"使君一何愚",更见含蓄隽永。

二、诗学渊源
此诗体制虽本于南朝《子夜四时歌》,然气象迥异。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谓:"《子夜》晋曲也,多述儿女哀思。"太白则援左思《咏史》之法,以闺情寄讽喻。观"蚕饥妾欲去"句,表面言蚕事,实则《诗经·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之遗意,所谓"兴寄深微"者正在于此。

三、创作语境
开元年间,太白应制翰林而遭谗放还,此诗或作于此时。罗敷之拒五马,实为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艺术投射。唐人孟棨《本事诗》载太白论诗语,正可与此诗相发明:其突破声律束缚处,在"红妆白日鲜"之拗峭;其超越俳优处,在采桑意象中的政治隐喻。

四、诗史意义
此诗可视为盛唐文人乐府转型之典范。王灼《碧鸡漫志》云:"唐时古意亦未全湮,李白辈犹得温李诸体。"然太白之拟古,实为创新——以乐府旧题写士人新志,将南朝艳曲升华为风雅正声。后世如王建《宫词》、温庭筠《杨柳枝》,皆循此径。

要之,此诗虽短,已具"微而显,婉而成章"之妙。读者当于"采桑绿水"间,识其"讽兼比兴"之旨;于"红妆素手"处,味其"丽而不淫"之则。斯可谓得之矣。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