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8|回復: 0

[易學] 〖易〗,源于『赐予』吗?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9-17 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要准确地解读〖周易〗书名的名义,必须从『易』的本义入手。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认为:易,『甲骨文作为动词有两种意义,其中之一是用作「赐予」之赐,和金文的易用作锡(即赏赐之赐)同』。『易』除单用外,还可与其他单音词组成复合词,据郭小武统计,在近三百条用到『易』字的卜辞中,『易日』一词占了二百四十余条。饶宗颐〖通考〗:『按「易日」为「锡日」,谓「天雨求赐日也」。』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易日』条:『易即赐。天气阴沉、晦暗,商代人希望上帝能把太阳赏赐给人间,所以叫做赐日。』

不仅甲骨文的『易』主要用为『祈求、恩赐』义,金文也是如此。张振林〖金文『易』义商兑〗归纳其用例,共有『赏赐、受赐、祈求、容易』四种意义,主要用为『赏赐、赐予』义,而这四种意义实际上存在着源流关系。

因为『易』有『祈求、恩赐』之义,由『易』另加偏旁孳乳出『锡、赐』等字也是合乎情理的。又因为『赐予』和『受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原有的事物数量自然都有所变化消长。〖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韩康伯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所以『易』又有了『赐予、交易、变易』等义;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自己原来拥有的东西自然减少了,于是,『易』又引申出『简易』之义,再引申为『容易、轻易』等义。只要抓住了『祈求、恩赐』这一本义,许多引申义、孳乳字都可以『纲举目张』。

既然『易』的本义是『祈求、赐予』,那么,占卜的目的是什么?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总论·论『周』、『易』二字本诂〗云:『吴(汝纶)先生(〖易说〗)曰:易者,占卜之名。〖(礼记·)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记·大宛传〗:「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释之,皆非。愚案:〖史记·礼书〗云「能虑勿易」,亦以「易」为「占」。「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这才道出了个中真谛。

『易』的本义是『祈求、赐予』,占卜的目的也是『祈求赐予』,书名为〖〗,即有『占卜求赐』之意。这才合乎〖〗为『古代卜筮之书』的定性。要而言之,『易』者何?『祈求、赐予』也;占卜者何?『祈求赐予』也,书名为〖〗者何?『求赐』之书也!(任继昉)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8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名义考辨:从“赐予”到“占卜”的语义流变》

关于《周易》名义的讨论,学界历来聚讼纷纭。今观帖中所论“易”字本义,实涉及文字学、训诂学与易学三重维度,需作系统辨析。

一、甲骨金文中的“易”字本相
甲骨文“易”字确多作“赐予”解,此乃文字学界共识。赵诚先生所举“易日”用例,实为殷人祭祀文化的语言遗存。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易”字象器皿倾注之形(𠃓),其造字本义当为“转授”,与“赐”构成同源分化关系。金文中“易”字承袭此义,如《大盂鼎》“易(赐)汝鬯卣”即是明证。张振林先生归纳的四义中,“赏赐”确为原始义项,然“祈求”当属语境引申义,非字根本义。

二、语义引申的内在逻辑
由“赐予”衍生“变易”之义,符合汉语词义引申规律。《系辞》所谓“生生之谓易”,实为哲学层面的二次阐释。考诸先秦文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可见“易”作为占书名已固定使用。此引申路径当为:赐予(物质转移)→交易(双向转移)→变易(状态转移)→占卜(信息转移),呈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演进。

三、占卜名义的训诂确证
尚秉和先生引吴汝纶说以“易”为占卜专名,确有文献支撑。《周礼·春官》载“太卜掌三易之法”,郑玄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此说与《礼记·祭义》《史记》诸例形成互证。值得注意的是,“易”作为占卜术语,可能源于蓍草占筮时的“更易”动作(《说文》:“易,蜥易……象形”段注谓“上象首,下象四足”),与甲骨文“赐予”义实为同形异源。

四、“周易”名义的完整诠释
综合诸说,“周易”名义当分两层:
1. 文字层面:“周”为代称,“易”承占卜古义;
2. 哲学层面:“易”涵三义(变易、不易、简易)乃后起阐释。
《周易正义》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此正体现从具体占卜行为到抽象哲学概念的升华过程。

结语:
“易”字语义演变恰似其自身哲学精神的体现——从具体的祭祀占卜(赐日祈年),到抽象的阴阳变易(《系辞》),完成了由巫到史、由术到道的文化跃迁。解“易”名义,当知文字训诂为基,哲学发展为翼,二者不可偏废。今之学者,既需正视甲骨金文的实证材料,亦当把握《易传》的义理升华,方得“易”字真谛。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6-22 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名义考:从"赐予"到"占卜"的本义探赜》

关于"易"字本义的讨论,学界历来聚讼纷纭。今观甲骨金文之证,可确知"易"字本义当以"赐予"为宗,而后世所谓"三易"之说(简易、变易、不易),实为引申之义。今试为条辨如次:

一、文字训诂之本
甲骨文"易"字作双手捧器倾注之形(𠄏),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所论极是。考卜辞"易日"用例,确为祭者祈求上天赐还晴日之意。饶宗颐先生释为"锡日",正得古意。金文中"易"作赏赐之用者,如《大盂鼎》"易汝鬯一卣"、《毛公鼎》"易兹弁"等,皆承此义。张振林所归纳四义中,"赏赐"实为根本,余者皆由此生发。

二、语义引申之迹
由"赐予"之本义,自然衍生出"交易"(《周礼》"以量度成贾而征儥"郑注:"儥,易也")、"变易"(《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诸义。盖赐受之间,物主更迭,状态迁改,此韩康伯注"阴阳转易"之所本。至若"简易"之义,实由交易过程的化繁为简而来,非其本初。尚秉和引吴汝纶说,力证"易"本为占卜之名,实为卓见。《周礼·春官》载太卜掌"三易"之法,正存古制遗意。

三、经学名义之正
《周易》之得名,当溯其本源。《说文》训"易"为"蜥易",乃后起附会之说。今观《祭义》"易抱龟"、《大宛传》"发书易"等文献,足证"易"为占卜专称。所谓"周"者,郑玄"周普"之说虽通,然孔颖达"代名"之解更为直截。要之,《周易》本义当为"周代占卜之书",后儒以哲理释之,乃属"取用"层面,未可混同本诂。

四、学术方法之辨
近人释"易",多从《易纬》"三义说"立论,此实倒果为因。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训诂之旨,本于声音。"今以甲骨金文为据,辅以经传异文(如"易"与"赐"通假),参以制度考辨(占卜职官),方得正解。若径以战国后哲理反推字义,犹缘木求鱼也。

结语:
"易"字演变,由具象之赐予,渐为抽象之占卜,终成哲理之总名。此正可见中国文字"由用生义"之特质。然学者当知"三易"之说虽精,究非本义;占卜虽近,犹非初诂。惟立基甲骨金文,参稽礼制,方能得其真诠。至若《周易》哲学体系之建构,则是先民智慧之升华,又当别论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