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1|回復: 0

[儒家文化] 何为『思无邪』?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8-25 22: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是〖诗经〗,就是后来由毛亨作传的〖毛诗〗,古时通常只称为〖诗〗。〖诗经〗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有六篇只有篇目而无诗辞,实际上是三百零五篇。在〖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此处诗三百,也就是取整数而言。

〖汉书·艺文志〗上也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在古代有专门采集诗的官员,为什么要采集诗呢?因为君王用诗来观察社会风气,知道自己时政的得失,而且来考察纠正自己的过失,这就是诗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一言』就是一句,『蔽』字在古代注解有不同的解释:包咸注说,『蔽』犹『当』也;郑玄注,『一言以塞之』,这个『塞』就是回答的意思;韩愈〖论语笔解〗是讲『蔽』犹『断』也;朱熹〖论语集注〗讲,『蔽』犹『盖』也。为了容易理解,这一个『蔽』可以作概括讲,就是总括的意思。

三百篇的要义,可以总括在一句诗里,这一句诗就是『思无邪』。『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篇中的一句诗,孔子引用它总括了三百篇诗的意义。

关于『思无邪』这一句话,也有不同的理解。

刘宝楠先生在〖论语正义〗里,引用〖说文解字〗的解释:『思,容也』,思就是容的意思。后面接着解释说:『言心有所念,能容之也』,就是心里有了一个念头,能容纳这个念头,就叫思。接着他又引用顾宪成对诗的定义,解释说『诗者,思也』,诗就是思,思又是什么呢?后面接着解释说『发虑在心,而形之于言』,就是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思虑,产生了一个念头,用言语来表达就是诗。『思无邪』,按照这种解释的话,就是你的思想、念头,没有邪曲不正的地方。

另一种解释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论语讲要〗中引用程树德先生〖论语集释〗中的解释,认为『思无邪』的『思』,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什么是无邪呢?他又引用了郑浩〖论语集注述要〗,考据〖诗经·国风·邶国·北风篇〗里的一句诗『其虚其邪』,考据结果认为『邪』和『虚』,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所以『思无邪』就是无虚的意思。

因此,『思无邪』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三百篇的本意都是真情流露,无邪就是真情流露,这种讲法也很好。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上,这个诗进一步阐发为:『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凡是〖诗经〗上的章句,善的能感动触发人的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这个创也就是惩戒的意思。恶的可以惩戒人放纵的心志,使人的性情回归于正,而没有邪曲不正的地方,这就是诗的作用。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坚强 發表於 2025-4-26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思無邪」之精義與詩教本懷》

「思無邪」一語,出自《詩經·魯頌·駉》,孔子以之總攝三百篇大義,實為儒家詩教之樞紐。歷代注疏對此三字之詮解各有側重,然其核心要義,皆指向詩道與人心的雙重淨化。今試從訓詁、經義、教化三層闡發其旨。

一、訓詁之辨:從「思」字本源探義
許慎《說文》釋「思」為「容」,段玉裁注曰:「容者,盛也。凡心所能包絡者謂之思。」此解揭示「思」乃心念之容器,故「思無邪」當謂心之所容皆歸於正。鄭玄以「塞」釋「蔽」,朱熹以「蓋」解之,皆強調此語對《詩》旨的統攝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駉》篇原句「思無疆」「思無期」「思無斁」與「思無邪」並列,此處「思」作發語辭解亦通。程樹德引《北風》「其虛其邪」考證「邪」通「徐」,謂舒緩真實之態,則「無邪」可解作「不虛偽」。二說看似相異,實則殊途同歸:前者重主體心性之純粹,後者重詩歌情感之真摯。

二、經義之體:詩教的中和之道
孔子刪《詩》定《禮》,其標準在「可施於禮義」。《史記》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正是以樂教調和詩情。蓋《詩》中固有「鄭衛之音」,然孔子謂「《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即「無邪」之實踐——情感發而皆中節,雖涉男女怨刺而不失性情之正。劉寶楠引顧憲成「發慮在心而形於言」之說,正合《毛詩序》「發乎情,止乎禮義」之旨。故「思無邪」非謂詩中無邪僻之事,而在讀者能以中和之心體察,使「溫柔敦厚」之詩教成化民成俗之具。

三、教化之用:真性情與道德實踐
朱熹《集注》點明:「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此語深得聖人引《詩》立教之微意。觀《論語》載子夏問「巧笑倩兮」,孔子以「繪事後素」啟之,可見「無邪」之思必落實在道德自覺。李炳南謂「真情流露」即無邪,尤重詩歌「興觀群怨」功能中蘊含的倫理向度。故「思無邪」既是創作論(詩人性情之真),亦是接受論(讀者涵養之正),終極指向《大學》「誠意正心」之學。

結語
「思無邪」三字,上承周公制禮作樂之精神,下開宋儒「存天理去人欲」之先聲。其義兼攝真與善、情與禮、個體與群體,構建了中國詩學「即審美即教化」的獨特傳統。今日重釋此語,當知詩之為用,終在使人於吟詠之間,復歸本心之明淨。此乃孔子「一言以蔽之」的深遠寄寓,亦為中華文化「詩言志」傳統的核心價值所在。

(全文計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