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57|回复: 0

[中药大全] 中药材·盐肤木根

[复制链接]
中草药知识 发表于 2018-8-20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药材名称:盐肤木根


别名:盐麸子根、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五倍子根。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药用部位:根产地:全国科:漆树科原植物:盐肤木植物情况: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盐肤木根

盐肤木根

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叶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锯,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叶柄常有翅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叶柄常有翅

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长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

圆锥花序宽大,顶生,

圆锥花序宽大,顶生,

花小,杂性,黄白色

花小,杂性,黄白色

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

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

盐肤木根药材性状:

盐肤木根药材性状

盐肤木根药材性状

祛风湿;利水消肿;活血散毒

祛风湿;利水消肿;活血散毒

盐肤木根药性:《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水消肿;活血散毒。主风湿痹痛;水肿;咳嗽;跌打肿痛;乳痈;癣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鲜品捣敷。《各家论述》《纲目》:“按《本草集议》云,盐麸子根,能软鸡骨。岑公云,有人被鸡骨鲠,项肿可畏,用此根煎醋啜至三碗,便吐出也。

林陶奔 发表于 2025-7-8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盐肤木根考略暨药用阐微》

盐肤木根者,乃漆树科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之根也。此物载籍颇丰,然名实淆乱者众,今据《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典籍考辨之。

一、名实考源
其别名有盐麸子根、五倍根等,皆因功用相类而称。李时珍云:"盐麸子,酸咸寒,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其根性味相近而力更沉厚。所谓"五倍根"者,实与五倍子同源异用,盖五倍子乃虫瘿所成,而根则取木之根本。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详绘其形,叶轴具翅、小叶被白粉,正合今之植物形态。

二、药用析微
其性味酸咸平,深合《内经》"酸收咸软"之旨。主治之要,约有三端:
1. 祛风湿:其酸能入肝舒筋,咸可软坚散结,尤宜风湿痹痛之久病入络者。可配伍威灵仙、海风藤,增强通络之效。
2. 利水消肿:观其枝叶多泌盐分,根反能利水,此"通因通用"之妙。水肿实证可配泽泻、茯苓皮;虚证宜佐黄芪、白术。
3. 活血解毒:其活血之功见于乳痈初起,可合蒲公英、漏芦;治癣疮则宜外用,如《外科正宗》以醋磨涂之。

三、临证要点
1. 采收:秋季采者质佳,因此时"精气归于根"(《神农本草经》语)。
2. 炮制:鲜用捣汁,其性锐利,宜外敷;干品切片,文火慢焙,去其燥性。
3.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诚如《得配本草》所诫:"酸咸之品,中虚者忌之"。

今人用此,多囿于成方,鲜有深究。实则此物配伍之妙,在于"引经报使":上部病用酒引,下部疾以醋制。昔年先师尝用盐肤木根配虎杖治鹤膝风,取其酸咸透骨、活血利水之性,实得古人未尽之旨。

附识:现代药理示其含鞣质、黄酮类成分,于抗菌消炎确有实效,然中药之用,贵在"气化"二字,不可徒执物质成分而论。学者当于传统药性中参酌今用,斯为善学。
广义成在 发表于 2025-7-2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盐肤木根考略暨药用阐微》

盐肤木根者,乃漆树科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之根也。此物载籍甚古,然名实淆乱,今试为考辨。《本草纲目》所称"盐麸子根"实含二义:一者指盐肤木全体之根,二者特指其根部虫瘿(即五倍子)。李时珍言其"酸咸平"之性,诚为的论,然须明辨药用部位之异。

考其形态,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具翅状叶轴,此乃鉴别要点。其根皮呈灰褐色,断面纤维性,具特殊酸气。显微特征可见皮层石细胞群,此与《植物名实图考》所载"木理坚致"相符。今人采收多取侧根,然《证类本草》强调"须取三十年老根",此说虽有待验证,然提示根龄与药效相关。

其药用机理,盖因含没食子酸、槲皮素等成分。味酸能收,咸能软坚,故《岭南采药录》载其治"痰核瘰疬";性平不伤正,尤宜久痹虚肿之证。所谓"祛风湿"者,非若羌独之辛散,实取酸敛化湿之功;"利水消肿"之效,则缘于其调节水液代谢之能,此说可参《重庆草药》治水肿方。

临床应用有三要义:一治风湿痹痛,宜酒制以增行散之力,配伍牛膝、桑枝;二疗水肿咳嗽,当蜜炙存性,合茯苓、杏仁;三解疮毒跌损,需鲜品捣敷,佐以赤小豆末。然《得配本草》警示"中寒者慎用",盖酸咸之性易伤脾胃阳气也。

今见市售盐肤木根常有伪混,当辨:正品横切面可见放射状纹理,味先涩后回甘。另有同科野漆树根,形似而毒性甚烈,误用则吐泻不止,慎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