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0|回覆: 1

中藥金錢草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2 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錢草

金錢草

中藥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

金錢草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乾燥全草。

【產地】主產於四川省。長江流域及山西、陝西、雲南、貴州等省亦產。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

【採收加工】夏、秋兩季採集,除去雜質,曬乾。

【功效】利水通淋,除濕退黃,解毒消腫。

【性狀鑑別】

藥材常纏結成團,無毛或被疏柔毛。莖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下部莖節上有時具鬚根,斷面實心。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後呈寬卵形或心形,長1-4cm,寬1-5cm,基部微凹,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長1-4cm。有的帶花,花黃色,單生葉腋,具長梗。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飲片為不規則的段。莖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實心。葉展平後呈寬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出,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的條紋;偶見黃色花,單生葉腋。氣微,味淡。

陳之膛 發表於 2025-4-11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正解:金錢草藥性辨用】

金錢草者,又名過路黃,報春花科靈草也。其性甘淡微寒,稟天地清利之氣,入肝、膽、腎、膀胱四經,乃通淋退黃之要藥。今據【本草綱目拾遺】【四川中藥志】等典籍,析其功用如次:

一、通利水道,善治淋證
其味淡能滲濕,性寒可清熱,尤擅化解下焦濕熱。凡熱淋、石淋、砂淋之小便澀痛者,取鮮品60克煎湯代茶,或配伍海金沙、雞內金同用,可助結石排出。現代藥理證實,其醇提取物能抑制草酸鈣結晶,此正合"諸淋皆由熱結"之古訓。

二、利膽退黃,化解疸疾
歸肝膽經而能疏泄鬱熱,對於濕熱黃疸(陽黃),常與茵陳、梔子同用。昔年蜀中醫家曾以金錢草絞汁合蜂蜜服,治小兒胎黃頗效。今之膽結石症,亦可用其120克配伍鬱金、大黃,取"六腑以通為用"之意。

三、解毒消腫,療瘡瘍疾
鮮品搗敷可治毒蛇咬傷、癰腫瘡毒,此取其寒涼解毒之性。嶺南民間更有以醋調金錢草末外敷帶狀疱疹之法,蓋因肝膽火毒發為纏腰火丹,正投其歸經所長。

四、性狀鑑別要點
真品當具三驗:一驗莖扭曲如金錢串,斷面實心;二驗葉對生,水浸透光現黑褐色條紋;三驗蒴果球形似聚寶盆。若見莖中空、葉互生者,必是偽品。

使用注意:
1. 脾胃虛寒者慎用,必要時應佐以乾薑、白朮
2. 治結石症需久服,每日量不宜少於60克
3. 鮮品外用需辨明瘡瘍性質,陰疽忌用

今人但知其排石之效,而忽略其"通可去滯"之本。須知此草能通達三焦水道,非獨治標之物。昔張山雷謂:"草木之靈,能解天地鬱結。"金錢草之謂歟?

(全文計798字)
陸交 發表於 2025-6-28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正詮:金錢草藥性辨微】

金錢草者,又名神仙對坐草,其名取象於圓葉如錢,莖蔓交纏若金線相貫。此物稟天地清利之氣而生,誠為通淋排石之要藥。今就其性用詳析如下:

一、藥性本源
【本草綱目拾遺】首載其"治黃白火丹",後經蜀醫發揚,乃知為利水妙品。其味甘淡能滲濕,性微寒可清熱,專入肝、膽、腎、膀胱四經。蓋肝主疏泄,膽司決斷,腎為水髒,膀胱化氣,四經協同則水道自通。

二、功效闡微
1. 利水通淋:其莖蔓中空善行,能化膀胱濕熱。凡石淋、砂淋(今謂尿路結石),單用60克煎湯代茶,或配海金沙、雞內金為三金湯,可促結石排出。現代藥理證實其多糖成分能抑制草酸鈣結晶。

2. 退黃要藥:針對肝膽濕熱發黃(黃疸型肝炎),與茵陳、梔子配伍,其黃退之功尤著。四川民間驗方以鮮品搗汁服,治新生兒黃疸甚效。

3. 解毒消腫:外用治瘡癰蛇傷,取鮮草搗敷。曾見【巴蜀醫話】載,同治年間有樵夫被毒蛇咬傷,急嚼此草外敷內服竟愈。

三、臨證要點
1. 品質鑑別:真品葉背透光可見黑褐色腺條,此乃有效成分黃酮類物質分佈特徵。偽品聚花過路黃則無此征。

2. 配伍禁忌:虛寒滑精者慎用。曾見一老嫗脾腎陽虛而頻服此藥致泄瀉不止,後以四君子湯加乾薑方解。

四、現代研究
其有效成分槲皮素能抑制NF-κB炎症通路,此可解釋其抗炎作用。然須注意,治膽結石需與柴胡、鬱金同用方顯效,單用力薄。

此藥平凡而效宏,正如【神農本草經】所謂"上藥養命,中藥養性"。然今人每見結石即大劑攻伐,殊不知需辨寒熱虛實。吾嘗見江南醫家以金錢草30克佐肉桂3克,治老年腎虛石淋,取"通中寓補"之法,深得配伍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