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2|回覆: 2

[中藥大全] 中藥材.紅參

[複製連結]
昱嘉健康 發表於 2018-8-10 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紅參

自古以來,「一支紅參猶如一串寶石」的美譽讓紅參成爲大補元氣的聖品之一。但受地域影響,對於很多南方朋友來說,對紅參依然缺乏系統全面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紅參的神秘面紗。

到底什麼是紅參?

紅參是水參經過浸潤、清洗、分選、蒸製、晾曬、烘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熟製品。

眾多研究發現,人參蒸熟變爲紅參後,人參內的一部分普通人參皂苷轉化爲稀有人參皂苷,發揮出人參不具備的功效。這就是紅參得天獨厚的優勢。

到底什麼是紅參

到底什麼是紅參

紅參有哪些功效?

紅參有哪些功效?

紅參有哪些功效?

38b32502ea653dd328548643157e5444.jpg

什麼樣的人適合服用紅參

凡出現經常怕冷,手腳冰涼,眩暈倦怠,四肢乏力,易感疲勞,氣短喘促,時感胃中寒冷等症狀,都可以選用含服紅參。同時紅參特別適用於三高人群(特別是糖尿病病人)及心腦血管疾病人群的調養。

什麼樣的人適合服用紅參

什麼樣的人適合服用紅參

紅參的吃法有哪些?

紅參的吃法有很多種,紅參可以直接放在嘴裡嚼著吃,也可以泡茶、煮粥等。

01咀嚼

將紅參用切成小薄片,然後一次吃上兩三片,吃的時候一定不能狼吞虎咽,應該慢慢咀嚼,一點點吞咽。嚼食法對病後體虛,容易疲倦的人來說,有一定的幫助。

02泡茶

同樣是將紅參切成小片,然後就想泡茶一樣,用開水沖泡,然後當做茶葉喝下去就行。

紅參的吃法有哪些?

紅參的吃法有哪些?

03煮粥

將紅參和大米、糯米等一起放在鍋里,熬成粥,並一起吃下去,能夠改善虛弱無力、畏寒怕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04蒸食

與蒸麵食相仿,將鍋底加入適量水,紅參隔水蒸半個小時左右,然後可直接食用,口感相對咀嚼更加綿糯。

將紅參和大米、糯米等一起放在鍋里,熬成粥

將紅參和大米、糯米等一起放在鍋里,熬成粥

05燉食

燉食紅參,以紅參爲配料,可以和豬肉、雞鴨魚等一起燉煮,不僅能蓋掉腥味,而且還能充分將紅參的營養物質熬出來,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06泡茶

將紅參切段、切片或者研磨成粉,每天加開水沏茶,將茶水喝完後,將已經泡至發白的紅參取出食用,但每天使用乾重不要超過5克。

紅參進補不宜過多

紅參進補不宜過多

紅參的吃法除了以上幾種外,還可以泡酒喝。

紅參進補不宜過多

在這裡提醒大眾因爲紅參是一種保健品,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選用,並注意掌握攝入量。醫生建議紅參一定要掌握好食用劑量,秉承少吃常吃的原則。

鳳傑 發表於 2025-4-29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紅參考略:藥性辨微與服食要義】

紅參者,人參之熟製品也。考其源流,當溯至【神農本草經】所載"人參味甘微寒"之說,而後世蒸製之法,實爲藥性轉化之妙術。今就紅參之要義,分述如次:

一、炮製機理考辨
紅參之異於生曬參者,在其"九蒸九曝"之制。李時珍【本草綱目】謂:"人參生用氣涼,熟用氣溫",此中機要,正在於皂苷轉化之理。現代藥理學證實,蒸製過程中Rg3、Rh2等稀有人參皂苷生成,此即紅參溫補之性的物質基礎。然須明辨者,蒸製火候當遵古法,過則藥性散失,不及則轉化未全。

二、藥性功效析微
紅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心經。其效驗可概括爲三:
1. 大補元氣:張仲景【傷寒論】中理中湯類方,實開紅參補氣之先河。現代所謂"易感疲勞、氣短喘促"者,正合【內經】"勞者溫之"之旨。
2. 溫陽固脫:針對"手足厥冷"之症,紅參較生曬參更具回陽救逆之效,此與附子配伍尤妙。
3. 生津安神:其性雖溫而不燥,反具"陽中求陰"之妙,故糖尿病之消渴亦可用之。

三、體質宜忌辨正
紅參雖補,實非萬人皆宜。今人多言"三高人群適用",然須細辨:
• 氣虛陽弱者宜(面白、脈弱、舌淡)
• 陰虛火旺者忌(舌紅少津、脈細數)
• 濕熱壅滯者慎用(苔黃膩、脘痞)
尤當注意,現代人營養過剩者眾,若濫服紅參,反致"氣有餘便是火"之弊。

四、服食古法新詮
所述六法各有淵源:
1. 咀嚼法:源自【千金要方】"含化"之法,使藥力徐徐釋放
2. 蒸食法:暗合【雷公炮炙論】"隔水燉"之要訣
3. 燉食配伍:當循"補勿過膩"原則,建議與白蘿蔔同燉,既制溫性,又助運化

五、臨證要語
紅參之用,貴在"適度"二字:
• 日常調補:每日3克爲度
• 急症救逆:可用至30克,但須佐以陳皮理氣
• 夏季服用:當配伍麥冬、五味子,此即生脈散之意

結語:紅參之妙,在"化"不在"補"。今人但知其補益之功,未解其轉化之妙。用藥如用兵,貴在辨證施治,切莫人云亦云,徒恃補藥爲養生捷徑。學者當參酌古今,明其性味,知其宜忌,方能得其真益。

(全文798字)
廖目 發表於 2025-7-10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紅參考略:藥性辨微與服食要義】

紅參者,人參蒸製之變體也。【本草乘雅半偈】有云:"人參得天地淳精,紅參秉水火既濟",此言深得炮製三昧。考其源流,紅參製法始見於明【本草品匯精要】,"蒸曝色赤"之法,實爲"以火濟金"之妙用。今就諸君所論,補苴罅漏,發皇要義。

一、性味歸經辨
紅參經蒸製後,其性由"微寒"轉爲"溫潤",此乃水火既濟之功。【醫學啟源】謂:"紅參色赤入心,味甘補脾",其溫而不燥、補而不滯之性,實勝白參一籌。現代所謂"稀有人參皂苷"者,即古醫家所言"化普通爲神奇"之變。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蒸製則氣味渾厚,能引陽氣回厥逆",正合今之"改善微循環"之說。

二、適宜證候析
觀原帖所述適宜症狀,多屬【內經】"陽氣者,精則養神"之範疇。然需辨明:
1. 虛寒之體最宜:凡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者,可放膽用之
2. 陰虛內熱當忌:若見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反成抱薪救火
3. 春夏季用須減量:遵【黃帝內經】"用溫遠溫"之訓

三、服食古法今詮
1. 咀嚼法:源自【食療本草】"含化徐徐咽津",今人可佐飴糖緩其溫燥
2. 煮粥法:暗合【養老奉親書】"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之旨,建議配伍粳米
3. 燉服法:當遵【飲膳正要】"葷腥得參,化濁爲清"之理,宜選老鴨配伍
4. 蒸製法:實本【雷公炮炙論】"九蒸九曝"遺意,今簡化猶存精髓

四、臨證要訣
1. 質量控制:真品當有"蟋蟀紋"(參體橫紋)與"菊花心"(斷面紋理)
2. 反藥禁忌:切記【本草十八反】"諸參辛芍叛藜蘆"之戒
3. 時辰藥理學:辰時(7-9時)服用最得"陽氣生發"之機

結語:紅參之用,貴在"補先天以養後天"。然今人每惑於"大補"之說,須知【景岳全書】有言:"用得其宜,硝黃亦補;用失其宜,參術亦毒。"願諸君明察體質,辨證施補,方不負此天地靈物。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卯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