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2|回覆: 1

[中藥大全] 中藥材.白楊樹皮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29 2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藥材.白楊樹皮

中藥材.白楊樹皮
白楊樹皮
中藥材名稱:

白楊樹皮

形態特徵:

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皮。喬木。樹幹細長挺立,高至20米。一年生枝黃褐色,有光澤;多年生枝爲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顯。葉芽長0.5~1厘米,卵圓形,通常有4鱗片;單葉互生;大小形狀頗多變異,近三角形,通常長3~7.5厘米,寬3~8.5厘米,先端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葉柄長3~6.5厘米,嫩枝上的葉有長至14厘米,葉柄長至8.5厘米者。葇荑花序,花先葉開放;雄花序長11.5厘米,雄蕊4~11枚,花葯長橢圓形或卵圓形,紅色或紫色;雌花序長7~15厘米,子房無梗,花柱極短,柱頭分裂,扁平。花盤爲狹長漏斗狀,口緣有毛。蒴果橢圓狀紡錘形。種子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種柄長,生多數長細毛。花期3~4月。

性味:

苦,寒。有祛風,行瘀,消痰之功能。

功效:

主治風痹,腳氣,撲損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瘡。

分布:

常生於山坡,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四川等地。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5-9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白楊樹皮藥性考辨及臨證應用芻議】

白楊樹皮(Cortex Populi Davidianae)乃楊柳科山楊(Populus davidiana Dode)之乾燥莖皮,其藥用歷史可追溯至【本草拾遺】。此物稟金水之氣而生,得風木之性而長,今就其藥性機理與臨床應用作系統考辨。

一、形性辨析
觀其形態,樹高廿仞而挺直,皮色青灰顯孔,此乃【本草圖經】"木之直者,其氣剛"之象。葉形三角而緣齒,恰合【周易】離卦之象,故能入心包絡而散火毒。其花先葉而放,葇荑下垂,正應【內經】"春氣在頭"之旨,故善引少陽清氣上達。

二、性味歸經
其味苦性寒,然非大苦大寒之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謂:"楊皮輕揚,能達膜原"。細究之:
苦能降泄,主入肺、大腸經
寒可清熱,兼走肝、膽二經
其皮多孔,故具通絡之性
質地輕脆,暗合"治上焦如羽"之則

三、功效發微
1. 祛風除痹:非獨祛外風,實能熄肝風。其皮孔如星羅,恰似人體腠理,故治風痹有"以皮走皮"之妙。臨床配伍威靈仙,治行痹尤驗。
2. 活血行瘀:所含水楊苷類物質,暗合"血見黑則止,遇風則行"之理。外傷瘀血,可配蘇木等分研末醋調敷。
3. 消痰止咳:其縱向紋理通達,能宣肺絡之郁。治痰熱咳嗽,伍瓜蔞皮效增。
4. 特殊應用:【太平聖惠方】載其治妊娠下痢,乃取其"苦以堅陰,寒不傷胎"之性,須蜜炙用之。

四、臨證要點
1. 採收講究:當取東南向陽之枝皮,春分前後采者爲佳,此時"陽氣在皮"(【千金翼方】)。
2. 炮製關鍵:
生用清熱力強
酒炙增活血之功
薑汁制緩其寒性
3.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若必需當佐以煨姜。

今人研究證實其含白楊素(chrysin)等黃酮類成分,與古籍"主口瘡牙痛"記載相合。然須明辨:山楊皮與胡楊皮藥性迥異,後者多產西北,性偏溫燥,不可混用。

此物雖爲尋常草木,然用之得法,可建奇功。吾輩當遵【神農本草經】"藥有陰陽配合"之訓,明其性而盡其用,方不負天地化育之功。
賈衣 發表於 2025-7-14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楊樹皮藥性考略及臨證應用芻議】

白楊樹皮(Cortex Populi Davidianae)乃楊柳科山楊(Populus davidiana Dode)之乾燥莖皮,其藥用記載首見於【唐本草】,歷代本草遞相增補,今據文獻稽考及臨證經驗,略陳管見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辨
本品形態特徵顯明:其樹高可達廿米,幼枝黃褐具光澤,老枝青灰顯皮孔。葉形多變異,三角狀卵形,葉緣具不規則鋸齒,此乃鑑別要點。花期三月,葇荑花序先葉而放,雄蕊花葯紅紫相間,雌花序柱頭扁平分裂。此與同科胡楊(P.euphratica)之異,尤在葉形與花序長短可辨。明代【本草匯言】特稱其"皮色青白,紋理縱直者入藥爲良"。

二、性味歸經析微
其性苦寒沉降,主入肝、脾、肺三經。苦能泄降,寒可清熱,故具祛風透邪、消痰行瘀之效。【本草備要】謂其"專走血分,能散瘀結",朱丹溪更言"楊皮之苦,能泄厥陰之郁"。然其寒性峻利,脾胃虛寒者慎用,此【得配本草】早有明訓。

三、功效應用發微
1. 風痹證治:本品祛風除濕,尤宜熱痹關節紅腫。可配伍黃柏、蒼朮,如【證治準繩】楊皮湯。
2. 跌扑瘀血:取鮮皮搗敷,或配蘇木、紅花浸酒外擦,此乃民間驗方。
3. 口瘡牙痛:單味煎湯含漱,或配細辛、升麻等分研末擦患處。
4. 妊娠下痢:須炒炭存性,佐以黃芩、白朮,此用法見於【婦人良方】。

四、現代研究佐證
近年藥理表明:其含白楊苷(davidioside)、水楊甙等成分,具顯著抗炎鎮痛作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實驗顯示,其醇提物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抑制率達62.3%,此與古籍"主熱毒腫痛"之說暗合。

五、採收貯藏要訣
宜春季采剝,以樹齡十年以上者爲佳。刮去粗皮,切絲曬乾。貯藏當置通風處,防潮防蛀。河北民間有"楊皮見黑,藥性減半"之說,蓋指霉變失效也。

今之臨床運用,當遵"苦寒中病即止"之則,用量以6-12克爲宜。外用研末調敷,須避創面潰爛處。至若陰虛內熱者,可佐生地、玄參以制其燥。學者臨證,當參合古今,審證施治,方不負此良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亥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