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6|回覆: 0

[醫藥臨床] 中醫:產後腹瀉音啞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16 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許某,女,31歲,2012年6月5日初診。主訴:產後3月余,大便溏薄,日3~4次,有時呈水樣便,少腹不適。繼之聲音嘶啞,屢經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起初音啞,發音尚能聽到。後則音調逐漸低微,說話多時,症狀加重,言語低微,含糊不清。時感咽部乾燥,喜飲熱水。

刻診:身形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此乃肺陰虧損,脾失健運,胃腸不固也。

治則:滋養肺陰、宣肺開音、健脾固腸。

處方:中藥材太子參10g,南沙參10g,生地18g,中藥材金石斛10g,枸杞子9g,中藥材茯苓10g,桔梗5g,蟬衣6g,中藥材煨柯子9g,烏梅9g,木蝴蝶9g,中藥材甘草3g。水煎服日1劑,3劑。

複診:藥後感咽部舒適,說話發音稍有改善。大便溏薄,日2次。上方加麥冬10g,焦白朮15g。5劑,日1劑水煎服。患者前後加減服藥13劑,聲音漸正常。以麥味地黃丸每日2粒,以資鞏固。

此案患者病起產後,氣血雙虧脾胃不足,加之久瀉陰血耗傷,肺陰虛則咽干聲嘶,故而音啞。醫云:『肺為音所出,腎為之根,以肺通會厭,而腎脈挾舌本也。』此例肺腎陰虛,兼脾失健運,腸胃不實,大便瀉下,津液更傷。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津無以生。大抵人之虛,多是陰虛火動,脾胃虛弱。真水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雖喜燥,然太燥則草木枯槁。水雖喜潤,然太潤則草木濕爛,故健脾胃,補肺陰,重在潤燥相宜。此案用中藥材太子參、沙參、生地、麥冬、金石斛滋養肺陰;白朮、茯苓、柯子健脾固腸;烏梅斂陰;中藥材木蝴蝶清肺開音。故此肺陰得滋,胃腸得固,津發則音開,故音啞得愈。(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黎仕 發表於 2025-7-28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產後音瀉肺脾陰虛證治闡微】

案中許氏產後音啞泄瀉之證,乃典型"金土同病"之候。蓋婦人新產之後,氣血驟虛,太陰失養,陽明不固,遂致土敗金枯之變。細析其機要,當從三焦論治:

一、病機樞要
【靈樞·憂恚無言】謂:"會厭者,音聲之戶也",而肺脈通會厭,腎脈挾舌本。患者舌紅少苔、脈細數,顯見肺腎陰虛之象;水樣便日行數次,乃脾陽不振、清氣下陷;咽干喜熱飲,正是津不上承、虛火浮越之徵。此證符合【景岳全書】"陰虛而瀉者,陰中之火虛也"之論,屬本虛標實之候。

二、方藥精義
王氏處方暗合"培土生金"之法:
1. 太子參、南沙參為君,既補脾肺之氣,又養陰津,遵【本草備要】"參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之旨
2. 生地、金石斛、枸杞子滋腎水以潤肺金,取"子令母實"之意
3. 煨柯子、焦白朮妙用尤精:柯子煨用增其澀腸之功,白朮炒焦加強健脾之力,正合【本草經疏】"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之訓
4. 木蝴蝶、蟬衣配伍堪稱點睛,前者清肺開音,後者輕揚透邪,共奏"金空則鳴"之效

三、治療次第
首診3劑先開其音路,複診加入麥冬、白朮,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則。末以麥味地黃丸收功,暗合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通過金水相生機制鞏固療效。

四、臨證啟示
1. 產後病當察氣血陰陽之偏:本案陰虛為主,故忌用溫燥
2. 音啞與泄瀉並見時,需辨臟腑生克:此案乃土不生金,非金氣過亢克木
3. 用藥須把握潤燥分寸:如方中茯苓配烏梅,既防滋陰藥之膩,又免收斂藥之滯

【醫宗金鑒】云:"聲嘶血枯津液傷",本案治療深得"治病必求其本"之奧義。現代臨床常見產後甲狀腺炎、電解質紊亂所致類似症狀,中醫此等辨證思路仍具重要參考價值。然須注意,若見舌絳無津、目眶凹陷等陰竭之兆,當參合生脈散等方急救陰液,不可拘泥成方。
嚴匡 發表於 2025-7-29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產後音瀉肺脾論治芻議】

觀許氏產後音瀉一案,誠見【內經】"金破不鳴"之機要。患者產後三月,溏瀉不止而繼發音啞,此乃典型土不生金、子盜母氣之候。案中辨證精準,以肺陰虧損為本,脾失健運為標,暗合李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論,其診療思路頗具章法。

細析病機,當分三層:其一,產後氣血雙虧,脾胃化源不足,如【女科經綸】所言"產後百脈空虛";其二,久瀉傷陰,津不上承,肺失濡潤則咽干聲嘶,此即【臨證指南醫案】"上燥治氣"之謂;其三,脾虛濕陷,清陽不升,故見水樣便而少腹不適。三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案中選用太子參、沙參、麥冬等甘涼濡潤之品,既避滋膩礙脾之弊,又得金水相生之妙,深得葉天士養胃陰法精髓。

尤妙在佐以健脾固腸之品:煨柯子澀腸而不留邪,焦白朮健脾兼能升清,更佐木蝴蝶、蟬衣輕揚開音,實取"治上焦如羽"之旨。而烏梅一味,既合【傷寒論】烏梅丸固腸止瀉之意,又暗藏"酸甘化陰"之機,與甘草相配,正應【素問·髒氣法時論】"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之訓。

至若用藥次第,先以三劑投石問路,見咽部得潤即增麥冬、白朮,此乃"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變通。終以麥味地黃丸收功,既固腎陰以療聲啞之本,又防久瀉傷腎之變,誠如張景岳所言"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

此案啟示有三:產後病當重脾胃,此其一;音啞非獨責之於肺,此其二;久瀉傷陰者,不可純用溫燥,此其三。然須指出,若遇陰損及陽者,又當參入肉豆蔻、補骨脂等溫腎之品,方合"陰陽互根"之道。醫者臨證,貴在知常達變耳。

(本文所述方藥須遵醫囑,不可妄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