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72|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側鋒和偏鋒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4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有很多初學的朋友總是在問帖中的某一個點畫是中鋒還是偏鋒這樣的問題,有些時候覺得怎麼還在問這樣的問題,但仔細一想,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學用筆,不就是研究如何玩轉筆鋒的過程嘛!

用筆,就是對毛筆合理的使用,而毛筆的合理使用,古人已經經過千年的實踐早已總結的很清楚,翻開字帖就可以看到,問題是,你能不能看到這些,清晰的知道怎麼回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明白的是,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合乎古人筆法的,我覺得很有必要把我想今天可以通過圖例把這個問題再說說,關於中鋒、側鋒還有偏鋒,怎麼個用法,不說不快!

中 鋒

中鋒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中間。

再往下想,就是行筆的時候,筆尖與行筆方向是平行且相反的,這樣的用筆,說的就是中鋒。

中鋒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中間。

中鋒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中間。

行筆的時候,筆尖與行筆方向是平行且相反的,這樣的用筆,說的就是中鋒。 ...

行筆的時候,筆尖與行筆方向是平行且相反的,這樣的用筆,說的就是中鋒。 ...

理論上的,是這個樣子,其實在這樣的用筆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同樣是筆鋒和行筆方向平行相反,但是會出現鋪開和收束兩種狀態,束狀線圓,鋪狀線扁(再嚴重就可能是你按死了),二者相互轉換這個就扯出來裹毫了,此處就不展開說了(其實關於中鋒還有說不完的話題)。

側 鋒

再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線段的一邊嘛,筆鋒和行筆的方向是有一個夾角的,注意,我是說,筆鋒還在線條裏面,這是側鋒。需要說的是,側鋒不是錯誤的或者不合理的用筆,王羲之能立得住書史,就和把側鋒用的好有很大的關係,不信你看看他早期點的姨母帖和比較成熟的喪亂帖,對比看看!再不過癮,你把篆書、隸書到行草的整個流變過程梳理一遍。

側 鋒

側 鋒

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線段的一邊

顧名思義,就是筆鋒在線段的一邊

話說回來,有時候側鋒多了線條會變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會合理的調峯。使用要有一個度,況且現在很多人寫大字,古人帖上的字很小,看着問題不大,你放大寫的話,就更需要側鋒的合理運用了。任何一個事情超過一個度,或者數量級,可能性質就不一樣了。

複雜點,收筆、轉折、提按時中鋒與側鋒的變化...

複雜點,收筆、轉折、提按時中鋒與側鋒的變化...

因此,你要注意起筆時筆尖與行筆到線條中段時,這兩處的夾角,有沒有調鋒的需要。再複雜點,收筆、轉折、提按時中鋒與側鋒的變化...

偏 鋒

偏鋒,就筆法來說,屬於扯淡。

有人老把側鋒和偏鋒混為一談,其實他想說的是側鋒。偏鋒的概念,就是用筆肚子在紙上抹。你想想"偏『這個字的性質,組詞造句好像都沒有好事,『路走偏了』、『偏科』、『偏袒』...當然也不能絕對~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也很清楚的分析過,而且還告訴大家用三分筆即可,筆肚子是做支撐、彈性用的,你用它來寫線條怎麼可能精到麼。

偏 鋒

偏 鋒

偏鋒,就筆法來說,屬於扯淡。

偏鋒,就筆法來說,屬於扯淡。

不信你試試那樣寫會出來什麼效果。你炒菜的時候會把整個鐵鏟都放進鍋裏炒嗎?

順便說一句,讓大家臨原大或者稍大與原大,就是為了訓練你對比筆尖的控制能力,古人寫的那麼小,那麼精到,就是靠筆尖的控制來的。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去訓練,理解了原理就需要實踐,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常給大家說四步臨帖,也是這個意思。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四步臨帖

四步臨帖

理解中鋒和側鋒運筆的基本原理

理解中鋒和側鋒運筆的基本原理

不妨可以試着這樣做:

(1)理解中鋒和側鋒運筆的基本原理後,在紙上書寫橫畫,按下筆尖後,使其保持中鋒,側鋒則讓筆尖偏離線條中間。

(2)按上述要求寫豎劃、撇捺。

(3)觀察不同用鋒情況下的線條形態。

(4)對這種線條有了認識和實踐後,把帖拿出來,找一個字分析分析(比如上面三張局部圖),然後臨,臨完和原帖對比,再改。

磨刀不誤砍柴工麼!不讀帖就臨帖和抄書區別不大,『知錯不改』效率會很低,它的『末期』就是所謂的習氣。

松禪 發表於 2025-5-17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鋒、側鋒與偏鋒之要義及實踐辯證】

(引論)筆法之辨,實為書學根本。觀歷代法帖,雖風格各異,然用筆之道一以貫之。今就中鋒、側鋒、偏鋒三法,析其本源,明其要義。

一、中鋒正脈論
中鋒者,如【翰林要訣】所言"常使筆鋒畫中行",非僅指筆鋒居中之靜態,實為運筆時鋒毫與行進方向形成動態平衡。細究之,可分二態:其一為"錐畫沙"之聚鋒態,墨線圓潤飽滿;其二為"屋漏痕"之鋪毫態,線質渾厚蒼勁。智永【真草千字文】起收轉折處,可見鋒毫自然轉換之妙。學者當知,中鋒非僵化概念,乃筆鋒與紙面垂直角度的動態保持。

二、側鋒辯證觀
側鋒之用,王右軍【喪亂帖】堪為圭臬。其筆鋒與行筆呈45度夾角,既得峻利之勢,復存骨力之實。需明辨者有三:其一,側鋒非病筆,乃魏晉新法;其二,側鋒須"側而不倒",如騎手馭馬,傾斜而重心猶在;其三,大字創作尤需側鋒取勢,然當如米南宮"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以提按調鋒維繫線質。觀【集王聖教序】"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7-28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筆鋒三昧:中側偏鋒的辯證運用與審美自覺】

筆者執教書道三十餘載,深感筆鋒之辨實為書法築基第一義。今觀諸君所論中鋒、側鋒、偏鋒之辨,誠得個中三昧。然猶有未盡處,試為申說。

一、中鋒之妙在"含"
古人謂"錐畫沙""屋漏痕",皆指中鋒妙境。然需知中鋒非僵直之謂,【翰林要訣】云:"常欲筆鋒在畫中行",此"在"字最堪玩味。筆鋒含於畫內,如君子藏器,鋒藏則骨立。觀顏魯公【祭侄稿】,看似平正,實則筆鋒時含時吐,此中鋒活法也。初學者每執"筆筆中鋒"之說,殊不知中鋒有裹鋒、鋪毫之變,猶太極有開合,此中消息,當於【嶧山碑】細參。

二、側鋒之要在"化"
王右軍【喪亂帖】"當"字橫畫,側鋒取勢而中鋒收束,正所謂"側以取妍,中以取勁"。側鋒非病,病在不知轉化。米南宮"刷字",實乃側鋒化境,【蜀素帖】中側並用,如驚鴻踏雪,跡留而勢不止。今人作大字,尤當悟"側起中行"之法,觀黃山谷【松風閣】長撇,起筆側鋒取勢,旋即調鋒中行,如舟子操舵,逆水而行。

三、偏鋒之戒在"露"
偏鋒之弊,非在偏而在露。筆鋒逸出線外,如壯夫折肱,氣脈中斷。然張旭【古詩四帖】偶見偏鋒,反增險絕,此正如禪家所謂"煩惱即菩提"。關鍵在能否"救應",懷素【自敘帖】中"激"字末筆,看似偏鋒,實以腕力收束,反成飛白妙趣。學者當明"偏而不廢"之理,如醫家用砒霜,在劑量之精準。

四、用鋒之道在"時"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提按二字",此實調鋒要訣。觀【蘭亭序】"之"字,三轉其鋒而氣脈貫通,正是"時中"之妙。今人臨帖,當於轉折處觀古人調鋒痕跡,如偵案情,細察毫端運動軌跡。蘇東坡"轉折肥美"之說,道盡調鋒天機。

結語:筆鋒之辨,實乃心鋒之辨。右軍"把筆抵鋒,肇乎本性",道破用筆真諦。學者當於"含、化、露、時"四字參詳,既明法度,復知變通。書道玄微,正在這鋒杪毫端,藏萬千氣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