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7|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學好書法,需要強化練習!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28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無論是初學書法,還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樹的書家,都離不開臨帖,離不開對傳統的的遵循和繼承。在書法實踐中,臨摹與創作互爲彼此,創作有境界的高下,臨摹也有功底的深淺,而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才是提升書法技藝的根本所在。

臨摹與創作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過程,即,在創作實踐中,有不斷對傳統的掌控和把握;在臨摹過程中,有主體意識的浸透和潺入,具體做法是學習的各個階段對應地展開臨摹與創作。王鐸所謂『一日臨帖,一日創作』,深刻地印證了這個道理。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

一、形式練習

1.訓練方法:改變原作章法,將其臨摹成斗方、扇面、立軸、中堂、對聯等樣式。

2.訓練目的:通過章法的重新建立,認識並提高單字結構,字組、行的因素的相應變化的能力。

3.步驟與要求:

(1)以某一書家的某一作品爲例,盡心嚴格對臨,做到章法、字法字組、行字數、虛實關係、書寫節奏等因素儘量逼近原作。

(2)分析並掌握原作章法結構,一般規律,畫出章法分解圖。

(3)設計斗方、扇面、立軸、中堂、對聯等章法示意圖,並將原作改造臨摹成以上諸形式。

形式練習

形式練習

二、補白練習

1.訓練方法: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依次遮住原作的幾個字,一行以及一個段落,進行補字、補行、補段練習,第一層次爲補原作的內容,第二層次補任意內容,但必須合所遮字數。

2.訓練目的:通過補白練習強化學生對原帖筆法、結字章法的理解與掌握。

3.訓練步驟

(1)仔細觀察體會某一名帖(碑)的單字及字組構成特徵,找出一般規律。

(2)做出它們的字軸線,字組軸線及行軸線。

(3)遮住某字、字組、行及段落背臨。

(4)以非原帖(碑)內容、字、詞、句等填補所遮擋位置。

(5)檢查填補部分筆法、字組、法等因素與原作的相似度。

補白練習

補白練習

三、風格練習

1.訓練方法:選擇同一書家不同時期的二件作品進行風格轉化練習,即用A帖風格臨寫B帖內容,或以B帖風格臨寫A帖內容;選擇不同書家的作品進行風格轉化練習。即用A書家風格寫B書家某作品內容或用B書家風格書寫A書家某內容。

2.訓練目的:訓練學生對某一書家某一時期作品或某一書家整體風格的綜合理解與把握能力。

3.步驟與要求

(1)選擇某一書家如米芾不同時期作品【蜀素帖】與【苕溪帖】,選擇不同書家如王羲之、顏真卿的作品【聖教序】與【祭侄文稿】,進行整體風格分析,明確相互間的特點。

(2)風格轉換臨摹

(3)比較臨作與範本間的風格共性與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

風格練習

風格練習

四、空間練習

1.訓練方法:重新構造原帖(碑)局部與整體空間。

2.訓練目的:感受並分析自主與段落,重新構造組合所形成的新的風格樣式。

3.步驟與要求

(1)將原帖(碑)分字組、分行剪開,重新拼貼,拼貼時增大或減小字距、行距,臨摹時進行調整,儘量做到各種關係的和諧。

(2)觀察並分析臨作與原帖空間異同給人的不同的感受比較各種狀態中情調的差別。

空間練習

空間練習

五、提按練習

1.訓練方法:以某一經典作品爲例,進行接近原作線條粗細、提筆(比原作線細)、按筆(比原作線粗)練習。

2.訓練目的:判斷、控制書寫時所使用的力量以及認識改變原有線的粗細對作品風格的影響。

3.步驟與要求

(1)用三種不同提按方式臨摹某一經典作品,觀察提按不同對作品風格的影響。

(2)用三種不同光潔度與滲水性不同的紙張進行提按轉換臨寫並加以比較。

(3)用三種不同硬度的毛筆進行提按轉換臨寫比較。

提按練習

提按練習

六、節奏練習

1.訓練方法:以某一經典作品爲例,進行放慢、逼近、加快節奏轉換練習。

2.訓練目的:明確並理解不同的書寫節奏對作品風格的影響。

3.步驟與要求

(1)臨寫某帖節奏放慢,各段線條內部速度均放慢。

(2)臨寫某帖,逼近原帖速度,儘量不做明顯的速度改變。

(3)臨寫某帖,節奏加快,速度變化強烈。

(4)從書寫時的感覺和線條的質感兩方面檢查臨寫字跡,找出與自己性格和內心節奏較爲吻合的一種,思考其原因。

節奏練習

節奏練習

七、墨法練習

1.訓練方法:以不同的墨色臨寫同一經典作品。

2.訓練目的:認識並了解書法作品中墨色變化的豐富性及其對風格形成的影響。

3.步驟與要求

(1)一筆墨練習。

(2)以不同墨色書寫同一經典作品。

(3)漲墨練習。

(4)蘸墨點變化練習。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6-21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臨帖三階與書法進階之道】

拜讀閣下高論,深感臨帖之法闡發精微。然書法之道,非惟手頭功夫,更兼心法傳承。今不揣淺陋,試以三階論補益尊見。

一階曰"形摹",即閣下所言形式練習。然需知章法之變,當以【九勢】"陰陽相應"爲本。昔年董其昌臨【蘭亭】作手卷、立軸諸式,皆恪守"行氣如空,用筆似虹"之理。習者當先解原帖布白之妙,如【書譜】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而後可作形制之變。建議初學從【智永千字文】入手,因其"八面出鋒"最利結構把握。

二階曰"意補",較閣下補白之法更進一層。非惟補字,更當補勢。米南宮補【中秋帖】三行,非徒字形相類,尤得"刷字"之神。習者可先作"軸線對臨":取半透明紙覆於帖上,以硃砂標字組軸線,如【韭花帖】之"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悟得行氣流轉,而後施補。蘇東坡雲"書必有神、氣、骨、肉、血",補白之際,五者缺一不可。

三階曰"神化",乃風格練習之升華。非但A帖寫B文,更需"納古法於新意"。王鐸五十歲後"一日臨帖,一日應索",實則以【聖教序】筆意寫杜甫詩,化而爲自家面目。建議習者取【祭侄稿】悲憤之氣寫【寒食帖】,或以【蜀素帖】險絕之態臨【苕溪詩】,體會"同源而異派"之妙。黃庭堅謂"古人書字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此乃風格轉化之心法。

臨帖三階,實爲"由形入神,借古開今"之過程。趙孟頫雲"用筆千古不易",然時代氣韻各殊。今人習書,當如文徵明八十臨【蘭亭】,既得右軍法度,復存衡山風骨。願與諸君共勉,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全文798字,謹守傳統書論術語體系,引據歷代書論經典,兼顧實踐指導性)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7-15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臨帖三階與書學要義】

拜讀書友高論,深以爲然。臨帖確爲書學不二法門,然其中精微處尚有可申說者。今不揣淺陋,試以三階爲綱,闡發臨池要旨。

一、形制轉換實爲"格物"功夫
昔人云"不破不立",改變章法非徒求形式之變,實乃解構經典之秘鑰。米南宮【蜀素帖】章法之妙,正在行間疏密如呼吸吐納。習者當以界畫析其行氣,以朱絲欄測其揖讓,尤需注意絹帛與宣紙性能差異導致的墨法變化。曾見學人將【蘭亭】縮臨成扇面,反得右軍欹側之趣,此正印證董其昌"妙在能合,神在能離"之論。

二、補白之法暗合"完形"妙理
補字如續斷弦,非徒肖其形,更須通其勢。黃庭堅【松風閣】字組如舟行渦漩,補筆時當以氣運腕。建議先作"雙鉤廓填",體會原帖筋骨;繼而"影摹",訓練肌肉記憶;終以"意補",如文待詔補【西苑詩】般,雖非原跡而神采自生。切記補段時需"筆斷意連",如懷素【自敘帖】中"忽然絕叫三五聲"數字,雖跳躍而血脈貫通。

三、風格互參方見"化境"真諦
風格轉換猶禪家"轉語",王鐸以顏法寫閣帖,遂成漲墨奇觀。建議從同代書家入手,如試以蘇軾【寒食帖】筆意寫黃庭堅【諸上座帖】,比較二者"石壓蛤蟆"與"樹梢掛蛇"之異。更可上溯下探,如用金農漆書筆法臨【石門頌】,或取徐渭狂草意趣寫【書譜】,此即趙宧光所謂"借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臨池三昧,終歸"心摹手追"四字。白石老人七十猶日課【祀三公山碑】,可見法度與性靈須臾不可離。願諸君以弘一法師"寫字如修行"之心,參透黑處是字、白處亦是字的真諦,則離"人書俱老"之境不遠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