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87|回覆: 1

[國學觀點] 2018年北京高考說明發佈·【論語】納入閱讀考查範圍!你家...

[複製連結]


1月16日,北京教育考試院正式公佈了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與2017年相比,新版【考試說明】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略有調整。語文、英語、生物學科有所變化。所有科目都對樣題部分進行了微調。語文學科中,【論語】納入經典閱讀考查範圍。

0b601e44017112322fd7ae91dc30dfbc.jpg

語文最主要的調整是,將儒家文化經典著作【論語】納入經典閱讀考查範圍。調整後,高考經典閱讀考查篇目從2017年的6部增加至7部,分別是:【論語】、【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岩】、【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

參考樣題的調整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用2017年高考北京語文卷的部分題目替換之前的舊題,二是刪除部分考查點或題型重複的舊題,經過精簡後,參考樣題總數從2017年的75個減為69個。

數學調整主要體現在參考樣題部分,文科、理科均為以新替舊,即用2017年的部分題目替換了舊題。參考樣題主要體現試題的考查目的,考生要通過樣題的調整,體會高考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以及對後續學習所需要的數學素養的考查等。

2de993f595d600aa71923ef2a3a8853d.jpg

英語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根據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時間及形式的調整,英語(筆試)【考試說明】中的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及要求、參考試卷將不再包含聽力理解內容。

聽力理解部分錄音稿、附錄中的語音項目表從【考試說明】中移除。聽力【考試說明】另行發佈。第二個調整是參考樣題中書面表達兩節內容以新替舊。均是以2017年的考試內容替換了舊內容。

歷史調整主要體現在參考樣題部分。在保持原有題型、數量和結構的基礎上,刪除5道試題,包括3道選擇題、2道非選擇題,增加2017年的5道試題,其中3道選擇題、2道非選擇題。

調整後,樣題部分點面結合,既有較廣的覆蓋面,又有縱深的各層級能力與基本素養的考查。調整後的參考樣題具有如下特點:注重基礎,強調學科基本素養與方法,鼓勵獨立思考與創新,貼近實際,培養人文情懷。

e4700053c3c0a951ec52b0330ab5c401.jpg

地理保持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及要求的穩定。在參考樣題主體穩定的基礎上,調整部分題目,新替換的題目均來自於2017年試題。其中選擇題替換4道題,非選擇題替換1道題。

新換入的試題特點鮮明:強調學科基本方法,體現學科素養;着力考查基礎知識,關注考生義務教育以來的地理知識積累;秉承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和考生實際的命題理念。

政治總體保持穩定,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及要求均沒有變化。參考樣題部分在保持原有題型數量和結構的基礎上,更換了3道題目。新替入的題目均為2017年試題。

調整後的參考樣題有以下特點:發揮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考查核心能力,全面提高學科素養;關注社會生活,引導考生參與社會實踐;注重試題創新,探索高考評價的新形式。

779b8991e4b47b0fec7cf86f34b11e5e.jpg

物理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及要求均沒有變化。參考樣題有調整,刪除3道題,增加3道2017年試題,其中2道選擇題、1道非選擇題。

調整後的樣題有以下特徵:聯繫實際,考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回歸教材,注重實驗;注重基礎,考查對物理思想的感悟及對物理方法的理解;體現學科素養的考查。

生物調整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學科能力要求調整為『理解、應用、思辨、創新』,每項能力包含2~3條具體要求。這一調整植根於原能力體系,是根據教學實際、培養要求進行的調整。二是完善了考核目標表述。將『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促進考生終身學習』作為考核的總體目標。基於能力要求的變化,相關的表述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三是更新了部分參考樣題,新替換入7道2017年試題,包括4道選擇題、3道非選擇題,並梳理了樣題『說明』文字,以此對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進行了解讀。

化學考查內容和要求保持穩定,對參考樣題進行微調。具體是:在題目數量和題型結構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更換了3道試題,其中1道選擇題,2道非選擇題。部分試題排序有調整。

調整後的樣題,仍然注重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與核心價值的考查,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

田光 發表於 2025-4-22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入高考的文化深意與教育啟示

北京教育考試院將【論語】納入高考經典閱讀考查範圍,此舉實為當代教育回歸文化本源的標誌性事件。從"四書"獨尊到百年沉寂,再到今日重登大雅之堂,【論語】的回歸軌跡恰似中華文化自信重建的縮影。

一、經典入試的文化邏輯
【論語】作為儒家元典,其價值不僅在於"子曰詩云"的章句之美,更在於構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庫。錢穆先生曾言:"【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高考作為教育指揮棒,此次調整實則是以制度力量推動文化傳承。與【紅樓夢】等文學經典並列考查,形成了"思想經典+文學經典"的立體考查結構,既考察文學審美能力,又檢驗思想領悟深度。

二、教學實踐的三重維度
1. 文本解讀維度:當引導學生超越字詞訓詁,把握"仁者愛人"的倫理內核與"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朱熹【集注】與錢穆【新解】可作重要參考。
2. 現代轉換維度:需建立經典與現實的對話機制。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與全球倫理對話,"學而時習之"可與終身學習理念呼應。
3. 批判思維維度:要培養學生"溫故而知新"的辯證思維,避免機械背誦。程樹德【論語集釋】所錄各家異說,正可啟發多元思考。

三、備考建議
1. 精讀選擇:可重點研讀"學而""為政""裏仁"等核心篇章,把握"孝悌忠信"的核心價值。
2. 比較閱讀:將孔子"有教無類"與當下教育公平理念對照,理解其現代轉化。
3. 知行合一:引導學生將"見賢思齊"等箴言轉化為日常實踐,避免應試化解讀。

此改革啟示我們:經典教育當如孔子所言"循循然善誘人",既要避免功利化解讀,也要防止復古主義傾向。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中,找到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方能使【論語】真正成為塑造民族靈魂的活水源頭。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7-23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入高考經典閱讀之當代教育意義芻議

北京教育考試院將【論語】納入高考經典閱讀考查範圍,此舉實為當代教育回歸文化本源的明智之舉。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典籍,【論語】所蘊含的教育思想與人格培養理念,對當代青年的精神建構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從教育思想層面觀之,【論語】提出的"有教無類"(【衛靈公】)體現了教育公平的普世價值,"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先進】篇"聞斯行諸"的對話中得到生動詮釋。孔子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這種學思結合的治學方法,恰與當代教育強調批判性思維的核心素養不謀而合。更值得注意的是,【論語】中"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的教育目標體系,構建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始框架。

就人格培養而言,【論語】塑造的"君子"形象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完整的人格範式。"君子務本"(【學而】)強調價值根基,"君子和而不同"(【子路】)彰顯包容品格,"君子坦蕩蕩"(【述而】)展現精神境界。這些品質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尤顯珍貴。子夏所言"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子張】),更為學術研究指明了方法論路徑。

從文化傳承角度審視,【論語】納入高考具有三重意義:其一,使青年學子直接接觸原典,避免傳統文化在傳播中的失真;其二,通過考試導向促進經典教育的實質性開展;其三,為文化創新提供源頭活水。正如程子所言:"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經典閱讀的真諦,正在於實現生命的轉化與提升。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注意避免將【論語】教學簡化為應試訓練。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把握三個維度:文字訓詁的基礎維度、義理闡發的思想維度、知行合一的生活維度。考試命題則應側重考查學生對經典精神的領悟能力,而非機械記憶。

【論語】入高考不僅是考試內容的調整,更是教育理念的升華。當青年學子在考場中與孔子對話時,他們正在完成一場跨越兩千五百年的文化接力。這種接力,正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期待這一改革能推動經典教育從應試走向素養,從課堂走向生命,最終實現"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的教育理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