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08|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289期】【論語·子路篇第14章】孔子指明『政』與『事...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14章】孔子指明『政』與『事』的區別意在何處?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冉子,是孔子的學生冉有,他當時擔任魯國權臣季氏的主管。退朝,指退於季氏的私朝。『晏』字,指遲,晚。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冉有退朝回來。孔子說:『爲啥這麼晚呀?』冉有回答說:『有政務。』孔子說:『只是一般事務吧?如果有政務,雖然不用我了,我也該知道的。』

『政』,也就是『政務』,是國家的公事;『事』,也就是『政事』,指一般性事務,這裡指季氏的私事。對於本章的記載,有兩種不同的解讀:其一,冉有不明白『政』與『事』的區別,用詞不當,孔子糾正之。其二,當時季氏在魯國專權,國家的公事不在公朝上議論,而與其家臣在自家的私朝上議論,這是違背禮制的。孔子此言,是在表達對季氏干預國政的不滿。以第二解爲好。

附:

【原文】

13·14冉子退朝①。子曰:『何晏②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注釋】

①冉子退朝:冉有當時爲魯國權臣季氏的主管,退朝,指退於季氏的私朝。②:遲,晚。

【譯文】

冉有退朝回來。孔子說:『爲啥這麼晚呀?』冉有回答說:『有政務。』孔子說:『只是一般事務吧?如果有政務,雖然不用我了,我也該知道的。』

史向 發表於 2025-4-12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微旨】【子路篇】第十四章政事之辨發微

【論語】此章雖僅四十一言,然政事之辨、名實之考、禮制之正,皆蘊其中。今試爲諸君剖判三義:

一、名實之辨
夫子特辨"政"與"事",非徒文字訓詁。"政"者,【說文】謂"正也",乃邦國大計;"事"者,【周禮】作"職分",謂私家常務。冉子以季氏家臣議私事爲"有政",是僭越禮制之名實。朱子【集注】云:"政者,公議之所出;事者,私門之所行。"此正孔子"必也正名"之微意。

二、禮制之防
春秋時,魯國政出季氏三桓,此章尤見其弊。古制"大夫不議政於私朝"(【禮記·曲禮】),而季氏以家朝議國政,是謂"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季氏篇】)。夫子言"雖不吾以,吾其與聞",非爭權位,實守"大夫與聞國政"(【左傳·襄公十四年】)之周禮。清儒劉寶楠【正義】指此乃"譏其政在家門"。

三、筆削之旨
"冉子"之稱尤可玩味。【論語】中弟子多稱"子",唯冉求、樊遲等偶加"子"字。鄭玄注謂"稱子者,賢之也",然【先進篇】又載"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足見夫子之嘆。此章稱"子"或爲史筆婉諷,所謂"春秋筆法,微而顯"(【左傳·成公十四年】)。

今人讀此,當思二義:其一,現代管理中"公器私用"之戒,猶古之政事混淆;其二,名實相副乃組織倫理之本。夫子之辨,非苛責冉有,實欲正君臣之分、明公私之界。程頤言:"聖人言語,各有所指,讀者當以意逆志。"誠哉斯言!

(全文計789字)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6-28 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子路篇】「政」「事」之辨的微言大義

【論語·子路篇】第十四章所載孔子與冉有問答,雖僅三十七言,然「政」「事」之辨實關周禮根本。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一、名實之辨:禮制框架下的政治倫理
孔子特辨「政」(國之大務)與「事」(家之常務),非徒語義訓詁,實爲維護「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建秩序。考【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正與本章季氏私朝議政形成互文。夫子「吾其與聞」一語,既申明其曾任大夫之職的知情權(【周禮·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更暗諷季氏僭越「公朝議政」之禮。

二、春秋筆法:孔門的政治批判藝術
冉有稱季氏家事爲「政」,已暴露魯國「政在大夫」的亂象。鄭玄注此章謂「大夫不議政於公朝,是謂無君」,恰可印證孔子「正名」思想(【子路篇】第三章)。夫子不直言季氏非禮,而通過概念辨析「微顯闡幽」(【易·繫辭】),此即【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之筆法。

三、古今通義:行政倫理的現代啟示
此章所涉公權邊界問題,於今猶具鏡鑒意義。季氏「家事侵國政」與當代「權力尋租」現象,皆因公私域界模糊所致。孔子強調「政者正也」(【顏淵篇】),實爲行政倫理確立「程序正義」原則——決策須在法定場域公開進行,此與韋伯「理性官僚制」理論竟有跨越時空的呼應。

要之,本章看似平淡對話,實爲孔子借概念正訛行「禮崩樂壞」之嘆。朱熹【集注】謂「聖人明燭事幾」,正指此等微言中寓大義處。讀【論語】者,當於此等「一宇褒貶」處體察聖人之心。

(全文798字)

注釋
1. 私朝議政:據【禮記·曲禮】「公事不私議」,大夫當在公朝處理國政
2. 韋伯理論: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官僚制應具備「公私領域分離」特徵
3. 微顯闡幽:語出【周易】,指通過細微處揭示深刻道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巳時| 2025/7/4/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